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胡巴不是一個小妖怪,半天票房就破億

本質上,《捉妖記》就是另外一部《長江七號》,而其在故事情節處理上并沒有能達到與星爺比肩的程度,主要問題可能出在主線故事偏弱上。當電影不知道怎么講下去的時候,小妖怪胡巴開始賣萌了,井柏然開始賣萌了,曾志偉、吳君如、姚晨、湯唯,外加天天、森碟等一眾客串明星就出來耍寶了。

造成目前狀況的原因,可能在于導演許誠毅是首次執導真人動畫,對于劇本的打磨不夠,還有一種可能在于柯震東吸毒事件之后,在有限人力與預算中重新編圓故事,略微有些捉襟見肘。
盡管電影有那么多的不完美,但筆者依然極力在推薦身邊人去觀看這部電影。這倒不是被江志強老板追加7000萬元的勇氣所感動,因為基本上每一部中國電影在拍攝過程都是一部血淚史。
我推薦的理由基于幾點:
第一,這是一部十分有好萊塢動畫片品相的中國電影,好萊塢的確不是評判一部電影好壞的唯一標準,甚至好萊塢本身就不能成為標準,但國產動畫片有太多像是義烏小商品作坊里出來的東西,而《捉妖記》規規矩矩地符合好萊塢電影工業標準,里面CG處理的妖怪表情能與配音對上嘴型,各個動畫人物表情也毫不僵硬;

猜猜他們是誰?
第二,與太多的國產片貪大求全相比,《捉妖記》雖然主線故事略微單薄,但它卻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干凈”。所謂干凈,就是它在電影開始時埋下的扣,基本都在電影發展的過程中一個接著一個解開了,解釋地清清楚楚,不會讓觀眾發問:“是不是跳脫了一段情節”,當然,《捉妖記》也會留下一些扣,作為懸念留待續集去解開,但至少不會令人感到突兀;
第三,終于有一部能夠叫做東方魔幻題材的電影了,在此之前,《畫皮》《鐘馗》之類都曾打出過類似旗號,把《指環王》那類“西方魔幻題材”作為標靶,偏要照貓畫虎般扯上東方二字,然而那些電影呈現出來的感覺卻依舊是西方技術加上東方面孔出來的不倫不類。而《捉妖記》雖然完全照著好萊塢的工業體系來,但卻能十分接地氣。許誠毅并沒有直接照著《山海經》《聊齋》里的現成章節講故事,而是將一些妖魔鬼怪化在電影之中,這既繞開了有關部門設定的“不能見鬼”的規定,也保證了故事本身邏輯的成立;


《捉妖記》7月16日上映首日短短幾個小時,票房就已經過億,顯然井寶的人氣再高,也不可能如此拉抬票房,它的票房井噴與此前《大圣歸來》突然冒出那么多“自來水”一樣,都在說明,中國國產動畫并不缺受眾,缺的只是好的作品。多年來,許多人把“寓教于樂”當做了緊箍咒,把拍給少年兒童理解為了要“低幼化”,這使得許多國產動畫要么成為玩具廠的新品玩具動態展示,要么成為假大空宣講會。而《大圣歸來》與《捉妖記》卻在探索著國產動畫新的可能性,合家歡不代表著奶聲奶氣,也不代表著裝模作樣。
有影評人說,“哇,《捉妖記》好重口味,居然還有割JJ,男人生孩子的情節?!?/p>
嘿,你小時候沒有纏著大人問,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