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軼君給孩子的書單:塑造一個人的是閑書,是廣泛的閱讀
原創 周軼君 看理想


關于讀書,我們談論過許多,日常尋找、沉迷的,大都是小說,或其它名篇巨作,甚少走入孩童的領域。我們常常以為,童書低幼,不適合大人來讀,然而在周軼君看來,童書卻以其趣味、充滿想象力,讓大人也能收獲多多。
于是,在大家疲于工作,并被各種意義與價值挾裹的當下,我們將為大家推薦一份“童書書單”,幫助家長為孩子選書,同樣也為那些難以喘息的精神與靈魂吹拂一陣清風,在簡單、輕松的書籍中,得以逐漸復蘇過來。
像是周軼君所說,“看熱鬧”也很重要,而人生,并不一定總要尋找“意義”。
講述 | 周軼君
來源 | (文字經刪減編輯)
我選童書的第一標準,并不是知識點,或是拓展能力,可能有點出乎大家的意料,是silliness,傻氣,也可以說是childish,孩子氣。讓兒童保有傻氣、稚氣,未來才能見到勇氣和智慧。
第二個標準,是不為閱讀設定年齡。為了讓孩子達到所謂的“讀寫能力”,當然會有一套設置,比如幾歲該看什么書。我并不反對,但與上學一樣,一個人如果只會念課本,不看閑書會是什么樣子?我現在還能記得的內容當中,大部分來自于閑書。
塑造一個人的是閑書,是廣泛的閱讀。
閑書的意思,并不代表“不正經”,恰恰相反,它意味著漫游式的閱讀。大人如此,孩子也是,人生的開端若只念圣賢書,長大了怎能“四通八達”?
家長們可能會有問題,“我的孩子都不認字呢,不設年齡限制,難道讓他讀康德嗎?”
但是,如果康德代表的是哲學,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高深學問,那么,孩子們天生就是某種“哲學家”,他們從開口說話的時候,就開始提大問題了。只是我們可能沒有去聆聽,沒有用他們能夠懂的語言解釋哲學。
并且,即便不識字,但他們能聽懂很多東西,沒有什么能用語言表達的東西是艱澀到無法傳遞的,只是在不同年齡領悟的層面不一樣。
我沒有講過康德,但提到過莊子,有一次,在海里游泳,見到很多小魚,我給孩子講“子非魚安知魚”,“你怎么都知道魚是快樂不快樂的,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四五歲的孩子聽了,腦子里開始盤旋這個問題,覺得有趣,笑了,這時候并不需要問ta懂了沒有。
第三個原則,更放之四海而皆準了,即“美”。書的紙質、印刷的顏色、語言的美感……這些都很重要。
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的書單,供大家參考,祝閱讀愉快。
*以下書籍按照深淺程度排列
觸摸書、“大圖少字”類
“最后一個句號,幾乎滴到她嘴里“
01.
《HIPPOPPOSITES》(河馬)

HIPPOPPOSITES 我是在一家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買的。此處必須說一句,別錯過藝術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那里的大部分書籍,至少具備我的三原則最后一條:美。
HIPPOPPOSITES 是給孩子們一些成對出現的反義詞概念,比如輕與重,積極與消極,透明與遮擋等,圖畫的造型感很強,色彩也極容易被記憶。其中有兩頁關于“柔軟”與“粗糙”,直接用到了粉色絨毛與麻織品,質感精準。

02.
《哦!我的帽子》《那是我的帽子!》

能讓幼小的孩子觸摸的書籍很多,但是推薦《哦!我的帽子》,是想告訴你,最好選擇質感良好的那些,做得粗糙的,或者塑料的觸摸書,不如不要。
觸感帶來的美,再推薦一本《那是我的帽子》,同樣是一本立體書,里面每一頁都可以站起來,這種方式很流行。
我也買過比這本貴很多的,但那種立體,是不必要的立體,熱鬧,但不經看。《那是我的帽子》卻可以一讀再讀,因為繪畫的細節很多。

比如第一幅街景中,就藏了一個跟故事毫不相干的圣誕老人,孩子的眼睛或許一眼就會分辨出來,但也或許會成為看幾次忽然出現的驚喜。
并且,這本書每一頁的繪畫和造型都非常精彩,甚至在美術館的場景中,能夠找到對應的名作原形。
03.
《Prehistorica Dinosaurs》(《史前恐龍》)

