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紀委機關報評八項規定三年:相當于給中國夢買了份政治保單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消息,12月4日,一個注定在黨的歷史上留下光輝印記的日子。3年前的那一天,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
新規出臺,舉國關注。但也有人質疑,一個小小的規定,能給偌大的中國帶來多大改變?
三年后的今天,人們找到了答案。1000多天里,從直擊作風頑疾的雷霆之勢中,人們領略到了新風一開,萬木春來。八項規定不僅開啟了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風氣變革,改變了黨風政風,引領著社風民風,還深刻影響著整個中國的發展進程。有專家感慨:“從某種意義上說,作風建設相當于給中國夢購買了一份‘政治保單’。”
小細節撬動大轉變,八項規定滌蕩政治生態、再造政治倫理
郁偉華,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黨委書記。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之前,他進出都有公車接送。今年,45歲的他卻走進駕校當起了“大齡學員”。“沒想到40多歲了還要去學開車。頭上懸著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利劍,做事必須按規矩來。”郁偉華說。
八項規定是剛性的,自上而下的嚴格執行首先強化的就是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格執紀,對違紀行為零容忍、真曝光,著實擰緊了黨員干部的風紀扣。”山東省廣饒縣廣饒街道梧一村黨支部書記魏孟杰深有感觸地說。
不只強化紀律意識,八項規定還不斷清除官場潛規則,并在黨員干部的靈魂更深處投下一顆顆巨石,持續凈化政治生態的核心——黨性觀念。
今年9月的一天,祖籍河南、供職于某中央國家機關的小丁突然接到一位許久未聯系的高中同學的電話。原來,他的這名同學子承父業,剛剛接手父親的生意,來北京聯系客戶,趁空閑時間約幾個老鄉出來聚聚。雖然同學一再強調此次聚會自掏腰包,并要介紹幾個朋友給小丁認識,但小丁斟酌再三,以晚上加班為由婉拒了。
“過去黨員領導干部不愿說‘不’,但一種新型的‘拒絕文化’在正風肅紀的氣場中悄然登臨。黨員領導干部不是什么人都見、什么地方都去、什么朋友都交了。這實質是‘公共倫理’的自我救贖和系統再造,是回歸公權本性、公仆本色、公益本位的體現。”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說。
的確,當公款吃喝成為官場禁忌、公款送禮成為過街老鼠,“公款姓公、公權為民”的邏輯日益深入人心,滋生腐敗的思想流毒逐漸清除,“為民、務實、清廉”正成為今天政治生活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八項規定著眼于治理以往黨員領導干部以為‘不是事兒’的細節,對于轉變黨員領導干部行為方式和思維習慣,構建政治新生態有著特殊意義。”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楊偉東表示。
褪盡奢華方為真,八項規定引領市場理性、維護經濟健康
今年4月的一天,有著“張家界娃娃魚之父”之稱的王國興關停了其位于湖南長沙的“張家界大鯢觀賞美食體驗館”,把餐館設備裝車運回張家界。
2013年10月,王國興投資700多萬元,在長沙開了首家娃娃魚餐館。那時的他豪情萬丈,希望憑此在當地闖出一片天地。孰料,在八項規定出臺實施、全黨全社會厲行節約的大背景下,他的餐館僅運營一年多便因生意慘淡黯然關門。
顯而易見,除去政治效應,八項規定還在經濟社會方面產生了很多附加值。其中,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市場消費更加理性。曾經附著在公款消費、奢靡消費“經濟鏈”上的經營者都覺得生意不好做了。北京一家高檔禮品回收店的老板感慨:“現在賣不動,也收不到了,打算另尋生計。”
曾經在中國高速增長的奢侈品行業也遇到了發展的“艱難時期”。11月24日,《2015年中國奢侈品報告》發布。該報告稱,2015年有多達83%的奢侈品牌在中國有各種形式的關店行為,奢侈品電商雖然備受資本市場青睞,但在消費市場機會渺茫。
褪盡奢華方為真。在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期的大形勢下,部分行業的不景氣是消除奢靡消費所必然經歷的陣痛。
“奢靡消費帶來的經濟增長,短期內雖能拉動需求,但長期看,必然會讓經濟走向不健康和不可持續。”國家統計局財務司司長張仲梁表示,寧愿少一點增長,也要解決腐敗和浪費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除了使消費更加理性、經濟更加健康,八項規定的實施,還有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八項規定有利于減少資源的消耗;有利于提高政府、企業乃至全社會的運行效率;有利于優化政府支出結構,提升財政支出的效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何建武表示,這些都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增長。
專家還表示,八項規定持續滌蕩政治生態,有助于純潔政商關系,消除那些抑制市場主體活力、損害公平競爭的不利因素,為經濟發展營造一個更良性的市場環境。
黨風正則民風淳,八項規定涵養社會價值、凝聚道德力量
海城市西四鎮是遼寧省的一個普通小鎮。八項規定出臺之前,每年高考過后,不管兒女考沒考上大學,這里的居民都要擺一場謝師宴或升學宴,宴席從街頭擺到街尾。
“一人操辦,眾人隨禮;大操大辦,泛濫成災。”當地群眾苦不堪言,直言這就像一條無形的枷鎖,勒得人喘不過氣來。好在八項規定出臺后,當地通過系列整治,有效遏制了這股變味的“人情往來”之風。去年,當地家庭無一家大辦宴席。
黨風正則民風淳。經過八項規定對作風頑疾的“沖刷洗滌”,公款消費的“虛火”退了,“車輪上的腐敗”少了,迎來送往的“規矩”破了……干部戒奢以儉,群眾也紛紛效仿,社會迎來濁氣下降、正氣上揚的重大轉機——
打開電視,大排場慶祝、大場面晚會大幅縮水;走進餐廳,呼吁“光盤行動”的海報隨處可見,而將剩菜打包這一過去很多人看來“丟面子”的事情,也變得必要且自然;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到處跑動、四處送禮的少了;看病就醫、小孩入學,走后門、找關系的少了……
社會風氣的轉變,緣于八項規定觸及到了核心價值觀這一影響社會最持久、最深層次的力量。從奢靡享樂到勤儉節約,從“人情消費”注重物質到社會交往回歸真情,從想方設法解構規則到遵從本心嚴守規則,八項規定在改變為政價值的同時,也深刻糾正著社會上不良的是非觀、價值觀。
“八項規定也好、反腐敗也好,歸根到底是要治理社會和人心中的‘霧霾’,慢慢讓社會風氣和人心內部云淡風輕。”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表示。
不要小看社會風氣的力量,污濁的風氣一旦形成,就像一股洪流,裹挾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人人都是受害者。只有營造一種健康的社會風氣,每個人才能如沐春風,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德力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