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一人一廠仗義出手,曾解了上海幾十萬甲肝患者的燃眉之急

文 | 華商韜略 Pooh
前不久,中國最牛藥企——揚子江制藥的掌門人徐鏡人,因突發心梗意外離世。
你可能不熟悉徐鏡人這個人,但你一定知道板藍根。
在中國,生產板藍根的工廠很多,唯一能稱得上“板藍根大王”的就是揚子江藥業和徐鏡人。
1971年,徐鏡人辭去了在家鄉的工作,拿了幾千元的資金,租了一塊空地建了一個生產車間,只增加了幾個簡單的設備,一年后他煞費苦心地研究開發了板藍根顆粒。

1981年,國務院發文規定一個縣只能保留一家制藥廠,沒有規模的制藥廠一律關停,幸運的是,徐鏡人生產的板藍根顆粒在當地名聲大噪,于是藥廠轉到了縣辦,改名為“泰興制藥岸口車間”。1985年,車間產值突破千萬大關,并在大學里招收了一批畢業生,徐鏡人也正式將制藥車間更名為揚州市揚子江制藥廠。
1988年,上海市爆發了甲型肝炎疫情,有近三十萬人患此病。因為傳說可以預防甲肝,藥店里的板藍根干糖漿被一搶而空。
據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的謝麗娟回憶,“雖然板藍根未必多么有效,但因為有了吃中藥板藍根可以防治甲肝的傳言,一時間,全國各地的板藍根幾乎都向上海運輸。”
這其中就有徐鏡人的藥廠,當時接到了上海支援近400萬包板藍根的訂單需求。而當時,徐鏡人廠里一天的產量才不過五萬包。

徐鏡人接到通知后,緊急號召員工全要加班加急制藥。
整個春節,揚子江制藥廠的員工沒有離開。最終,385萬瓶板藍根干糖漿運往上海,解了上海的燃眉之急。
這一戰,也成了揚子江制藥的轉折點——徐鏡人成了“板藍根大王”,揚子江藥業的產值突破億元。
在經營企業過程中,徐鏡人一直堅持著不搞兼并聯合、不盲目上市、不搞自己不熟悉的“三不”原則,盡管揚子江藥業發展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

但徐鏡人始終都保持著低調和克制,很少發言講話,也很少在媒體技術面前露面。在醫學研究領域方面有著非常深厚的工匠文化精神。
像揚子江藥業這樣的民族企業,既可以保持企業的經營,還可以保護核心產品配方,在資金流動穩定的前提下,不依賴任何外來援助都能活得很好。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