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環境垂直管理改革擬5年完成
1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發布,《建議》中的“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基本理念第五條,即“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多名受訪專家告訴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建議》中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條目亮點頗多,“綠色發展”在“十三五”規劃中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3日,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向澎湃新聞介紹,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就是為了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加大執法力度,這是“十三五”時期增加環境治理力度的體現之一。
“十三五”時期完成改革任務
參與了“十三五”規劃的吳舜澤稱,與生態環保相關的條目中,《建議》最大的亮點就是“綠色發展”這一理念,“過去生態環保的概念比較多,講綠色、低碳、環保等等發展,這次就把綠色發展從并列層次提到總領層次,統領了其他概念,成為五大發展之一,并作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途徑?!?/p>
吳舜澤稱,“綠色發展”理念的鞏固傳達出一個觀點:以往把環境保護視為經濟增長的對立面是錯誤的,在強調發展必須綠色的同時,更確立了綠色就是發展。
“其中必須要做的核心是讓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背后的東西就是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而垂直管理就是力度加大的體現之一?!眳撬礉山榻B,全國環境保護系統中,負責環境監測、監察執法、管理等的三大類隊伍人數大約各占三分之一,“為了考核地方政府,督促地方政府守土有責,《建議》提出把監測隊伍實施省以下垂直管理;為了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加大執法力度,從嚴執法,《建議》提出監察執法隊伍在省以下垂直管理。”
“生態環境質量是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要滿足老百姓的需求,管理模式、體制機制都要轉型?!眳撬礉煞Q,為什么要搞國家考核、國家監測、垂直管理、信息公開,這都是為了對地方環境治理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實現“黨政同責、守土有責”。
據新華社報道,3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就《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其中提到,建議稿提出的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主要指省級環保部門直接管理市(地)縣的監測監察機構,承擔其人員和工作經費,市(地)級環保局實行以省級環保廳(局)為主的雙重管理體制,縣級環保局不再單設而是作為市(地)級環保局的派出機構。這是對我國環保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有利于增強環境執法的統一性、權威性、有效性。這項改革要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開,力爭“十三五”時期完成改革任務。
說明中還指出,現行以塊為主的地方環保管理體制,使一些地方重發展輕環保、干預環保監測監察執法,使環保責任難以落實,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大量存在。
部門協調可能將成改革重點
實際上,關于環保部門垂直管理的討論由來已久。十八屆五中全會于10月29日閉幕后,“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進一步成為環保領域熱議話題。
一位從事環境監管體制研究的專家告訴澎湃新聞:“現行的法律框架,環境是屬地管理,這是基本原則,地方政府對轄區內的環境質量負總責,這是環保法規定的,如果縣里市里的環保局都不歸自己管了,自己都沒有這個權限,那如何負責?一方面要減少地方政府對環境監管機構的干擾,但真正垂直后,地方政府作為責任主體的約束,可能也沒有了,有一些矛盾需要解決?!?/p>
前述專家還向澎湃新聞透露,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也會是在“十三五”期間落實的環境監管工具,“環保部要借企業排放許可證制度,理順現在的監管程序,包括環境影響評價、排污權交易、排污收費等。環保部內部司局也要進行相應的機構調整,調整之后,改變每個司局各管一塊,互不通氣的現狀,給企業一個清晰的排污守法邊界。按我的理解,部門之間溝通協調好,意義遠大于所謂的‘大部制’”。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則建議,如果能把固定污染源、點源、移動源等污染源類型再加以區分,制定更細化的條目,將更有利于企業排污管理。
另外,《建議》中提到的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健全環境信息公布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開展環保督察巡視等舉措均受到受訪專家們的肯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