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挖礦把湖南一村莊挖空了:遍地“天坑”,坍塌猶如地震

京華時報
2015-12-28 09:19
來源:澎湃新聞
? 能見度 >
字號

12月22日,伴隨挖掘機的轟鳴,七井村兩棟小樓轟然倒地。其中一棟是前年才起的新樓。

從今年9月起,湖南省邵東縣黃陂橋鄉七井、光華、南元三個村莊陸續出現地表塌陷。16日晚,更是出現大面積坍塌。坍塌點共50多處,總面積超90畝。這些大而深的“天坑”,造成水井干涸、田土塌陷、房屋傾倒。三個村莊均處于石膏礦采空區。而事實上,采空區坍塌在縣內早有先例。目前,三個村莊已有32戶村民撤離。

2015年12月22日,湖南邵東 。航拍下的七井村,魚塘內滿是坑洞,村民的房屋倒塌。 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圖

多處坍塌猶如地震

村民鄧華(化名)是七井村最大魚塘的所有者。16日晚,他眼睜睜看著魚塘里忽然出現三四個漩渦,水的流速很快,水位不斷下降,那些魚苗也被迅速吸入漩渦中。

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么,誰也不敢下去搶救消失的魚。僅過了不到1小時,5畝地的魚塘干涸,一滴水都不剩,只有七八條小魚躺在那兒鼓腮、打挺。池底顯現出四五處“天坑”般的洞口,最大的直徑超過10米,最深的根本看不到底。村民們愣在原地,只能看著魚慢慢干死,沒人敢下去一探究竟。

鄧華的魚塘不是當晚唯一受災的地方。距魚塘不到10米是鄧梅(化名)的小賣部。這是村里少有的前年才修的新樓。由于一個坍塌點就在小賣部正下方,房子的地基斷開,房屋完全斜在洞口上。事發時,看店的鄧梅尖叫著從屋里跑出來,沒有受傷。她聽到房子“咯咯”亂響,外面也有不斷的轟隆聲,“以為是地震了”。出來后,她發現水泥路上出現了大裂縫,池里的水伴著轟隆聲不斷下降。因害怕房子二次坍塌,小賣部里的所有貨物都沒來得及搶救。22日,政府派挖掘機將已成危樓的小賣部拆除,因坍塌的問題尚未解決,鄧梅的貨物依然掩埋在廢墟中。

在七井村、光華村接壤的農田里,有十處大大小小的“天坑”。這時節本已休耕,但農田里的土卻異常松軟,像剛剛犁過一樣。村民們都擔心,這樣的土地明年已不再適宜耕種。

政府在七井、光華、南元三個村莊共50多個坍塌點,用木樁做了圍欄,村民自家的田地可能都無法進入。各個村也豎起了地質災害警示牌,將發生坍塌時的撤離路線告知村民。當地成立了應急處置及重建安置工作指揮部,下設應急避險、維穩安保、勘測評估、重建安置等6個工作組。此外,當地還封堵了受損村道,設置路燈、警示牌,并抽調人員進行24小時巡邏值守。

邵東縣通報稱,七井村一組周邊陸續出現魚塘、田土塌陷等地質異常現象。12月16日下午至18日,地質災害程度加深、范圍擴大,出現房屋開裂傾斜、橋體塌陷、池塘水井干涸等情況。經初步調查,該地質災害導致當地3個村的地面坍塌50余處,暫無人員傷亡。據邵東縣宣傳部介紹,此次塌陷受影響的農田超過90畝。記者在現場見到的“天坑”則超過60個。對此,宣傳部解釋稱,一處坍塌可出現多個“天坑”。

干涸的水井下坑洞暗藏,倒水進去,水很快滲透到地底。

17口水井一夜干涸

七井村是一個有上百年歷史的村莊,村民均為鄧姓,自江西遷徙而來已有6代,曾因一夜間打出七口水井而得名。在水資源普遍缺乏的邵東縣,七井村的地下水資源卻十分豐富。村民灌溉農田非常方便,“用鏟子挖一挖,就會有水流出。”

今年9月初,七井村一組卻突然陷入無水可用的狀態。這里原有的17口水井在一夜之間全部干涸,村民要到兩公里以外打水。村民向記者演示,往一口井里倒入兩桶水,不到半小時,水從井底旁的洞口滲走,一滴都不剩。不僅是地下水,一組的一條灌溉渠也近干涸。灌溉渠里有一個坍塌洞。灌溉時,水像瀑布一樣流進洞里,根本存不住。

