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海關:支持浦東全域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
海關在支持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方面,有什么新的考慮和舉措?
7月22日上午10:00,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介紹上海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的具體舉措等有關情況。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一浩,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總經濟師陶昌盛,上海海關副關長柳波,浦東新區區委辦主任、區委改革辦主任盧剛,浦東新區科經委主任徐欣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柳波表示,浦東開發開放30多年來,海關一直都是堅定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我們見證了浦東外貿總額從開發初期的25.9億元到如今突破2萬億元,一代又一代海關人始終忠誠履職,展現了海關人的初心使命和擔當作為。
中央文件下發后,海關總署立即出臺了支持浦東引領區建設的5方面15項措施。下一步,上海海關將堅決貫徹落實,抓緊細化形成任務清單,為浦東引領區建設貢獻海關智慧和力量:
一是立足新發展階段,助力構筑制度型開放新高地。聚焦“兩特”,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著力提升洋山特殊綜保區功能,優化“一線徑予放行”等模式。在浦東具備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推廣洋山特殊綜保區的政策。對具備條件的臨港新片區企業,進一步探索創新監管安排。支持浦東全域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
二是聚焦創新策源,支持浦東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進一步支持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企業。便利集成電路企業特殊貨物查驗和減免稅審批,優化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聯合監管機制,創新適應大飛機產業鏈需求的海關監管模式,助力浦東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三是加強系統集成,打造國際一流跨境貿易營商環境。今年上半年,浦東外貿總值達1.1萬億元,占全市58.5%。下一步,上海海關將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的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提升浦東總部經濟能級。推進上海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建設。創新長三角跨關區通關便利化措施。助力打造進口消費品集散樞紐,支持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建設。
四是筑牢安全底線,為高水平改革開放保駕護航。浦東擁有全國最大的空港口岸、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碼頭。疫情發生以來,上海海關累計檢疫出入境人員396萬人次、出入境航班14.4萬架次、船舶3.1萬艘次。我們將堅持科學防控、精準防控、聯防聯控,加大打私力度,守護國門安全。
陶昌盛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意見》緊緊圍繞中央賦予浦東的戰略定位和重大使命,從進一步加大金融開放力度、建設海內外重要投融資平臺、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和制度、健全金融風險防控機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任務和舉措。可以概括為四個一批:
一是一批突破性的金融制度創新,如支持浦東率先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實施路徑;構建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相匹配的離岸金融體系,支持浦東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發展人民幣離岸交易;支持在浦東開展簡化外債登記改革試點;加快推進包括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在內的中國債券市場統一對外開放,進一步便利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研究在全證券市場穩步實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在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等。
二是一批高能級的金融功能平臺,如支持在浦東設立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發揮上海保險交易所積極作用,打造國際一流再保險中心;支持上海期貨交易所探索建立場內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建設國家級大型場內貴金屬儲備倉庫;支持建設覆蓋全金融市場的交易報告庫;適時研究在浦東依法依規開設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股權份額轉讓平臺,推動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股權份額二級交易市場發展等。
三是一批創新型的金融產品工具,如創新面向國際的人民幣金融產品,擴大境外人民幣境內投資金融產品范圍,促進人民幣資金跨境雙向流動;研究探索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等開展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試點;推動金融期貨市場與股票、債券、外匯、保險等市場合作,共同開發適應投資者需求的金融市場產品和工具等。
四是一批含金量高的金融政策措施,如在浦東支持銀行在符合“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和貿易真實性審核的要求下,便利誠信合規企業的跨境資金收付;構建貿易金融區塊鏈標準體系,開展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在不導致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的前提下,探索試點自由貿易賬戶的稅收安排;建立健全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宏觀審慎評估和協調聯動體系等。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切實按照全市動員大會要求,在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等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廣泛動員、積極協調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等各方力量,明確任務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全力推動《意見》各項任務舉措加快落地落實,不斷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支持浦東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新起點上邁向更高水平,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