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柳青否認放棄滴滴專車業務:“滴滴打車,再見”是為品牌升級

最近幾天,隨著滴滴打車手機客戶端的啟動界面更換為“滴滴打車,再見——這是結束也是開始”的海報,“滴滴專車業務下線”、“快車業務退市”、“滴滴放棄出租車業務”等各種猜測出現。
在9月7日下午由《天下網商》主辦、阿里巴巴合作支持的“2015新網商峰會”上,滴滴快的總裁柳青向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作出澄清:“‘再見’這幅海報是4號上線的,如今滴滴有非常多的業務,已經不是滴滴平臺能承載的,我們想做一個全面升級,原來的業務和新業務會一直做下去,請大家放心。”
柳青笑稱,海報上線后收到很多朋友的慰問,“很多人以為我去別的地方,不在滴滴了,還有很多獵頭找我——其實,我們會堅定地在‘出行’這條路上走下去。”
“滴滴做的所有業務都是為解決出行難。”在新網商峰會的演講中,柳青多次提及“出行”,似乎與滴滴打車將更名為“滴滴出行”的傳聞吻合。
據媒體報道,滴滴將在9月9日更名為“滴滴出行”,意在擴大戰略方向,涉及所有出行領域。
因涉及出租車電召、專車等“敏感”業務,滴滴快的與政府部門間的關系頗受關注。
“我們和很多政府官員有非常多的共同語言,因為是在解決同一個問題。”柳青坦言:“大家都說政策挑戰這么大,你們是怎么跟領導溝通的?其實很簡單,我接觸過的所有地方政府領導都想解決交通難題,想讓城市更宜居、更有效率。滴滴打車優化了道路資源配置、車輛運用效率,是用共享經濟模式解決出行難。”
關于“燒錢”,柳青表示,這是個規模效應,做出行平臺一定要靠高規模拉動效率,“先把一定數量的司機拉到平臺,有了運力基礎,每個乘客的等待時間就短、出行價格就低,司機接單量多了,就不需要靠補貼才留在平臺上,這樣可以形成正循環。”
柳青還向澎湃新聞提供一組數據:滴滴快的出租車業務每天訂單300萬,專車(含快車)訂單每天400萬,順風車訂單60萬;有135萬名出租車司機、200萬專車(含快車)司機、460萬順風車司機、100萬代駕司機工作在滴滴快的平臺上。
“滴滴快的1年內從單一的出租車業務發展出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業務,都是用共享模式,把所有運力整合起來,去滿足高峰期需求。”柳青說,多元化業務的最終目的是做全系列出行解決方案,用大數據直接匹配,實現“出門時告訴滴滴,下樓就有車接——這輛車又剛好是滿足出行習慣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