鄧華說,如今想想,水井干涸是大面積坍塌的前奏。但因為村民還能打水,井枯這事就一直沒得到政府重視。時至今日,坍塌愈演愈烈,斷水的問題也沒得到解決。

而在此期間,附近的個別坍塌事故也時有發生。南元村一個小魚塘,11月左右開始干涸。村民鄧圭(化名)走在路上,陷入突然出現的坑洞里,因為體胖,肚子卡在洞口才幸免受傷。79歲的張奶奶在菜地摘菜,身邊突然出現直徑3米左右的大坑。她半個身子滑入坑內,被路過的村民救了上來。

不僅村民的安全難以保障,村民的房屋也受到影響。七井、光華、南元3個村莊多名村民表示,自家房屋出現了開裂、下沉等情況。鄧華說,村民對房屋安全問題的擔心已持續了兩三年。七井村很多年輕人在外經商,較為富有,但怕新房修好后發生坍塌,家里還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舊磚房。

石膏礦被指為元兇

談及大面積坍塌的“元兇”,村民都把矛頭指向了今年8月就已關停的黃陂橋石膏礦。鄧梅說,她睡覺時都能聽到地下有炸藥爆炸、挖掘機挖土的聲音,整夜整夜地響。“這是石膏礦夜間作業的聲音,把我們村地下都挖空了。”

黃陂橋石膏礦于2002年前后建成投產,至今已成立12年左右。石膏礦建成之初,村民就十分反對。“它的選址離村子太近,離我的魚塘不過500米,噪音也太嚴重。”鄧華說,石膏礦剛好處于三個村莊的交匯處,村民曾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但其運營始終沒有中斷。村民為阻止石膏礦生產,不惜用堵路的方式阻撓車輛進出礦區,但效果并不理想。相關部門調查后認為,是村民希望通過入股的方式參與石膏礦的利益分配,在要求未得到滿足后,糾集其他村民強行阻礙石膏礦生產。“上面說石膏礦是手續齊全的合法企業,沒有理由關停,不支持我們的訴求。”

村民并沒有放棄,這12年間,一有機會就阻礙石膏礦挖礦。石膏礦則四易其手,共出現5位法人代表。鄧華說,每個新老板到來,都會比前一個更加瘋狂地開采石膏,好賺回本錢。最多時,這里每天有五六百噸的石膏運出。直到近幾年,礦里的石膏不多了,產量才有所下降。他聽下過礦井的工人說,“地下的礦洞有一個飛機場那么大。”

邵東縣宣傳部工作人員稱,黃陂橋石膏礦自成立以來,當地村民反復上訪。相關部門只能將其關停,于8月19日正式封礦。鄧華說,石膏礦的主要負責人已被控制起來。該工作人員也承認了此事。

2015年12月22日,湖南邵東,一村莊被挖空遍地“天坑” 。

20年來坍塌近50次

事實上,采空區坍塌在邵東縣早有先例。縣內各類礦產資源相對豐富,石膏礦儲量約2.3億噸,礦產埋藏淺,礦體厚且穩定。

邵東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李衛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1966年該縣第一家石膏礦投產以來,在縣城區及附近不到18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先后有34個石膏礦(不含無證開采的民窯)投產開采。其中國營礦2個、鄉鎮企業31個、民營企業1個,開拓主副井80余口。進入90年代后,無序和不規范開采的石膏礦大量涌現,無證小礦更是遍地皆是。

而據2014年邵陽市政府組織市國土資源局等部門調查提交的報告顯示,邵東縣石膏采空區涉及邵東縣城區及城郊22.8平方公里的區域。采空區上方為縣城規劃區及毗連縣城的黃陂橋一帶,牽涉太和、興隆、坦塘、城東、城南等18個村(社區),共計房屋1425棟,常住人口21736人,居住房屋面積82萬多平方米。

據媒體報道,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邵東縣石膏采空區礦井突水事故和地面坍塌事故時有發生。進入90年代后,地面坍塌、沉降和裂縫等礦山地質災害更是進入高發期。1994年,牛馬司子弟學校教師在察覺到屋頂掉灰、磚瓦有松動等跡象后,立即組織84名學生撤離。撤離后不到兩分鐘,教學樓即發生坍塌,被埋藏進泥土中。1995年,振興石膏礦發生穿水事故,6名井下作業工人被淹死,尸體在半個月后才被打撈出來。2000年,兩市鎮聯合礦出現井下冒水事故,造成9人死亡。2008年,兩市鎮軟塘村發生大面積坍塌,毀壞耕地30多畝,破壞水渠350米。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近20年來,縣內石膏礦采空區沉陷近50次,造成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000多萬元,沉陷面積達1.13平方千米;房屋開裂461棟,造成危房85棟,倒塌房屋26棟,直接影響8350人的居住,間接影響約2萬人;3.957平方千米水田不能耕種,8口水塘干涸,220畝水田無水灌溉,2500條供水管道、地下管道遭到破壞。

