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曹彬:永遠做一個“住院大夫”,不斷成長和努力
“學習能力”是貫穿醫生職業生涯一輩子的事情。一個醫生可能感覺到自己成長最快的階段,即成長斜率最大的人生階段,就是住院醫生階段。所以如果不管你多大年齡——小曹、老曹和曹老頭,都要把自己當成一個“住院醫生”,不斷成長和努力。
一談起“醫生”和“帶教老師”這樣的話題,曹老師心情就會變得特別好,這是他23年來的工作心得,也是他日復一日辛勤工作的寫照。在中日友好醫院的會議室里,曹老師和我們展開了對話。以下是曹彬老師口述,我們略作整理。
與病人的溝通:短時間內建立信任關系
醫生和每個病人的溝通和交流都不一樣,因為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所以無法程式化的規定看病。人和人之間不管物理距離如何近,其實心靈距離是挺遠的,尤其是在短時間之內建立信任關系更難。如果是一個來自外地的病人,而我恰好又去過那個地方,我可能會聊一聊這個地方特色的風景或者飲食,這樣至少可以在某一點上跟這個病人拉近一些距離。
在看門診過程中,醫生要在短時間內了解病人想解決什么問題。除了病人自己敘述自己的病痛,醫生還需要主動詢問并查體,看病人帶來的醫療資料做出判斷,短時間內給病人和家屬一個合理的解釋并讓他們聽明白。不學醫的人的可能不太理解這個工作,覺得這個事情可能很簡單,但其實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你要從一些極細小的線索做出分析判斷,而且給他合理的建議,這個過程是一個高度的體力和腦力勞動。
教學與傳承:受益于師長,更愿意分享
對于病人的照護工作,醫生可以一個人來完成,但是往往需要一個團隊,包括年輕醫生和年紀比較大的醫生。年紀大的醫生就有責任去幫助和指導年輕醫生,讓他盡快的去適應這個團隊,更有能力,這樣在整個工作當中變得更加高效,這個過程就是教學的過程。
因為一個醫生需要掌握的知識特別多,受教育的周期也特別長,所以這就更加體現出了有經驗的上級醫生帶教的重要性。咱們從當醫學生開始就在學,是跟著老師學。我越是受益于我上級老師的帶教,我就更愿意去分享我的經驗,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傳承。
學習來源于什么?來源于未知。有的時候,醫生在為病人提供幫助時可能會能力受限,我學的東西不一定能夠滿足我對面的病人的要求,那怎么辦?大部分大夫會去查閱文獻,看看同行有沒有類似經驗,或者介紹給有經驗的大夫,進而學習,之后遇到類似情況可以給病人建議。我們試著努力解決那些未知問題的過程,就是所謂的研究過程。只要醫生對職業有足夠的足夠的熱情,對于生命有足夠的敬畏,他一定會發現一些問題。
職業的回饋:保持好奇心,治愈病人的同時也被病人治愈
我老師,都80多歲了,仍然保有好奇心。如果在討論的時候發現“這個病例很有意思”,就把自己不知道的先在本子上記下來,之后會反復問年輕醫生。她可能覺得年輕醫生接受新知識更迅捷,思路更開闊。她的想法是:我雖然80歲了,對面年輕醫生30歲,但是我不懂的還應該虛心請教。能夠做出這樣的舉動,一定是個好醫生。很幸運,醫生這個職業能讓我保持一個好奇心。
醫生由于職業特性,培養周期長,工作強度也不小,同時還要兼顧家庭等。但是在你全力以赴幫助病人,給出非常有幫助的建議,病人也給了正面反饋的時候,你心里面就樂滋滋的,自己也很有成就感,這就是這個職業的治愈作用。
職業生命:小曹、老曹和曹老頭
我跟我的研究生說,人的一生既很長又很短,一個醫生的職業生涯最多40年。我常常想,一個學生花了3到5年的時間跟我在一起學習,除了專業知識之外,我還想傳授給他們一種看問題的方式,發現自己長處的能力,并有機會釋放自己的能力,這樣的學習和教學過程我覺得是最好的。
對我來說,一個醫生的職業生命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那就是小曹、老曹和曹老頭。小曹指的是在醫學的學習教育階段和后來成為年輕醫生,這個階段不斷積累經驗,更多的是一個學習的角色,是一個被教育的對象。我覺得這個階段雖然忙碌一些,但其實挺幸福的,因為反正你是小曹,一件事情沒有做到位也沒什么,因為你還在學習,還在不斷的成長。
當成為老曹時,就有責任了。當然外面看到的是你可能有一定的資歷或者知名度了,但這時候更多的是一個導師的角色,指導年輕醫生來做工作。這個階段其實壓力蠻大的,在醫療上要獨當一面,甚至要起到最后拍板的作用。同時,社會職務也多了,包括科室、醫院、學科或者社會發展各個層面都要考慮很多問題,要帶著大家一起往前走。但其實到老曹階段也還需要學習,這個時候更應該察覺自己的不足。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先天優勢了,因為小曹的時候別人都愛教你,到老曹的時候別人都不愛教你了,所以這時候你其實在學習方面是個弱勢,這就得自己主動去找機會,包括看書看文獻、找機會向年輕人學習。不是說這些年輕醫生都應該是你的學生,而是很多情況下你是要向他們學習的。這時候,老曹要堅決地告訴小曹“其實我還沒這么強,你不用把我抬到那么高,好像我就不能夠不懂什么似的”。
到曹老頭的時候,同事們都已經基本成長起來了,你在或不在對科室影響不大,其實這時候你更多的是站在圈外,然后用欣賞的眼光看著同事們。曹老頭還是略略有點可愛的,偶爾跟同事們一起聚個會。在這個階段,雖然時常會看看書,跟上時代,但更多的是作為一個過來人,曹老頭會給小曹和老曹更多的鼓勵,更多的分享自己的經驗教訓,讓大家盡可能走得更順暢一點。但是對于他個人來說,曹老頭其實是有點失落的,因為他會覺得同事們不需要你了。所以這時候可能需要自己尋找一些覺得自己還有用的地方。
對生命的理解
醫生工作在這樣一個環境當中,與其他職業相比,讓我們對于生命有更多的理解。當進入臨床的時候,我們就不可避免的考慮什么是生、什么是死?生是一個過程,死是一個點,死和生是一樣的,它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只不過是幾種元素的組合,幾種元素的組合就是生,
分崩離析又回到自然界就是死。
當我們理解了這個事情,我們每天所見到的、聽到的或者所感受到的那些不快,似乎不是那么的要緊。過去的已經都發生了,再想也沒用,明天的事還不知道是什么,就把今天的事情先做好。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當你做出任何選擇的時候都代表放棄了其他的選擇——當你穿上這件白大褂,你就不能再當電影明星。所以說,生命都是缺陷,缺陷就是生活,缺陷就是美。所以我們不要對自己要求十全十美,你要知道自己哪兒強哪兒弱,你要知道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我希望當我離開世界的那一天,還能有身邊最親近的一兩個人能握著我的手,我還能看一兩眼我所喜歡看的書,還能跟他們說一兩句話,然后就可以放心的走了,就進入了元素分解的階段。
最后就一句話:永遠做一個“住院大夫”。學習能力,這個是貫穿你職業生涯一輩子的事情。一個醫生可能感覺到自己成長最快的階段,也就是成長斜率最大的那個人生階段,就是住院醫生階段。所以如果不管你多大年齡,小曹、老曹和曹老頭階段,都把自個當成一個“住院醫生”,不斷成長和努力,那你這個醫生一定不會白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