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梁振英進京匯報未來兩年工作構思:香港經濟發展需要中央支持
政改方案被否后,香港特首梁振英首度赴京。
7月12日上午,在啟程前往北京前,梁振英在香港國際機場表示,在政改問題上,特區政府盡了最大的努力,《基本法》提出的門檻比較高,需要三分之二的立法會議員通過,到最后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議員否決了這個方案,所以未來兩年的工作我們集中在經濟和民生方面。
梁振英稱,此次北京之行,會傾談有關香港下一步發展的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方面我們需要中央的支持,以及內地的配合。
此外,根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公告,梁振英于7月12日-13日訪問北京,就“一帶一路”的發展與相關官員會面。
梁振英稱,已就本屆政府剩余兩年任期內的工作進行內部討論,并咨詢主要和相關委員會,定出初步構思,此次訪問北京,就是向中央提出有關想法。
“一帶一路”戰略對于香港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今年5月底,梁振英就曾表態,“一帶一路”以及亞投行,會讓香港進一步發揮“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香港應不失時機地將機遇轉化成發展動力。
彼時,梁振英曾表示,“一帶一路”沿帶沿路的國家和經濟體都是香港爭取的對象,香港在爭取和它們發展更好、更高經濟效益的經貿關系時,會配合國家的大策略,也相信國家會支持香港做這些工作。
就在7月12日當天,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其網志中表示,香港的金融業,和其他三大支柱產業,即貿易物流、工商專業服務和旅游業,在過去得到長足發展,都是受惠國家改革開放,“至于在下一個三十年,香港經濟發展的重心,顯然就是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策略了。”
曾俊華稱,在推動“一帶一路”時,必須以市場規律來考慮資源配置、合理回報和風險管理,還要確保合作項目在商業和環境上都是可持續的,以及必須一視同仁,來自不同地域的資金都得到平等對待。
香港本地智庫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在接受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采訪時表示,香港在“一帶一路”上有三大優勢,首先是金融業的優勢,相比內地,香港的金融市場更具國際化,能夠保障不同規模的投資者;其次,香港是資訊和人才集中地,軟硬件和風險評估方面有較大優勢,尤其是一帶一路中有些風險區,香港有豐富經驗來幫助評估這些項目;第三是香港本身就是個多元文化區域,加上有全球各地的商人,可以更好向外宣傳一帶一路,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
此前曾俊華還曾對外披露,希望爭取“亞投行”到香港設立辦事處。梁振英認為,香港在“亞投行”中可以發揮做好“庫務”的相關工作。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訪港過夜游客人數較去年同期下跌3.1%;今年6月的初步數字顯示,總體訪港旅客人數較去年同期下跌2.9%,內地旅客人數下跌1.8%,其他旅客人數下跌6.3%。
梁振英7月9日曾回應稱,旅游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為大量基層和低技術市民提供就業機會,“旅游業響起警號,我們更要反思,并且必須防止香港作為旅游城市的聲譽進一步受損。”
梁振英7月12日飛赴北京前,在香港國際機場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梁振英:現在出發去北京。自從大約三個星期前政改方案被否決之后,特區政府內部就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亦即為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的改善分別進行了一些內部的討論,亦諮詢了一些政府主要的相關委員會,所以我們就未來兩年的工作有一些初步的構思,所以今早出發去北京,就是向中央提出我們的一些想法。因為香港,尤其是經濟發展方面的問題,是需要中央的支持和內地省市的配合,正如幾日前我們去深圳與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交談一樣,所以這次上去北京的行程比較短,明日會開展正式的活動,就有關的一些想法,與中央尋求它們的支持。
我在此亦談談關于啟晴邨有部分的食水樣本發現含鉛量過高的問題。我和特區政府非常重視這件事,因為食水的水質和市民的健康是有直接關系。大家知道政務司司長她已經統領幾個相關的部門去做有關的工作。因為我今早要去北京,所以昨晚很晚的時候,我都和政務司司長及兩位相關的局長進一步了解昨日最新的情況和他們工作最新的進展。我們現在工作的方向,當然一方面就是向受影響的居民提供臨時的食水供應,但更加重要的還是正本清源,了解這件事,或者引起這個食水水質問題的源頭、受影響的范圍,而盡快提出一個長遠的、可靠的解決辦法。政務司司長和兩位局長,還有相關的部門,他們今日會繼續開展有關方面的工作。
記者:上京是否會見張德江,以及會傾談什么?政改遭否決,會否……
梁振英:會傾談有關香港下一步發展的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方面我們需要中央的支持,以及內地的配合。在政改問題上,特區政府盡了最大的努力,《基本法》提出的門檻比較高,需要三分之二的立法會議員通過,到最后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議員否決了這個方案,所以未來兩年的工作我們集中在經濟和民生方面。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