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究稱南水北調水源地鉛含量曾超標數倍,官方:入渠水質正常

這一研究由張全發帶領的研究團隊完成,他是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現任副主任、該園大型工程生態安全領域首席研究員,主要研究是流域生態學等。
7月16日上午,張全發告訴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上述結論來自2007-2010年的丹江口水庫水樣的檢測結果,論文已經發表,目前他們還在對丹江口水庫水質進行持續監測。他發現,跟之前相比,現在的丹江口水庫的水質“有些(地方)好點兒,有些(地方)差點兒”。
哪些區域的水質改善了,哪些區域的水質惡化了?他解釋說,“靠近丹江那邊差一點兒,靠近漢江那邊好一點兒”。
但現在水樣中的鉛、砷以及總氮含量為多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張全發暫未進一步透露。
16日下午,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宣傳部門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她不掌握丹江口水庫的水質指標數據,但她兩天前從有關部門收到的南水北調中線入渠的24項水質指標數據顯示,相關指標正常。她拒絕透露這些指標的具體數值。此外,她表示,2010年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并未通水。
《人民日報》16日報道稱,截至15日,南水北調中線正式向沿線供水達10億立方米。目前工程運行平穩,水質穩定達標,已累計使3200萬人受益,包括初步統計的,河南約1千萬人、河北約500萬人、北京城區約900萬人、天津城區約800萬人。
鉛含量超國標3倍,達到V類水質標準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官網顯示,該機構研究人員從2007年至2010年,對丹江口水庫的重金屬等13個水質指標進行了監測,取得的主要研究結果顯示:水庫主要污染物是總氮、鉛和砷,其平均濃度分別達到4.6mg/L(毫克/升)、210.4μg/L(微克/升)和14.1μg/L。4年中,總氮、氨氮、鉻和鉛含量有明顯上升趨勢。
這意味著,這一時期水樣中的總氮和鉛平均含量都達到了V類水的標準。業內專家告訴澎湃新聞,有一項指標達到,即是V類水。
環保部官網“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顯示,自2002年6月1日起,中國實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該標準規定,達到III類標準的水質才可以用于生產飲用水。地表III類水質對應的總氮含量的限值為1.0mg/L,鉛含量的限值為50.0μg/L,砷含量的限值為50.0μg/L。與此相比,而2007年到2010年,丹江口水庫相應點位的水樣中的總氮和鉛的平均含量分別超標3.6倍和3倍多。
但環保部官網顯示的全國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質自動監測周報顯示,2007年-2010年,丹江口水庫庫體水質穩定在I類或II類,除了2010年第30周,由于水中溶解氧濃度降低,水質為IV類。該水質監測信息來自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監測點位名稱為湖北丹江口胡家嶺。
8個點位中7個超標
張全發課題組的該研究的論文2012年12月10日投稿到國際學術期刊《環境信息學雜志》(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三年后,2015年3月10日獲在線發表,論文題目為《丹江口水庫水質狀況和基于多級關聯理論的綜合水質評價》(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grated Assessment based on Multistep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China)。
論文顯示,研究人員在整個丹江口水庫上選取了8個水樣監測點,分別在2007年1月,2008年1月到11月,2009年4月、8月和11月,2010年1月到4月間獲取水樣,并把每年的7到11月確定為豐水期,其余時間為枯水期。

論文總結稱,根據總氮和鉛含量,部分時段,丹江口水庫水質為V類水。但綜合評價顯示,2007年,丹江口水庫水質為I和II類水,2010年未II類和III類水。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顯示,水是人們接觸到和攝入鉛的途徑之一。鉛是一種累積性毒物,沒有已知的安全接觸水平,它影響身體多個系統,特別對兒童的健康具有危害。據估計,兒童因接觸鉛每年導致大約60萬例新發智障兒童。高濃度接觸會使鉛影響到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昏迷、抽搐、甚至死亡。鉛接觸還可引起貧血、高血壓、腎功能損害、免疫毒性以及生殖器官毒性。人們認為,由鉛帶來的神經和行為影響具有不可逆性。鉛一旦進入身體,就會分布到大腦、腎臟、肝臟和骨骼等器官。身體將鉛儲存在牙齒和骨骼,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積累。即便血鉛濃度達到0.05μg/mL這一曾經被認為的“安全水平”,也可能會引起兒童智力下降、行為困難以及學習問題。
WHO還認為,無機砷為劇毒,使用受污染的水進行食品加工和糧食作物灌溉、飲用是砷對公共衛生的最大威脅。長期接觸和攝入會導致癌癥和皮膚損傷。它還伴隨有發育后果、心血管疾病、神經中毒和糖尿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