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學思淺語駁蘇樹林落馬各式解讀:中紀委要查誰,絕對不露聲色

10月7日,還差30分鐘國慶長假就要結束,中央紀委網站有些出人意料的公布了一則案件消息: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蘇樹林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盡管十八大后,“打虎”消息不論是周末發布還是深夜發布都有過,但在國慶、春節這樣的長假里發布,還是頭一回。與前面6天零23小時30分的節慶氣氛相對比,確實有著平地一聲驚雷的效果,不知昨晚又該有多少人睡不著覺。
有勤勞的媒體人,熬夜開始撰文發稿,力求從這一句話消息以及蘇樹林的履歷和過往官方報道中尋找著被調查原因的蛛絲馬跡。不論是“該知道的四件事”還是“落馬前的六個細節”,都著實費了一番心力,令人欽佩。
真的有些感動,在朋友圈被好聲音總決賽、38元大蝦和瑯琊榜、偽裝者一遍遍刷屏的,這長假寶貴的最后一點時光里,這么晚還在關注我們網站的消息,不得不說是對紀委工作的格外看重,是鼓勵是鞭策,也是監督,在這樣的高聚光燈下,中紀委的小伙伴們還得更加細致嚴謹,認真努力才是。
筆者認真學習了10月8日許多關于“深夜打虎”的解讀,有以下三點,略作補充。當然,這也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多家都言,可能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內容會更加全面。
其一,關于蘇樹林落馬前的征兆。
有媒體列舉了蘇樹林落馬前的三大征兆,言之鑿鑿。筆者卻不太認同,這其實是人們的一種傾向性“歸因”心理。就是當蘇樹林出事之后,之前的任何事,好像都能找出一些看似不太一樣的“例外”,這些所謂的例外就成了“征兆”。
比如說,王岐山書記調研過的地方就會有“老虎”出現,這個說法好似正確,但是毫無意義。十八大后,僅剩北京、上海、寧夏三省份尚無“老虎”(省部級)。而據媒體統計,十八大后,王書記出京調研考察的省份已有十個,那么在調研過的地方和沒調研過的地方出現老虎,都不足為奇。
有媒體還報道過,王書記調研黑龍江一年后,“黑虎”落馬,調研天津10個月后,“津門虎”現身,這樣說,從時間和事實上確實沒錯,但除了有一點“掛上老王就能上頭條”的炒作意義外,只能算是正確的“廢話”,而這樣標題的新聞,從2014年起就不斷,直到現在。
再比如說,王書記在福建調研,新聞里沒見著蘇樹林陪同,所以“必有蹊蹺”。這其實也是一個誤解。對中央領導到地方調研如何接待、陪同早已有規定,沒有規定表明省長必須陪同調研,哪些領導陪同,完全要根據調研的需要。
更easy的辦法,可以百度一下王書記這幾次出京調研,是否每個省長都有陪同。沒有必須省長陪的慣例,當然也就得不出因為蘇樹林此次在福建沒陪老王調研就早有落馬征兆的結論。
說透一點吧,中紀委要查誰,之前絕對不露聲色,怎么可能11天前就跟你表明“掰了”呢,這也表現得太幼稚了。11天,別說打草驚蛇了,毀尸滅跡都足以干干凈凈。別把王書記的段位想得太低咯。
其二,關于中紀委公布案件消息的時間。
有媒體人“抱怨”晚上發與早上上班時間發差別不大,何必折騰得大家都不能好好睡覺呢?甚至調侃中紀委是在自虐與虐人。
對于發布消息時間問題,微信公號“人民日報政文”(rmrbzhw)10月8日的文章《深夜“打虎”,中紀委為啥這么拼》說得比較充分也比較準確,本文在此不再贅述,大家可以點擊鏈接(http://www.usamodel.cn/newsDetail_forward_1382967)查看。
提醒一點,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組織審查,中紀委是有明確的程序規定和紀律要求的,查處一個省部級干部,是非常謹慎也是非常認真的,首先要經過的步驟至少是案件線索收集、初步核實、立案審批。因此,案件消息的發布,一方面要遵從辦案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符合程序的規定,同時還要保障第一時間公眾的知情權,通盤考慮,確定發布的時間。
中紀委的小伙伴們要做的事情很多,從查案到糾風,從巡視到派駐,每一項任務,首先考慮的是工作的需要,我們不是愛自虐,只是當工作虐我們千百遍,依然努力對待工作如初戀。
其三,扒蘇樹林的細節不如關心老王在福建說了些什么。
與其尋找那些沒有意義的炒點,不如結合蘇樹林被調查,再細思一下王岐山書記在福建調研時說過的話,王書記的心里是有數的。
從公開報道可見,王書記此次福建調研的核心是召開座談會,聽取黨員和群眾代表對修訂廉政準則和黨紀處分條例的意見建議。王書記多次強調,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在工作各個環節,都要用好紀律的尺子。廉政準則和黨紀處分條例就是紀律和規矩,就是尺子。
這尺子怎么量,王書記提出了,要運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
“四種形態”一出,有境外媒體對此進行了猜測,認為這是反腐行動的收場,而11天后,十八大以來首位在任省長的落馬,回擊了這種錯誤觀點。雖然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是極極少數,但也絕不會讓極極少數成為漏網之魚。“四種形態”運用好,是為了改變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狀況。培養一個干部不容易,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不用說個人的前途、家庭都毀于一旦,對于組織,損失更是難以估量,不然也不會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來形容。
“四種形態”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咬耳扯袖、紅臉出汗,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成為常態和大多數,嚴重違紀、職務調整,甚至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就必然會少之又少,而對于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的嚴格依規依紀立案審查,才會保持震懾的威力,讓人時刻謹記雖是極極少數的也是監督執紀的“形態”之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王書記在福建還提到: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建設從中央紀委貫通到縣級紀委的監督執紀信息管理系統,為監督插上科技的翅膀。這也是一個亮點,可惜注意到的人并不多。
這將是一個實現“全國一盤棋”的保障手段,遙想一下,當全國貫通了這樣的監督執紀信息管理系統,每一個縣級紀委的工作情況,都能直通中紀委,群眾身邊的腐敗和四風問題盡在王書記隨時掌握的情形,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不是很令人期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