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上海書展重新發現上海:35張老地圖再現172年歷史記憶

繼去年書展“從上海地圖看城市變遷”展覽之后,2015年由上海市測繪院策劃的“地圖文化之旅——上海地圖中的歷史記憶”主題展覽(8月19日-8月25日)再次在上海書展展出,再次以地圖語言講述申城發展歷史。
該主題展覽分為“城市衍變”、“都會尋蹤”和“申城映像”三個板塊,共選取20幅歷史地圖和15幅影像地圖,配以文字和老照片,35張老地圖第一次集中面向公眾展出,多方位展示上海行政區域衍變歷程、交通發展脈絡以及地標性區域發展軌跡。
上海市測繪院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35張老地圖有從上海圖書館翻拍而來的,也有上海測繪院和收藏家提供的,此次展覽希望能從歷史地圖的角度述說城市變遷的故事。
“城市衍變”板塊選取1855年至2015年間的8幅具有歷史意義的上海地圖,包括1855年的《上海英租界規劃圖》、1909年的《上海縣境全圖》、1960年的《上海市全圖》,2015年的最新版《上海市地圖》等。上海自1943年開埠以來每一次行政區域變化情況依次呈現在世人眼前。

“都會尋蹤”板塊通過展出體現上海地標性區域及公共交通發展的12幅地圖,并配以48張老照片,從不同側面追溯上海城市交通的發展印跡。一系列歷史地圖展現了上海城市交通近一個世紀的變化,從20世紀30年代市內交通以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為主,逐步演變為擁有現代化城市軌道交通網絡。
“申城映像”板塊以人民廣場、陸家嘴、徐家匯、曹家渡、新天地5個區域面貌的變化為主題,選取了這些區域1948年、1979年、2015年拍攝的航空影像圖共15幅進行對比,直觀反映了不同時代的城市風貌。
以新天地區域為例,從1948年和1979年影像可見,新天地所在的太平橋地區遍布石庫門里弄,具有濃厚的市井氣息。在2015年影像地圖中,除了新天地北里石庫門里弄“整舊如舊”保留以外,周邊區域已是高樓林立,以太平橋公園為中心的都市型生態商住園區已逐步形成。
在此次展覽中,由上海市測繪院策劃的《圖溯上海》也首次向公眾出售。《圖溯上海》中總共收錄了三幅地圖,分別是1931年《新上海地圖》、1937年《大上海新地圖》和1941年《最新大上海市街地圖》。
上海市測繪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三幅地圖處于抗戰前夕和抗戰中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雖不直接提到戰爭,但能勾起人們對戰爭的記憶,“三幅地圖的原作中有一幅來自測繪院,其余兩幅來自上海圖書館,測繪院經過修復翻拍等技術手段,以盡可能高清的圖志呈現給讀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