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城風雨一城守“滬”

白浪 設計
風雨交加的上海周末,一城人守護一座城。
7月25日12時30分,臺風“煙花”先登陸浙江舟山普陀,又在杭州灣逛了一夜,7月26日9時50分二次登陸浙江平湖。
受其影響,上海從7月24日夜里就出現(xiàn)明顯風雨天氣,7月25日白天大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10-12級陣風。根據(jù)27日6時預報,臺風中心位置已過上海同緯度(人民廣場),強度逐漸減弱。
從7月23日7時起至今,上海臺風預警和防汛防臺應急響應行動已啟動超100小時,目前仍在持續(xù)中。
曾有人說上海有“魔都結界”,但面對“煙花”,上海始終嚴陣以待。

7月25日,上海市突發(fā)事件預警信息發(fā)布中心。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欒曉娜 攝
“煙花”變幻多端,城市響應雷霆速度
“煙花”是個十足的慢性子,這與上海的反應速度形成鮮明對比。
7月22日起,上海各“一線”海景區(qū)掛出“閉園牌”。奉賢區(qū)碧海金沙景區(qū)、金山區(qū)城市沙灘景區(qū)、金山嘴漁村以及楓涇古鎮(zhèn)等均發(fā)出臨時閉園通知。
7月23日一早,崇明多個景區(qū)、文博場館宣布暫停開放;至23日晚,包括中共一大紀念館、二大會址紀念館、四大紀念館等在內的眾多場館均宣布將臨時關閉,一些公眾活動也宣布取消或延期。
關閉或停辦,是為了確保游客安全。以人民至上,以生命為重,上海不存僥幸。
所以,在臺風來臨前,上海兩大機場作出決定,7月25日所有客運進出港航班取消。此后,進出上海高鐵列車、上海始發(fā)的長途客運班線全部停運,上海地鐵所有地面、高架區(qū)段車站停運。防患于未然的決心之大、力度之深,市民紛紛點贊。
一邊是城市響應的雷霆速度,一邊卻是臺風路徑的“變幻多端”。科學研判、及時預報成為重中之重。
7月18日,“煙花”生成,此后上海的防汛、氣象、水文等部門密切關注其動向。記者統(tǒng)計,從22日的大風藍色預警,到此后不斷升級的臺風、暴雨預警,再到26日11時起接連調低預警級別,當晚又升級暴雨預警,27日上午再發(fā)布雷電黃色預警,上海中心氣象臺一共發(fā)布了10次預警信號。反映在氣象變化上,涵蓋從臺風“煙花”逐步逼近,到核心風雨時段來襲,及至臺風強度減弱等各個進程。
其間,一群“追風人”的身影也被注意到。
為獲取最新觀測數(shù)據(jù),中國氣象局上海臺風研究所派出了一支由9人組成的追風團隊。7月24日19時,夜幕降臨之時,“煙花”本體逐步上岸,早已趕至此處的追風團隊,在臺風“煙花”環(huán)流成功釋放第一個臭氧探空氣球。至26日18時,團隊在舟山釋放了6個探空氣球。
7月25日,為讓普通市民迅速地了解臺風走向、掌握防范信息,上海氣象部門邀請媒體記者進駐氣象局,通過媒體滾動發(fā)布預警信息。
在與“煙花”的賽跑中,上海主動出擊,密切跟蹤,為做足充分準備贏得更多時間。

