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次虎撲男沒罵伊藤美誠
原創 子宇爸爸 體面主義

伊藤美誠成為了公敵,至少是微博公敵。
在7月26日晚,她和水谷隼的組合在本屆奧運會的乒乓球混雙決賽中擊敗了中國的劉詩雯/許昕組合。

這場比賽至少在朋友圈可說是刷屏級別關注,在日本正常也是高關注的比賽——乒乓球在日本人氣很高。
當天白天的時候,我對朋友阿朱老師說,今晚本屆奧運會第一個撕逼高潮恐怕要到了。
因為乒乓球混雙要中日對決了。
這是國球在本屆奧運會上最危險的一塊金牌。
倒不是說日本的組合水谷隼/伊藤美誠也是世界頂級選手,在于這是乒乓球混雙第一次進奧運,在男單女單團體等,中國隊有各種“大魔王”的歷史底蘊,很難被外國撼動。
但混雙是第一次打奧運。
有一種說法,混雙這個項目就是日本處心積慮的陰謀。
但事實上乒乓球混雙從來不是一個新出現的項目。在過往55屆世乒賽混雙比賽中,中國奪得了20次冠軍(從1970年代開始至今)。同時代,日本只拿到過一次混雙冠軍。

到底還是“大魔王”
當然,說“小日本覺得混雙最有把握沖一下”,也是對的。
但即使日本有一定實力,這種比賽到了決賽,從來最起碼五五開。中國隊多拿一塊金牌的可能性一點都不小。
以往奧運會乒乓球一直都是4塊金牌,這次東奧也是難得增加一塊,不光因為日本的的原因,還因為全球的平權浪潮,各大項目里,男女混合項目都增加了。
無論怎么看,還是對坐擁“國球”的中國有利的。
總之,可能也是一種心理學因素,預測正面的事不一定發生,負面的事則極有可能發生。
輸了,吵架也開始了。
微博上一度充斥著對伊藤美誠的怒罵。不但在各個熱搜里罵,連她2017年最后一次使用的微博下也擠滿了怒罵。
為什么特別痛恨伊藤呢?主要集中在【表情挑釁、長得丑,經常詭異的笑等等】。


過往也被各種挖出來(其實這些關注乒乓的人很早就知道)。


另外一位日本球員水谷隼也遭到了一些指責,主要是“水谷隼吹球、摸桌子”。
水谷隼其實原來在中國球迷那里形象還可以,送外號“水鳥老師”,“蠢鳥”等等,凸顯一種呆萌的氣質。
代表作是被【帝國之猛虎】張繼科大魔王超級驚天大逆轉(當時央視都覺得張繼科肯定輸中斷轉播了)。
但現在也顧不上往日交情,罵就對了。


本屆奧運會有“以防疫為名,不允許吹球和碰球桌”的規定。
理論上這種無技術針對性(所有打乒乓球的人都是類似動作)的規則調整,對雙方都是一樣的。但因為理論上“中國隊更強,所以規矩對強者的束縛更大”,這么理解也可以。
見仁見智吧。
主要說說對伊藤的憎惡。
我不是來和大家說對錯的。
這件事大家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思維模式等,肯定有自己的看法。誰也說服不了誰。
甚至我很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中國觀眾很難受,因為“新聞組合”,確實都很討喜。而且也有點悲情。大蟒(許昕)和小棗(劉詩雯),都沒有拿過奧運單項的金牌,特別是對劉詩雯而言,決定了這位中國女子乒乓球一代當家球星,歷史地位是不完整的。


希望小棗繼續加油,還有女子團體可以爭
我更感興趣的是,不同網絡平臺體現出的巨大差異。
微博最為激烈,而且微博呈現出一種熟悉的,在各種影視作品、綜藝節目,社會倫理新聞中屢見不鮮的風格。
從我對微博的感知來說。微博雖然也不乏厭女博主、男權博主等。但總的來說,是“男性更容易被抨擊”的平臺。
但相比于水谷隼,這次主要火力對準了同為女性的伊藤美誠。
真讓人想到那句話……什么何苦為難什么。
與微博形成比較鮮明對比的,主要是各個體育貼吧、知乎以及著名的直男聚集地虎撲(懂球帝沒去研究)。
在知乎提問【如何看待東京奧運會乒乓球混雙水谷隼吹球,摸臺這件事?】下,點贊等最高的是一個不認為水谷隼有明顯得利的回答。有興趣可以點擊進去看看



