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釋永信之前,哪些高僧擔任過少林寺的住持
在釋永信之前,少林寺都有哪些住持呢?根據少林寺官網“歷代住持”一欄的介紹,從北魏到現在,綿延不絕。遠的不說,民國以來的有恒林、妙興、淳樸、貞緒、行正。本文不打算詳細介紹這五位住持的事跡,而是擇其大要,從中也可以看到近代以來的少林寺究竟經歷了哪些變遷。

所謂“住持”,原為久住護持佛法的意思,后指掌管一寺的主僧。
“方丈”來源于印度。古時印度的僧房多以一丈四方之室為制,故稱方丈室。后來轉指住持的居室,所以“方丈”也被引申為住持之意。
此外,根據《漢傳佛教寺院住持任職辦法》(2010年)規定:“漢傳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的住持人選,在履行任職備案手續之前,應由其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佛教協會提出審核意見并報中國佛教協會同意。”
恒林創辦少林保衛團
恒林(1865—1923),號云松,登封江左宋寨人(今屬伊川),光緒初年出家少林寺,后長期任少林武僧教頭,民國初年任當家和尚。
值此鼎革之際,世局不穩,戰事不斷,土匪蜂起,精于武功的恒林被推為少林寺保衛團團總。他上任后組織僧兵,并購置槍械,進行訓練。
1920年,恒林率領少林保衛團在梯子溝、白玉溝、熬子坪等地與土匪進行了大小數十戰,無往不勝。是年匪首牛保成、牛邦、孫天章、段洪濤眾匪合攻鞏縣魯莊,遭到當地民團的還擊。當土匪退至熬子坪時,恒林率少林寺保衛團截擊,大獲全勝,少林地區的匪患得到遏制。
1923年秋,恒林因積勞成疾而圓寂。次年,附近民眾自愿集資,于少林寺東為恒林立碑兩通,以志悼念。現在這兩通碑還屹立在少林寺天中福地門東面,統稱恒林碑樓。
妙興與火燒少林寺
妙興(1891—1927),字文豪,號金羅漢,河南臨汝謝灣人。八歲出家少林寺,拜恒林為師,自幼隨師習武,還隨恒林參加了諸多與土匪的戰斗。1923年恒林圓寂后,妙興接過了師父的擔子。
在軍閥混戰的時局中,吳佩孚集團收編了妙興所率的少林保衛團。1926年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1927年馮玉祥聯合北伐軍會攻河南。妙興奉命率團開往鄭州,后調往舞陽。1927年3月6日,妙興不幸陣亡,年僅36歲。6月,徒弟將妙興遺體運回少林寺,葬于恒林墓旁。
1928年春,馮部石友三攻入少林寺,縱火焚燒法堂。其后,國民軍旅長蘇明啟更令軍士縱火焚燒整個寺院。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少林,在這場大火中損失慘重。僧兵武裝就此沒落,幸存僧人大部分出走。
竭力重修少林的淳樸、貞緒
淳樸的資料不多見。貞緒(1893—1955),字耀宗,河南魯莊人,俗姓李,六歲出家。1929年起任少林寺監院,和監寺淳樸等共同主持少林寺。1930年素典、淳樸、貞緒等共同募資重修了損毀嚴重的初祖庵大殿。
1938年起,貞緒任少林寺當家和尚,從天王殿到法堂共植柏樹200余棵。同時,還整修了方丈室、立雪亭等。為了繼承和光大少林功夫,他還組織訓練武僧。
抗戰期間,貞緒還營建了少林小學、少林中學,聘請了地下黨員韋念銘任教,免收貧家子弟學費,先后送五名學生參加了八路軍。1945年初,共產黨領導的少林抗日區政府成立,書念銘任區長,少林寺釋永貴任副區長。
1955年貞緒圓寂。
行正:接續少林1500年的法脈
行正(1914—1987),字愿安,俗姓李,登封城關劉莊人。六歲出家少林寺,拜德寶為師,賜法名行正,隨師習禪研武。新中國成立后任少林寺當家和尚。
據釋永信在《我的師父行正方丈》一文中回憶,行正方丈九歲時雙目基本失明,依靠過人的記憶力和心算,艱辛地維系著少林寺的運作。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情況是多么的困難:
由于當時寺院經濟困難,我和老方丈去登封縣城,三角五分的車票也舍不得花,一大早爬上少林寺周邊拉水泥、拉磚、拉沙子、拉木料的貨車,晃晃蕩蕩地朝登封趕去。出遠門,我們在出發前買上二十幾只登封的大燒餅,隨身帶著充饑,在路上遇到茶館,就喝那種兩分錢的大碗茶。到了目的地,經常睡澡堂子,去晚了,連澡堂子都住不上,旅館又舍不得住,就直接在火車站的躺椅上身子一裹就睡了。