魚塘一夜干涸。

或與地下水多有關

對于此次的大面積坍塌,邵東縣宣傳部外宣辦主任曾曉風表示,目前,湖南省已派出三支專家隊伍到七井村實地勘探,希望盡快弄清楚此次災害的具體規模、影響范圍和形成原因。雖然事發地屬于石膏礦采空區,但如此大規模的塌陷也較為少見。據專家初步勘探,可能與七井村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有關。

曾曉風說,采空區全憑地下的礦柱支撐。石膏具有遇水溶解的特質,因而在開采石膏礦時,都要將礦內的地下水抽出。而開采完畢后,地下水會滲入到原本干燥的礦床中,影響礦柱穩定。“七井村地下水資源是出了名的豐富,影響礦柱穩定的速度也會更快。”加之入冬后雨水很多,“縣內近兩個月幾乎沒停止過降雨,地表土層變得松軟,就更易發生坍塌事故。”

至于黃陂橋石膏礦的合法性問題,曾曉風表示,該礦確屬于資質齊全的合法企業。但在開采過程中是否存在違規操作,是否越過當初劃定的開采范圍,是否存在惡意破壞礦床的情況,還要進一步調查。“石膏礦的選址,應該不存在問題。”

曾曉風說,在地質勘探報告沒有得出結論前,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將處于坍塌區域的村民盡快遷移出來。他們號召村民,在外有親戚朋友的可以去暫時投靠。沒有地方可去的,政府可租用附近賓館給村民居住。后續也會尊重村民意愿,將他們送往其他村子安置,“在安置期間,政府還會給村民一定的費用作為補償。”對于勘探報告出來的具體日期,曾曉風表示暫無法確定。

邵東縣通報稱,七井、光華、南元三個村莊現已撤離32戶158人,全部妥善安置,兩棟受損最嚴重的房屋已被拆除。但記者了解到,有部分村民,尤其是眷戀舊土的老人,在被安置后再次返回村中。

位于一處坍塌點上的小賣部。

搬遷或為最好選擇

對于坍塌區域的后續治理,曾曉風表示有兩種方案。一種方案是對坍塌區域進行回填,使土地恢復原貌,將土地修整好還給村民。另一種方案是把受災村民遷往別處,“因涉及人數眾多,可能把他們打散,分別安置在不同地方。”曾曉風表示,具體采用哪一種方案,還要等專家勘探后再做決定。“至于此次坍塌給村民造成的損失,無論是農田損失還是房屋損失,抑或是財物損失,政府都會責成相關責任方予以補償。”

盡管村民對生活在滿是“天坑”的地方心有不安,卻對可能采用的分散安置方案多有不滿。他們覺得,這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一切都很熟悉。被安置到其它村莊,必然會被當做外人排擠。他們更希望政府能把自己的家園修好還給他們。

但在山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李明看來,搬遷或為更現實的方法。李明說,回填石膏礦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用水砂填充,一種是用煤矸石填充,一種是用煤矸石和膠結混合填充。“邵東附近沒有水砂產地,從外界運輸成本太高,此種方法并不適用。用煤矸石填充最為便宜,填充效果也最差。目前,邵東縣基本是采用第三種方法。”

李明指出,此種方法適用于人口密集、有重要建筑物的區域,“其花費的成本與石膏礦的產出相比得不償失。”參照現有市場價格,一噸石膏礦能賣到60元左右,一噸煤矸石和膠結則需要80元左右。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將采空區的村民全部遷出,等待礦柱自然垮塌,或用人工爆破的方法使礦柱垮塌。“土地經自然垮塌后,可以再被利用起來,也無需擔心填充后再次坍塌的風險。”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官网庄6点| 百家乐官网视频台球下载| 百家乐棋牌交| K7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玩法最多的娱乐城| 如何看百家乐官网的路纸| 大发888手机真钱游戏| 万龙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模拟百家乐官网游戏软件| 欢乐谷棋牌游戏官网| 利高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自贡百家乐官网赌| 战神国际娱乐平| 百家乐百家乐技巧| 川宜百家乐分析软件| 澳门百家乐官网赌博技巧| 百家乐官网的视频百家乐官网| 奉贤区| 盈彩国际| 欢乐谷娱乐城信誉| 大发888真钱娱乐场| 郑州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赌场百家乐攻略| 爱婴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正网开户| 云鼎娱乐城| 德州扑克比赛规则| 全讯网开奖结果| 首席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尊龙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 大发888赌场娱乐网规则| 总统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轮盘技巧| 百家乐最新的投注方法| 网上百家乐怎么破解| 新澳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唯一官网| 太阳城百家乐筹码租| 财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游戏机说明书| 百家乐官网稳定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