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報刊文:部分景區漲票價為了來錢快,以至喪失服務能力
上有三令五申,下有滔滔民意,可3年期限一到,不少景區又開始躍躍欲試漲門票價格。發展旅游不是不能收門票,但主要靠收門票來賺錢,未免有些簡單粗暴。

不少地區門票收入在旅游收入中占比過高,提高門票價格來錢最快。門票漲價沖動的背后,實際上是不少地區旅游業對門票經濟的過分依賴。當前,我國游客以觀光游為主,很少在一個景點長期停留。既然游客待的時間短,不少景區就通過收取高價門票的方式從游客身上賺錢。
但從長遠來看,旅游業必將從觀光游為主發展為度假休閑游為主,這意味著游客的主體將不再是以“到過”為目的的“集郵愛好者”,而是日益專一的游客:每年到了假期,都選擇到某幾個環境優美、生活便利的地方待著。
在休閑游模式下,門票占旅游收入的比重將不斷下降:一張門票即便高達300元,也只相當于住一晚、吃一天,只要讓游客多留一晚,便可以抵得上門票的收入。以印尼巴厘島為例,該島景點不收門票,可游客在此一待至少四五天,還會有眾多回頭客,吃住行游購娛帶來的收入足以支撐其“國際旅游島”的聲譽。
未來決定一個地區旅游收入高低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來了多少游客,而是游客待了多少天。因此,要在未來旅游業發展中占據先機,關鍵是如何留住游客。要吸引、留住游客,關鍵是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旅游體驗,過高的票價顯然與此背道而馳。糟糕的旅游體驗影響口碑,不僅攆走了“回頭客”,也讓潛在游客三思而行。
實際上,由于高票價讓旅游城市賺錢如此容易,以至于少數城市喪失了完善旅游基礎服務設施、提高旅游從業者素質的動力,極少數旅游城市甚至有了“我的自然環境獨一無二,我的石頭都有千年歷史”的傲慢。糟糕的旅游基礎設施,惡劣的旅游服務態度,一個地方如果僅有好環境、好氣候、好景色,但對游客不好,將很難迎來“回頭客”。
通過提高門票價格增加旅游收入并非不可,但從長遠看,由于賺錢太容易,不少地方不再愿意通過創新創造新的賺錢途徑,看似賺了大錢,實際上賺錢的是少數人;看似旅游業欣欣向榮,但實際上為旅游業衰退埋下伏筆;看似旅游收入連創新高,但實際上削弱了新的致富動力。通過抬高票價賺快錢,他并非沒有付出代價——官方能夠不斷漲門票,民眾就能圈塊地收錢,其內在邏輯是一致的。壞了名聲、損了聲譽、傷了風俗,習慣了簡單粗暴去賺錢,便廢掉了讓旅游者心甘情愿去花錢的能力。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寧可辦手續出國旅游,也不愿到某些屢次被曝光的地方旅游,應該引起這些地方的重視。
一個地區的旅游對地方經濟的帶動作用除了直接的門票等收入,更重要的是對第一、三產業的拉動,對就業的帶動。從長遠看,發展旅游必須做好“旅游+”的文章,把門票降下來,把旅游體驗提上去,將游客引過來、留下來,讓游客心甘情愿花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