“文革”時期紅衛兵破四舊,正是行正保護了諸多少林遺產:
當年紅衛兵帶著炸藥要把塔林炸掉,他第一個站出來,跟紅衛兵玩命,大聲說道:“若要炸塔林,先把我炸了。”結果,把紅衛兵嚇跑了,塔林沒炸成。少林寺的一批文物、佛像、經書,紅衛兵要拿走,他站出來頂住,幾尊銅像都沒被拉走。紅衛兵拿鐵耙子,要把寺廟的壁畫摟掉,也是他站出來擋住了。誰能想象,少林寺的壁畫、經書、佛像、塔林,都是雙目幾近失明的老方丈拼了命保護下來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宗教政策還沒有落實,行正一次次去中央和各級政府部門說明情況,希望爭取到少林寺的自主管理權。但是,這哪有那么容易呢?釋永信的回憶很能說明問題的所在:
1983年建設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嵩山是中國最早的36家國家風景名勝區之一。但是,文物部門沒有把少林寺交給宗教界,而是劃撥給風景名勝區了,風景名勝區成立了一個少林寺管理處……于是,老方丈就帶著我們多次到開封地區統戰部、省委統戰部、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中國佛協去做工作,要求僧人管寺,要求把門票的經營權等從文物部門移交給僧人。
嵩山風景名勝區的主任,是當時河南省的主要領導,副主任是登封地廳級的一個老干部。你說,面對這么一個大的背景,當時的政策還不是那么開放的情況下,幾個和尚想要回寺院,實在是太難了!
那時,正因為宗教政策不是很明朗,“左”的思想還比較盛行,我跟著老方丈多次被叫去談話,甚至還被村里個別有勢力的人要挾,揚言要把我們法辦、拘留。
那時師父帶著我去找縣里相關部門的領導,很難。我們都是很早去,領導說上午開會,讓我們在外面等;等到中午十二點了,我們還在等,后來問了一下其他人,說領導忘記有人等了,已經離開單位了;下午我們繼續等,有時候到了晚上也見不著人。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老方丈和我都很難受。當時寺院沒有經濟基礎,更沒有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也沒有什么話語權,根本沒人去關注你,更別說重視你了。老方丈走在路上,經常聽到“瞎子和尚,停下來!”這種帶有侮辱性的語言。
沒有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還體現在行正的社會兼職上:
他從1951年當家,苦守了幾十年。1983年,中國佛協成立的時候,沒有他的名字;省佛協成立的時候,最早也沒有他的名字,后來在眾多和尚的支持聲中,給他安排了一個理事,更別說當時的人大、政協有他的位置了。
1986年10月,行正出任少林寺方丈,稱二十九代。此年圓寂,年73歲,葬于塔林。釋永信在文章的結尾寫道:
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少林寺的今天,沒有他,少林寺的歷史可能就會斷代。也正因為有了他,少林寺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也得到了完整的傳承,包括法脈、世系、歷史文獻、建筑等,所以說老方丈對少林寺的貢獻很大很大。
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師父的遺愿。
少林寺已走過了1500年,今后的發展,也不會平平坦坦,但只要想到師父為了少林寺的振興,他可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我還怕什么?
從民初的動蕩不安到現在的風風光光,從恒林到行正,近代少林寺自有一段不平凡的歷程。
參考資料:
1、中國佛教協會官網、少林寺官網
2、知客:《佛門用語篇》,《佛教文化》2005年第2期
3、知客:《佛門用語篇續(續)》,《佛教文化》2005年第3期
4、《歷代名人與嵩山》,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5、賀寶石主編:《文化魯莊》,河南省鞏義市魯莊鎮2009年出版
6、釋永信:《我的師父行正方丈》,《禪露》2011年第6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