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受邀閱兵式的學霸老兵憶抗戰:白天是大學生晚上臥底汪偽警局
8月26日,上海95歲的抗戰“老兵”施宜正在北京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的演練。此次上海地區受邀的3位老兵,均是抗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
屆時,功勛老兵們將乘坐專用車輛參加閱兵。施宜告訴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他和上海的3位老戰士將作為抗戰支前模范參加閱兵,21日抵達北京后,已參加了一次演練。
能參加抗戰閱兵式,老戰士們都很激動。施宜說,這次3位老兵的受邀,是抗戰時期敵后戰線受重視的體現。“我們的抗戰,是全民抗戰,戰場上有武器的戰士非常重要,后方的地下黨也很重要,有時我們一個人的工作效果,往往能匹敵一支隊伍。”他不無遺憾,“當年同樣參加抗戰的許多同志早早犧牲了,我們也是代表他們接受國家和人民的檢閱,希望人們不要忘記這些為抗日作出卓越貢獻的英雄們。”
雙重身份:白天是大學生晚上“臥底”警察局
95歲高齡的施老身體健康,頭腦清晰。回憶青年時代的抗日、革命生活,他還能清楚地記起當年的重大事件,甚至戰友和同志的姓名。
1941年,已經有兩年黨齡的施宜進入圣約翰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習六年間,施宜黨員身份沒有對任何人公開,自己的親人也不例外。
“學校里是相對安全的,我知道下鋪的兩個人都是黨員,但他們都不知道我也是。有時候為了防止(集中在一起)暴露身份遇到危險,我還會特意跟他們分開,去上海交大睡覺。”施宜說,地下黨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謹慎。
剛進入大學時,施宜就經舅舅介紹,進入英租界內的警察局任職。很快,太平洋戰爭爆發,位于嵩山路淮海路的英屬警察局被汪偽政權接手,施宜也被調去做了秘書。
由于秘書負責在夜晚整理一天的文書,施宜有了接近汪偽政府秘密情報的機會,開始“雙重生活”。白天,他是圣約翰大學的學生,到了夜晚,他仔細關注機密文件上的每一個細節。
有時候文件上會寫,要重點看管哪些人,到哪個時間要抓捕哪些人,這些名單施宜都會記錄下來,上報給組織,上面再去查其中有沒有地下黨。
“有一次,我看到名單里有我認識的同志,就知道他們在抓捕地下黨員。”施宜說,經他傳遞情報免于被抓捕的人員至少有20人。有時,文書上還會有強行讓某工廠停電停水的信息,如果是重要的地點,組織也會介入干預。但他坦言:“組織也不是每一次都干預,不然非常容易暴露自己。”
曾中英對照研究馬克思主義
這樣白天上課,晚上做“間諜”的生活持續了多年。這段時間里,施宜的睡眠時間非常有限。采訪中,施宜不斷對澎湃新聞記者說:“你們年輕人要多學習。”
他自己就是“學無止境”的踐行者。在決定入共產黨之前,他也用“學霸”的方式把中國的出路探索了一番。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應該怎么愛國。當時形勢復雜,國民黨、共產黨,甚至汪偽政府都各有說法,所以在決定入黨以前,我把手頭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全部看一遍的。”因為英語基礎扎實,施宜翻閱《資本論》的時候,是左手一本英文版,右手一本中文版,他說:“我發現了當時翻譯的很多問題,整本書是圈圈畫畫改改的過程中看完的。我覺得現在很多人對《資本論》吃不透,很有可能受到了翻譯問題的影響。”
在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比較深入了解后,施宜覺得,“‘共產主義’比‘三民主義’更能拯救中國,于是‘提著頭’去革命了”。
“提著頭”革命絕非嘴上說說。
1943年至1944年前后,日偽軍曾多次大規模搜捕上海的抗日人士,包括中共地下黨。為保護地下黨骨干力量,施宜和一批同志接上級命令,被疏散到蘇北解放區。可是,蘇北解放區又遭遇日軍的大掃蕩,沒呆到3個月,施宜又撤回上海隱蔽下來。
“在這樣的動蕩歲月里,常常有同志上個月還在聯系,下個月就傳出失蹤了、犧牲了。” 殘酷斗爭中,施宜習慣了忍著悲痛繼續工作。
老戰士:參加閱兵儀式是莫大榮耀
同去北京的另兩位老兵都比施宜年輕。
90歲的孫瑞英老人身體硬朗、腿腳靈便,她也是當年的地下黨,她的工作比起施宜,沒有那么驚心動魄,“主要是搞學生運動、做群眾的思想工作”。
88歲的張正是上海園林系統老干部,也是解放前上海老地下黨員,抗日期間,曾與黨組織一起發動和組織學生前往前線或敵后參加抗戰。
據公開報道,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將有300余名抗戰老兵、英烈子女和抗戰支前模范作為抗戰老戰士代表參加閱兵。老兵們將乘坐“改裝的國產中巴車”參加閱兵。
8月21日,施宜等三名上海老戰士各由一名子女或親屬陪同,前往北京。能夠參加閱兵儀式,老兵們都很激動,“這是我們的榮譽,雖然我們無槍無炮,但也是重要的兵。” 孫瑞英說。
“這幾天,我們都在做些閱兵準備工作,已參加過一次方隊演練,也有充分休息時間。” 施宜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考慮到部分老同志身體情況,方隊演練由陪同他們前往的一名子女或親屬代替參加,因為老兵們乘車參加,主要是熟悉一下道路、道路,以及車上的站位等。
更讓施宜和老兵們激動的是,他們已經得到消息,9月2日上午,在北京的300名老兵們將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每人將獲頒一枚抗日紀念章。“參加閱兵儀式、獲頒紀念章,這對我們都是莫大的榮耀,也是對參加抗戰的老戰士、老同志最好的褒獎。”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