這是更復雜些的立體書,摸到它,我心中的驚嘆是:這不是一本書,這是一件藝術品。
這也是一本關于恐龍的百科全書,知識點異常密集,不過不用擔心,孩子小時候可以看熱鬧,觸摸那些細節栩栩如生的史前恐龍,以后再慢慢讀文字。大人也可以在閱讀當中收獲許多。
04.
《CREATUREPEDIA》(《生物百科》)

這是一本非立體書類的百科全書,中英版都有。繪畫風格獨特,結構清晰縝密,對孩子們的吸引力極大。
05.
《When the sidewalk ends》(《人行道的盡頭》)

這本書的作者謝爾.希爾弗斯坦,赫赫有名,大家或許知道他的成名作《愛心樹》(The giving Tree)。《愛心樹》是一部特別“正”,特別有愛,特別催人淚下的作品,但《When the sidewalk ends》,就是特別可愛、特別稚氣,沒有一首“高大上”的詩的詩集。
這里有的是樸素的語言,樸素的境界。比如其中一首《懶人簡》,形容一個孩子有多懶,整首詩一個詞一行,垂直排下來:lazy lazy Jane ,口渴想喝水,但等著雨滴落進嘴里。
整首詩的排列就如雨滴,最后一個句號,幾乎滴到她嘴里。

我也看過大詩人選的童詩,可惜,大部分是大人按照自己認為兒童應該喜歡、知道的來寫。“高大上”的詩,孩子未必有感。
孩子們不需要去景仰什么,更不需要迅速變成大人,他們需要的就是笑。
06.
《淘氣小鴿子》系列

莫.威廉斯多產,他的《淘氣小鴿子》系列十分精彩,總結不出任何“教育意義”,但是能讓孩子們笑個不停。
一度我還在網上查到,可以買到鴿子故事圖案的墻紙,還想給孩子的房間都裝扮上,讓他們在睡夢里都能笑,后來還是忍住了,怕他們很快喜歡別的書呢,來不及換。
07.
《梅雨怪》《 一園青菜成了精》

我的確經常強推熊老師的作品,因為真心覺得對孩子們關于美的成長,特別好。
僅僅是從繪本中,我發現這個人的語言不一樣,說的是中國古代的故事,用的是更廣泛的語言,能夠把世界的美融會貫通地帶給孩子們。

《一園青菜成了精》本身也瑯瑯上口,能跟孩子的童心共振。
世界觀、價值觀教育類:
“讀熱鬧也很重要”
01.
《世界上最美麗的村子》《回到世界上最美麗的村子》

《世界上最美麗的村子》和《回到世界上最美麗的村子》作者是一個日本人小林豐 ,他在阿富汗的村子里,遇到當地人,畫出了他們的故事。色彩美極了,像一部唯美的電影。

這樣的書,讓孩子們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的角落,不是北京上海,也不是東京紐約,是與此差異很大,但與我們共存的地方。那里的人,跟我們生活迥異,情感相通。
02.
《我在伊朗長大》

《我在伊朗長大》是早年間我自己給自己買的一套繪本,現在給孩子們讀,我女兒非常喜歡。不過,其中有很多她不理解的詞語和事件。
但對孩子來說,書里那個小女孩經歷的一切是奇遇,深深吸引她。我不阻攔她的興趣,講到哪里算哪里,其中親情部分還是很容易理解的。書里面有人生,有愛情、友情、親情,更有大歷史,不同年齡段都值得重新讀一遍。
03.
《敵人》

這是一本非常特別的童書,沒有王子、公主、大灰狼,講的是戰爭。戰場上,留下的最后兩個士兵,爬進了對方的戰壕,發現了戰爭的秘密。
這樣的題材雖然離孩子們的生活很遠,但其中的故事,其實是有關如何突破表面、看清本質、獨立思考的大問題。這樣的故事,越早讀到越好。別低估孩子們的理解能力,七八歲就能夠明白了。
04.
《沒有東西送給你》

如果你表面迎合,內心卻討厭必須送大禮的同學生日會,這本書是教育孩子認識友誼本無價的寶典。
一只小狗為了給另一只小狗送生日禮物,跑遍商店找不到對方缺什么,于是靈感突發,送了一只空禮盒,叫作“沒有東西”,把“沒有東西”送給了朋友。于是兩個好朋友度過了一段彼此擁有的美好時光。
05.
《從一到無窮大》