追風團隊正在為釋放第二個臭氧探空氣球做準備。 視頻截圖
城市大腦、眼睛和耳朵,精準賦能
迎戰(zhàn)“煙花”,大數(shù)據(jù)測算為城市精準賦能。
“秣陵路與大統(tǒng)路路口西70米,雨水井蓋打開?!?月25日15時,靜安區(qū)城運中心內,物聯(lián)網(wǎng)智能感知平臺突然跳出這樣一條信息。值班員看到后,迅速電話通知街道,提醒工作人員派人到達現(xiàn)場。工作人員到達現(xiàn)場后發(fā)現(xiàn),井蓋因車輛軋過有些松動,當場處置還原。靜安區(qū)城運中心聯(lián)勤指揮科副科長林元表示,目前靜安的物聯(lián)網(wǎng)智能感知平臺共接入了15種神經(jīng)元感知器,其中積水點感知器有54套,智能井蓋感知器有28149套等。這些感知器接入“一網(wǎng)統(tǒng)管”后,可讓各個風險在第一時間就能得到發(fā)現(xiàn)、迅速解決。
井蓋從松動到還原的過程,也是城市“一網(wǎng)統(tǒng)管”建設的縮影。在這個網(wǎng)絡中,市、區(qū)兩級城市大腦功能充分顯現(xiàn),分散各處的信息有效整合,哪個“毛細血管”發(fā)生異常,“大腦”都能及時監(jiān)測并快速響應。
南京西路街道的“一網(wǎng)統(tǒng)管”大屏。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鄒佳雯 攝
如果說城運中心的功能如大腦一般,那么,水情預測則是防汛防臺工作的眼睛和耳朵。
7月26日凌晨,上海黃浦公園站最高潮位達5.49米。而此前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水情科曾預報,最高潮位或可達5.5米。
1厘米的誤差,是如何做到的?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水情首席預報員徐芬介紹,臺風一生成,水情科就開始密切關注,每名預報員會根據(jù)自己獲得的數(shù)據(jù)和過往經(jīng)驗獨立計算并預判,再進行討論,由首席最后拍板決定預報結果。
拍板也需要勇氣,預報結果突破了過往最高紀錄,報還是不報?徐芬說,受“煙花”影響黃浦江上游米市渡站最高潮位預報結果就超過了最高紀錄,他們選擇如實預報,也成功引起市民警覺和防范。
煙花“易冷”,人心溫暖是“堤壩”
“煙花”變化多端,更凝聚起這座城市的溫暖與力量。
“乘客們先走起來,3、4號線高架路段停運了……”7月25日下午,因臺風對地鐵造成影響,所有地面、高架區(qū)段車站停運,鎮(zhèn)坪路地鐵站內不少想換乘3、4號線的乘客被工作人員攔住。
因事發(fā)突然,乘客們都犯了難。“你要去哪里,我可以幫您去客服中心看下。”值班站長林欽瑜主動上前幫助乘客。此外,站務員、安保、志愿者等都在與乘客商議著最佳出行方案。雖然出行受阻,但現(xiàn)場乘客少有抱怨。

7月25日,鎮(zhèn)坪路地鐵站內。 澎湃新聞記者 鞏漢語 攝
同一天下午2時許,閔行區(qū)鑫都廣場附近,32歲的外賣小哥李佳佳正彎著腰,疏通被樹葉堵塞的排水口。原來,他在等待出餐時發(fā)現(xiàn),一些路邊排水口堵塞嚴重,使得非機動車繞到機動車道行駛,他感覺很危險,就找來樹枝清除隱患。
李佳佳總共疏通了3-5個排水口,當時還有一位路人幫忙,直到積水有所緩解,他才離開。當被夸贊“太棒了”時,李佳佳只說,舉手之勞。

外賣小哥李佳佳停下車,疏通被堵塞的排水口。視頻截圖
臺風天,點滴的行動,讓這座城市變得更美好。無論何時,溫暖人心的力量,都是抵御臺風的牢固堤壩。
截至7月25日中午,上海已累計出動7.29萬人次開展防汛檢查,轉移安置人員36萬人,騰出內河庫容4.7億立方米,2000余支搶險隊伍已經(jīng)集結待命,全市88臺移動排水泵車已全部進崗待命,300余個防汛物資倉庫已實行24小時值守,準備隨時應對搶險需要。

提前兩天籌備,上海新凱體育中心變身臨時安置點入住639人。 上海松江警方 供圖
7月26日16時,上海將全市防汛防臺Ⅲ級應急響應,降為Ⅳ級應急響應。當天,上海兩大機場的航班運行逐步恢復,上海地鐵全網(wǎng)絡恢復正常運營。27日,長三角范圍內受臺風影響停運的旅客列車,也將逐步恢復運行。
“魔都結界”靠的不是天佑,而要歸功于把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放在首位的理念,歸功于防患未然的精細化城市管理,歸功于上海防汛大軍的恪盡職守。
正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25日上午頂風冒雨實地檢查防汛防臺時所要求的: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更加警醒的值守態(tài)度、更加到位的責任落實、更加周全的應急預案、更加嚴密的防范舉措、更加高效的協(xié)同調度,形成全市防汛防臺強大合力,全力打好防汛防臺攻堅戰(zhàn),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確保超大城市運行安全有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