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東芝的造假無底洞:日本證監會打算開出70億日元創紀錄罰單

據日經中文網11月18日消息,圍繞東芝會計作假事件,日本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最早將在本月內向日本金融廳提出建議,依據日本《金融產品交易法》,對該公司做出行政處分,罰款額預計超過70億日元(約合3.62億元人民幣)。
日經指出,這將創出日本公司史上最高的處罰金額。但批評人士認為,與美國監管層對此類案件的重罰比起來,這一金額還是太輕了。
今年早些時候,東芝主要部門會計做假事件被曝光。此后,東芝接二連三宣布向下修正其過往財務報表,從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歷任東芝管理層推遲計提損失導致的利潤修正額達到2248億日元(約合116.22億元人民幣)。
第三方調查人員認為,過度擴張和要求服從權威的企業文化導致了丑聞的發酵。
丑聞被曝光后,東芝大規模裁撤管理層,增加外部董事的數量。此外,該公司還起訴5名前高管玩忽職守,要求索賠3億日元。
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該委員會斷定東芝從2010財年至2014財年持續發布虛假財務報表。由于財報的虛假記載,給投資者造成的負面影響極為巨大。
在此期間,東芝還發行了價值超過3000億日元的企業債券。
日本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根據東芝9月7日發布的過去7年的財報修正結果,一直在推進全面調查。修正中出現多個以往宣布為盈利的數據變為虧損的年度,日本證監會認為這嚴重誤導了當時投資者的投資判斷,認定此舉相當于《金融產品交易法》上的“公示文件虛假記載”。
此前日本企業的罰款紀錄還要回溯到2008年7月。當時,IHI集團(原“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會社)因發布虛假財報被處以16億日元(約合8270萬元人民幣)處罰。
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窩藏包庇系統性的財務造假丑聞,大大損害了公眾對東芝的信心,也凸顯了東芝公司重組其業務的必要性。東芝涉足的業務范圍廣泛,囊括芯片、個人電腦、家用電器,甚至核電廠。
就在17日,在東京證交所的壓力下,東芝還披露,其美國核電分支——西屋電氣公司在2012和2013財年減記總額為1156億日元(約合59.77億元人民幣)。
不過,日經報道還表示,因為此次事件的社會負面影響極大,最終處罰金額也有可能超過80億日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