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行業大地震,最大醫美平臺暴跌70%
原創 林天鳴 投資家

“行業大地震!”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林天鳴
兩大交易所聯手封殺“醫美貸”的影響仍在持續發酵。
A股醫美概念股已經“先跌為敬”:8月11日至今,“玻尿酸三巨頭”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股價分別下跌8%、11%、16%,一個比一個慘。
但最慘的還是大洋彼岸的“互聯網醫美第一股”新氧,短短數日股價跌逾18%,最新收盤價已經跌破6美元,距離上市初期的歷史高位更是跌超70%。
在監管趨嚴的共同背景下,醫美概念股估值泡沫被擠出也算意料之中,但新氧為何會如此慘烈?

一
新氧創始人金星,是一個愛美的人,同時也是一個連續創業者。
在新氧之前,金星已經有過兩次關于共享平臺的創業經歷,可惜都沒有形成氣候。
直到2013年,金星進軍醫美領域,創辦了醫美內容電商社區新氧,才站到了風口之上。

根據公開介紹,新氧是一個美容整形服務運營商,平臺提供美麗日記、安心購、云診所等功能,可實現用戶與醫生之間的互動,并提供每家醫院及醫生評分,用戶也可以在新氧分享自己的整形經歷,記錄自己的術后恢復歷程。
風口之上,自然不缺資本青睞。天眼查顯示,新氧累計完成7輪融資,經緯中國、騰訊投資、鼎暉投資、摯信資本等一眾資本大佬紛紛慷慨解囊。

既有故事,又有資金,押中醫美風口的新氧,順利成長為中國最大的醫美平臺,行業地位舉足輕重,上市也是水到渠成。
2020年5月2日,新氧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被外界譽為“互聯網醫美第一股”,一時間風光無限。
上市當天,新氧盤中一度大漲逾40%,并且連漲三天,盤中最高價達22.8美元,公司總市值超過24億美元。

萬萬沒想到,新氧成了“上市即巔峰”的代表,公司股價登頂后快速回調,此后更是陷入漫漫陰跌,最新收盤價5.95美元,相較歷史最高價跌超70%,比“腰斬”更慘。
從昔日萬眾矚目的“互聯網醫美第一股”,到如今淪落為股價暴跌70%,新氧為何會遭此變故?
二
新氧股價不振,首要原因是公司基本面變差,梳理新氧近年來的財報發現,公司已經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2017年至2019年,正是新氧的業績爆發期。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分別為2.593億、6.172億、11.52億,分別同比增長428.22%、138.03%、86.58%。
同一時期,新氧毛利分別為2.145億、5.257億、9.530億,分別同比增長797.59%、145.06%、81.30%;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20萬、5508萬、1.767億,分別同比增長121.23%、220.21%、220.83%。
細心地朋友可能看出來了,雖然新氧在2017年至2019年處于業績爆發期,但營收增速和毛利增速呈現逐年下滑趨勢。
2020年,新氧上演了業績“大變臉”的戲碼。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2.95億,同比增長12.45%;毛利10.83億,同比增長13.62%;歸母凈利潤580.7萬,同比驟降96.71%。
導致新氧業績“斷崖式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銷售費用高企。2020年,新氧銷售費用高達7.26億,營業成本2.12億,二者相加占掉年度營收的72.43%。

創立至今,新氧仍未走出“燒錢換流量”的狀態。為保持新鮮度,新氧砸下大筆真金白銀打廣告,在2020年夏天的現象級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中,不時閃現新氧的身影。
不過,燒錢換流量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因為再多的錢也有燒光的那一刻,倘若不能在此之前跑出一條盈利賽道,新氧終有一天會被投資者拋棄。
新氧在摸索中交出了最新的成績單,2021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596億,同比增長97.01%;毛利3.073億,同比增長120.35%;歸母凈利潤-4500萬,同比下降25.40%。
在營收、毛利繼續穩步提升的情況下,新氧的虧損額度也在同步放大。很明顯,現在的新氧,還沒找到那條盈利道路。
三
更糟糕的是,新氧還被外界質疑財務造假,甚至引來做空機構狙擊。
今年5月7日凌晨,俗稱“殺人鯨”的做空機構BlueOrca Capital發布針對新氧的做空報告,指控新氧財務造假,分別為大量偽造手術預定數據和夸大廣告收入,直指新氧核心收入。
Blue Orca Capital更是暗諷新氧:Lipscan be fake,Financialsshouldn't be。翻譯成中文大意是:財務數據與嘴唇不同,它不可以造假。
報告中將新氧目標價調低至2.98美元,較上一交易日收盤價8.14美元下跌63%。此舉仿佛對著平靜的水面扔下一顆重磅炸彈,引發市場緊張情緒,導致新氧股價異常波動。

