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一高校對新生試水按星座等分宿舍,能否減少摩擦引發爭議
你能想象嗎?在大學宿舍,4位舍友都是雙魚座,脾氣相投,生日相近,甚至過生日時,每次還可以一起過。
這樣的“理想狀態”,正在變成現實。
日前,剛開學的南京理工大學一所學院就盛傳“按學生的星座分宿舍”。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調查了解后發現,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針對2015級入學的新生,“量身定制”了一套全新的宿舍分配方法。
那就是,確保每間宿舍的4位舍友中,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相同之處。比如,都是“夜貓子”,或者,都想選修雙學位。當然,還有的宿舍,4位舍友都是同一個星座。
“這樣分配,避免了很多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矛盾,也讓志同道合的孩子住在一起,互相鼓勵。”南理工設傳院2015級輔導員宋楊向澎湃新聞說。
同一間宿舍的舍友至少有一個相似點?
南理工設傳院2015級新生宿舍為什么會這樣分配呢?
據宋楊介紹,學院在新生入學之前,發放了一份調查問卷《宿舍分配相關資料調查表》。
調查問卷除了收集個人的基本信息外,還詢問了若干問題:“是否需要空調”、“是否是早起族(7點前起床)”、“是否是早睡族(11點之前睡)”、“是否有1年以上的住校經歷”、“是否計劃選修雙學位”、“是否計劃轉專業”、“畢業后計劃去向”,以及“你的星座”。
宋楊說,這10個問題,背后反映的其實是每個同學的生活習慣、大學規劃、人生規劃,以及帶有娛樂因素的星座問題。
每個新生填完問卷后,輔導員會篩選出同一類問題有相同答案的同學,盡量將他們分在一個宿舍。這樣,就保證了同一個宿舍的4名同學至少有一個相似點。
宋楊說,同學的生活習慣和大學規劃是他們優先考慮的因素。也就是說,如果有四個人在答卷中顯示他們的生活作息、大學計劃類似,他們就很可能會被分在一個宿舍。
已經有5年工作經驗的輔導員宋楊告訴澎湃新聞,這個新穎的宿舍分配方法并非一時興起,而是有來由的。
前幾年她做輔導員時,同學臨近畢業,要求調換宿舍的事時而出現。也有同學向她訴苦說,自己和舍友在生活、學習習慣上有些“合不來”。
宋楊進一步解釋道,一個宿舍,如果有人出國留學,有人考研,還有人要工作,他們的生活節奏可能完全不一樣。
新的分配方法,改變了此前分配宿舍的傳統模式——按照學號隨機分配,而是讓志同道合的同學能住在一起,“也減少了許多可能滋生的矛盾”。
近年來,因為生活習慣不同或者其他瑣事,引發的校園“宿舍血案”時有發生。因一言不合,一些同宿舍同學拔刀相向甚至暗自投毒的情況,也偶有發生。
刻意來減少舍友間的摩擦,真的好嗎?
南京理工大學設傳院的新式宿舍分配方案,還有另外一層考慮,那就是為同宿舍的同學創造更好的學校環境。比如,同時選修雙學位的同學,“周末可能還要上課,能一起去都是個鼓勵。”宋楊說。
針對這一新穎的宿舍分配方法,有網友表示,“雖然看起來可愛有新意又覺得和諧合理,可是大學就是因為充滿多樣性和不可預知性才精彩。”這樣的分配宿舍方式,雖然從理論上可增加了舍友之間的相同(相通)之處,但反而可能抑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化解分歧和矛盾的能力。
對此,輔導員宋楊表示,將同學根據其不同的生活、學習習慣來分開,并不會過多影響他們接觸并適應多樣的校園生活。“該適應的還要適應啊,”她說,“為什么不能減少一點可以避免的矛盾呢?”
長期從事心理咨詢、對青少年問題頗有關注的心理學者張純對澎湃新聞表示,中國成年人的社會化“往往從大學開始”。大學對他們意味著,這是他們第一次真正脫離父母的影響,開始經營他們的朋輩關系。此時,這種新的宿舍分配方式在短期內確實可以有效地緩沖新生的內心壓力。
張純說,然而,長遠來看,把相似的孩子分在一起,會促使班級內“小集團”的形成,盡管減少了一些矛盾,卻也令孩子的社會化減速。“學校的安排很人性化,不過孩子的成長的確是一次次受傷害的過程。他們應該學會和不喜歡的人打交道。”
張純還建議,將高低年級混搭安排在一個宿舍,有可能既減小了同輩社會化的壓力,也避免同輩扎堆集群的情況,“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擔當能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