在虎撲,絕大多數的留言都表示了對伊藤的理解,甚至不乏欣賞。



長期以來,虎撲直男一直被認為對女性缺乏尊重,自以為是、直男癌等等,虎撲男與知乎男,長期都處于各種互聯網鄙視鏈的下游。在丁真等事件里,他們往往是被嘲笑的對象。這次為何突然紳士起來了?
顯然,按照虎撲男一貫的審美,伊藤的相貌不值一提(很多男網友直接叫她大頭,這就很虎撲了),和得到中國不分男女一致喜歡的福原愛相比,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我覺得根本原因在于,從一個正常體育迷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場相對正常,可以接受的,乃至很精彩的比賽。
正如虎撲群眾那樣長期看各種足球籃球比賽,有無數兇狠幾千倍的挑釁,無數見血廢人的犯規(典型如本屆美洲杯),無數點球不判莫名紅牌門線疑云……
甚至一些曾經以假摔、惡劣犯規聞名的球員,后來都成為一代球迷緬懷的名宿。最典型就是9爺因扎吉,還有武僧佩佩等。
伊朗球迷以前對中國球迷經常伸出4根手指(代表屢屢進中國隊4個),我們說什么了嗎?
恨,其實很正常。恨,或者說,各種馬基雅維利主義式的陰謀詭計,本來就是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點沒有必要避諱,能喜歡這行,真沒必要避諱。
但比賽就是比賽,發于比賽,止于比賽。
這還是有共識。
否則體育文化、體育產業從何說起。
大概這就是體育迷們最后的倔強了吧,或者說,最后的體面了。
當然,球迷真急了也有線下傷人的,我們也不要太美化他們。
最后,
在乒乓球乃至中外體育交鋒史上,有一個激怒國人的經典案例。還是乒乓球,也和女性有關。
在1994年的廣島亞運會女子乒乓球決賽,鄧亞萍被日本選手小山智麗擊敗。這是鄧亞萍一生最有名的一次失敗。

左1:鄧亞萍;中間:小山智力
小山智麗,原名何智麗。曾是中國最優秀的女子乒乓球選手之一。但由于一次讓球風波,她出走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小山智麗。
小山智麗擊敗鄧亞萍,可能不是最不能讓中國人接受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小山智麗是帶著對中國乒乓球隊的怨恨出走的,她在比賽中以極為激進的姿態瘋狂壓制鄧亞萍,再加上當時全場日本觀眾的狂熱(那個時候我覺得日本人都要比現在的狂熱一些)……
小山智麗每得一分,都要用日語高喊“喲西”,這些都極大的刺激了中國觀眾的神經。
老實說,和那場比賽的氛圍相比,這場可能多少有點過家家。
關于怎么看待小山智麗,當時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甚至還引發了一些刻意的號召,號召要善待小山智麗等。
據說,小山智麗后來也不算幸福,可能因為性格的問題,和日本人鬧的也不愉快。
當時那種討論,現在回想起來,雖然很多觀點粗糙或幼稚,但也算認真嚴肅、乃至還透著一點真誠。
時代還是不太一樣了。
其實說起來,雖然國球一直輝煌,但在過去還外國人和中國人有的打的時代,有很多經典的對手,什么玄靜和、梁英子、金澤洙、劉南奎、蓋庭、老瓦、薩姆索諾夫人、松下浩二、佩爾森、卡爾松……
除了小山智麗,沒感覺特別恨過誰。
輝煌如國球如此,爛如國足就更多苦主了,代伊、巴蓋里、馬達維基亞、恩納濟、各種那個耶夫、這個素夫,那個一郎,還有無數韓國人……
也沒感覺特別恨過誰。只有各種驚呼:
丫又要遠射了……
沒出息歸沒出息,還是善良的。
還是懷念那個有兇狠對手,但不恨對手的時代。
體育,下次贏回來就是。
而且體育很有意思的是,很多奇跡和偶然,也是要消耗人品的,日本雖然乒乓取得歷史突破,但他們也丟掉了很多奪金點,包括最穩的一塊,點火手大坂直美。

如果你喜歡本文,可以點贊評轉
原標題:《這次虎撲男沒罵伊藤美誠》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