做空報告發布當天,新氧股價猶如坐上了“過山車”,短暫下滑后迅速反彈上漲7.25%,但隨后兩天股價下跌近15%,股價異動逼迫新氧不得不站了出來。
新氧發表聲明稱,Blue OrcaCapital的報告顯示其對醫美行業線上社區平臺缺乏基本的理解,特別是平臺對醫美機構提出的價值主張以及平臺與醫美機構的合作模式。
為了切實反駁該報告關于新氧財務表現的錯誤指控,新氧聲稱將對稱職的第三方咨詢機構開放現金核查和盡職調查。
與此同時,為了展示新氧對長期業務前景的信心,公司董事會批準了一項回購計劃,在今后12個月回購不超過7000萬美元的股票。
Blue Orca Capital沒有充足的證據,新氧又在極力澄清,這次做空最終被壓了下去。但迄今為止,新氧仍未發布任何第三方調查的進展,公司股價也在一路下滑。
四
在輿論裹挾中一路狂奔的新氧,逐漸失去了最初的模樣,從營收構成來看,新氧越來越像一家披著“醫美內容電商社區”外衣的廣告公司。
目前,新氧的營收全部來自預定收入和資訊服務收入。其中,預定收入是消費者通過新氧預定醫美項目和產品,其獲得的傭金;資訊服務收入則是入駐新氧的醫美機構和產品向新氧所付的廣告費。
2016年之前,新氧的營收主要來自預定收入,2016年公司預定收入占年度營收的59.53%,廣告收入占40.47%,彼時的新氧還是一個實打實的醫美內容電商社區。
情況在2016年之后發生改變,廣告收入逐漸取代預定收入成為公司營收的主力軍。截至2021年一季報,廣告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77.25%,這一趨勢直觀顯示出公司商業模式的變化。
隨著入駐商家越來越多,新氧在審核方面的漏洞也浮出水面,有關新氧平臺上榜單出現競價排名、入駐商家線下私售違禁藥等負面消息不時見諸報端。

在黑貓投訴上,關于新氧的的投訴多達387條,內容涉及平臺虛假宣傳、商家服務差、消費者退費難等多個方面。
今年5月,33歲的杭州網紅小冉因抽脂手術感染,經搶救無效去世,引發外界熱議。而涉事的華顏醫療美容醫院早在2018年就已入駐新氧,雙方之間合作關系良好。

這起醫療事故曝光后,新氧緊急下架了涉事機構的全部信息,但仍遭遇不少網友質疑,認為其在風險提示方面并沒有做到位。
此外,新氧引以為傲的自媒體矩陣也卷入風波。新氧在對外營銷中,經常引用明星的真實案例宣傳造勢,招致不少明星的侵權投訴,其中不乏一線明星。

五
結語
近年來,醫美熱度不減,醫美領域的違法違規亂象也愈演愈烈。
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的投訴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從483件增至7233件,5年間投訴量增長近14倍,投訴內容主要包括洗腦式誘導貸款、退款糾紛、虛假宣傳、醫療機構資質問題等。
此事引發監管層重視,對醫美領域違法違規亂象的整頓措施也在持續加碼。8月11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要求新掛牌的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ABS)產品中,禁止新增“醫美消費金融”相關資產入池,在資金端對其進行“釜底抽薪”。
兩大交易所聯手封殺“醫美貸”或許只是開始,未來或將有更多的監管措施流出。隨著監管力度不斷加大,醫美行業即將迎來一場力度空間的“大洗牌”,醫美公司的利潤空間也在持續收窄。在此背景下,業已內憂外患的新氧,又該如何是好呢?
原標題:《行業大地震!最大醫美平臺暴跌70%》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