如果要“硬核”一點,可以從“沒有”這個概念,給孩子講“零”,是不是真的什么也沒有,還是加在什么就讓誰變大了呢?
《從一到無窮大》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數的概念框架。當然,這個也屬于早期讀熱鬧,青少年時代可以讀門道的書籍。讀熱鬧也很重要。
06.
《給7-11歲孩子的哲學大哉問》

《給7-11歲孩子的哲學大哉問》通俗易懂,并且直接寫明了閱讀年齡,我在實踐中發現,七八歲已經完全能夠理解,更小的也不妨試試。
書里都是孩子們現實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或者是幻想大人世界中的問題。比如,什么是快樂?需要事事聽話嗎?等等。這些問題,都會出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07.
《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非常經典,我小時候自己讀過,現在跟8歲的女兒一起讀,書中主人公蘇菲可是一個14歲的女孩。
有些東西我會挑著讀,或者跳著讀。把自己的啟蒙書再讀給孩子啟蒙,這種感受太美妙了。《蘇菲的世界》其實是一本哲學史的少年版,大人也能重溫其中的思想脈絡。
可以從《大哉問》那種比較直接的書開始,讓孩子思考日常生活,再逐漸過渡到《蘇菲的世界》。現在的孩子,認知都很廣泛,也容易碎片,所以幫助他們建立框架太重要了。
08.
《太喜歡歷史了!》

這是十冊往上的中國歷史書系列,是童書中的大部頭。這些書,最好每天有固定時間念一點,不貪多,保持連續性,比如上床睡覺前。
類似的歷史系列書選擇不少,沒有定論哪套最好,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好。各朝代的介紹從“衣食住行”出發,代入感很強。
09.
《學校沒教的用錢百科》

這本書能夠幫助孩子認識基本的金錢概念、市場如何運作,更重要是認知生活中跟錢相關的基本事物,甚至包括如何理性購物,簡直是童叟無欺,大人也該看一看。
孩子了解多一些有關錢的事情,也是了解社會運轉秘密的一部分。
壞消息是:我女兒看了以后,經常攔著我買東西,說我消費不夠理性。
10.
《真相只有一個》系列

這是我家經久耐用、屢試不爽的“吸娃法寶”。不僅僅是我的孩子,其他小朋友來到,一玩起《真相只有一個》,都非常專心致志、群策群力。
這是一套破案揭秘類型的童書,孩子們閱讀的過程,就是當“小偵探”的過程。
11.
《圖畫捉迷藏》

在餐廳里,希望孩子安靜,又不想讓他們玩手機,這類書是理想的替代品。《圖畫捉迷藏》沒有文字,不需要大人幫助,只需要孩子來練眼力。
并且,這種在迷宮般的畫面中,找出特定物品的游戲,也很適合孩子們組團完成。
12.
《香港觀鳥小圖鑒》(兩冊)

這不是一本童書,而是觀鳥愛好者的詞典,圖片清晰,分類仔細。一開始我沒有意識到,這本書是孩子逛書店自己發現的,書頁上有二維碼,掃了可以聽到對應的鳥的叫聲。
在馬路邊,樹林里,聽到鳥叫、看到鳥,可以記錄下來,與書中的鳥類對照,以此開發聽覺和音準非常別出心裁。
跟大家分享這本書,并不是推薦大家去買。而是為了兩個原因,一是想強調在地性,觀鳥,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活動,不妨帶著孩子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和自然的饋贈。
第二個原因,是希望家長們不要被“童書”、“繪本”等概念限制住,孩子的閱讀范疇并沒有局限。就好像不是只有樂高,才算玩具,對孩子來說,什么都可以拿來玩。
13.
《不一樣的女孩》

最后一本《不一樣的女孩》,并不在我的推薦書單中,但是我女兒強烈要求,以她的名義分享。
她很喜歡這個書名,也認同書中女孩不走尋常路的選擇。女孩并沒有一個樣子。
我也很喜歡這本書傳遞的價值觀,但沒有同等強烈的安利欲望,是因為這本書沒有達到我的第三個關于美的原則。
不過,為了女兒的囑托,還是要說一句:不一樣的女孩就是酷!
祝大人、孩子閱讀愉快!
*本文整理編輯自《周軼君:教育觀念20講》第21、22期,有刪減與增添,小標題由編輯添加,完整內容可移步看理想App內收聽。
《周軼君:教育觀念20講》
頭圖&配圖:《圓夢巨人》《月升王國》
原標題:《周軼君給孩子的書單:塑造一個人的是閑書,是廣泛的閱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