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1227
【社論】每個人都是魔都結界

從昨天傍晚開始,一家人就擠在電視機前收看新聞,關注臺風“煙花”的最新動向。身邊的手機響個不停,每個群里的朋友們都在談論自家附近的情況。窗外,風聲雨聲一整天都沒停歇,讓人有些心神不寧。
面對來勢洶洶的臺風,全城上下都繃緊了神經。昨天上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分赴各處,實地檢查全市防汛防臺工作。昨天晚上,他們又來到市防汛指揮部,就全力做好臺風“煙花”二次登陸前后有關防御工作再檢查再部署。
截至25日22時,上海市共轉移撤離36.1萬人,投入應急值守巡查20萬人次,處置道路積水66處、小區積水14個。風雨交加中,民警們齊心協力扶起了傾倒的樹木,電力工作人員搶修電路,防汛人員加緊抽取道路上的積水……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
防汛工作緊張而有序,但沒有因為臺風的迅猛而來就亂了手腳。比如,昨天上海軌道交通停運6條、部分停運9條,但多為露天線路,地下車站依然正常運營。今天早晨,為最大程度滿足早高峰的上班族出行需求,上海公交通過增加運能、加密班次等方式,緩解了地鐵停運、縮線運營帶來的交通壓力。
昨晚,上海市政府辦公廳也發出緊急通知,倡導各企事業單位充分考慮因惡劣天氣和交通原因造成的出行困難,針對職工上下班問題作出合理妥善安排。很快,就有很多朋友在群里分享了各自單位發出的通知——有的讓員工居家辦公,有的宣布延遲上班時間,還有的干脆放假一天。
總之,既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也確保超大城市運行安全有序,說明了這場防汛防臺攻堅戰“人性化”“一切以人為本”的特點,這也是上海城市管理精細化、科學化的生動體現。
從電視新聞里,每一位市民都能見識到“一網統管”和“智慧城市”的巨大效能。一個個監控探頭對準了風浪來襲最兇猛的地方,一張張畫面顯示出全市各街道的實時情況。不過,上海防汛防臺的“精細”不僅表現為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還落實在“人”在現場、“人”到現場。
在昨天風雨最兇猛的時候,小區里的居委會干部還在樓與樓之間走動,提醒我們把門窗關好,不要把重物放在陽臺上。有同事發朋友圈說,昨天小區意外斷電,報修之后本以為極端天氣下短時間恢復無望,沒想到僅一個多小時后,就接到電話通知:電力已恢復。如此“上海速度”讓他驚喜,更讓他感動。
電視機里,防汛人員在波濤洶涌的海岸邊搬運沙袋,物業管理人員巡查臨街商店尋找安全隱患,環衛工人不間斷地清理街道……這一幕幕,正是上海城市軟實力的真實寫照——在日常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在風雨來襲時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每一位在風雨中奔走的“人”,已經把城市精神品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為普通人,我們可能無法奔赴防汛防臺的第一線,但我們也能為城市獻上自己的一份力。昨天,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多個關于臺風“煙花”的謠言,但都被證實不過是移花接木的伎倆。在微信群里,一有人傳播相關消息,馬上就會被大家指出并制止。很快,謠言就自行偃旗息鼓。
惡劣天氣下,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點外賣。但這一回,身邊的朋友都在朋友圈里主動呼吁,在臺風天還是少點外賣,如果一定要點外賣,也請外賣小哥首先注意個人安全。不少相關企業也根據實時天氣情況縮小配送范圍,延長配送時間。
這些不過是舉手之勞,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城市的溫度和暖心。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上海不僅崇尚人人奮斗出彩,更強調人人守望相助。臺風來襲,檢驗出的是城市精神的底色、城市品格的本質。
當然,臺風“煙花”雖然今天上午已經在浙江平湖登陸并且強度減弱,但臺風影響還沒有完全結束,全市上下依然在嚴陣以待。14時30分,上海地鐵1、3、4、9號線等已經恢復運營,16時,上海中心氣象臺更新臺風黃色預警信號為臺風藍色預警信號,不過,今天上海仍有大雨到暴雨,明天后期雨勢才能減弱。直到臺風徹底離開之前,我們切不可有麻痹大意的心理。
互聯網上的段子說,上海有魔都結界,臺風每每來臨時都要繞道而行。這當然是戲言,但上海確實有“結界”,它是由每一位生活、工作在這里的人組成的。每個“人”的奮斗和付出成就了上海,上海也會用“結界”保護和服務這里的每一個“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