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云南滇池“一湖一策”保護治理行動方案公開征求意見
即日起至7月29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牽頭《云南省滇池“一湖一策”保護治理行動方案(2021—2023年)》(以下簡稱《方案》),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方案》指出,到2023年,35條入湖河道中19條擬達到III類及以上,16條擬達到IV類。同時指出,以“退、減、調、治、管”為重點舉措,開展滇池保護治理工作。

高偉 攝
《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目標:到2023年19條入滇河道達到III類及以上
《方案》指出,到2023年,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生產生活方式繼續推進,湖泊生態緩沖帶得到維持和恢復;環湖截污體系進一步完善,入湖河道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滇池草海水質穩定達到IV類、外海水質達到IV類(COD≤40mg/L);35條入湖河道中19條達到III類及以上,16條達到IV類。滇池發生藍藻水華程度明顯減輕,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有所提升;以水生態保護修復為核心的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等要素統籌推進格局逐步形成。
《方案》明確,“退”的目標為:科學劃定湖濱生態帶,違規建筑、設施、產業100%遷出,湖濱帶修復面積達到3.95萬畝;沿湖濱生態帶邊界建設生態廊道,形成滇池湖濱生態區“人退湖進、還湖于湖”的空間管控格局。
“減”的目標為:在湖濱生態帶外側建立滇池保護緩沖帶,確定滇池流域生態環境容量、承載人口上限和城鄉發展規模上限;流域萬元地區生產總值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降低6%,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含河道生態補水)達到80%以上,實現從“環 湖造城、環湖布局”向“離湖布局、遠湖發展”的轉變。
“調”的目標為:調整農業種植品種結構,轉變種植業生產方式,完成環湖路臨湖一側及外延200米范圍內6181畝花卉種植大棚和6000畝蔬菜種植大棚拆除,實施花卉產業綠色種植提升改造面積3.3萬畝、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1.5萬畝,確保2023年流域化肥施用量比2020年降低7%;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全面禁止高毒農藥的銷售使用。
“治”的目標為:全面抓好城鄉污染防治,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率較2020 年增長3%,基本完成老城區合流制溢流排口改造;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90%以上,農村衛生戶廁覆蓋率100%。
“管”的目標為:嚴格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及監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監管,流域森林覆蓋率達到42%以上,建立湖泊智慧管理信息系統,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逐步完成“美麗河湖”評定,湖泊保護治理公眾滿意度不低于90%。

高偉 攝
“退”的措施:2022年擬建設環滇池慢行系統46.5千米
《方案》指出,滇池分級保護范圍劃定工作,已于2015年完成。滇池水域及保護界樁向外水平延伸100米以內的區域(保護界樁在環湖路以外的,以環湖路以內的路緣線為界),劃定為一級保護區,面積為323.97平方千米(含滇池水面及湖濱生態帶)。《方案》實施期間,將結合《滇池流域國土空間保護和科學利用專項規劃(2020-2035 年)》的編制,科學確定滇池湖濱生態帶(一級保護區)范圍,適當擴大核心保護區。
此外,按照生態優先、自然保護最大化、人工干預最小化的原則,修改完善環滇池生態廊道建設方案,建設帶狀的生態廊道。2022年完成草海及滇池北岸先行示范區生態廊道建設,建設環滇池慢行系統46.5千米,提升改造濕地835.8畝,新建濕地2635.7畝,實施濕地生態修復727畝;2023年完成滇池東岸、滇池南岸、滇池西岸生態廊道及連通工程建設,實現環滇池主線生態廊道的全線貫通。
《方案》實施期間,將強化滇池湖濱區生態保護和擾動管控,禁止任何形式的圍墾湖體、濕地行為,確保湖濱濕地面積不減少,保護邊界不變更。在此基礎上,持續推進滇池湖濱區生態恢復及修復,持續優化滇池生態補水,結合生態廊道的建設,新增湖濱濕地修復面積約0.24萬畝,同時,規劃設好滇池湖濱帶的“人類活動圈”,逐步實現“人水和諧”的目標。

崔慶江 攝
“減”的措施:擬在滇池一級保護區外建立保護緩沖帶
2015年,滇池已完成二級保護區劃定,二級保護區的劃設為滇池保護提供了較好的生態隔離及緩沖作用,但二級保護區劃設存在保護空間破碎和不閉合的問題,現階段滇池湖濱生態帶(一級保護區)外圍仍未形成閉合的帶狀緩沖區。
《方案》實施期間,擬按照《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劃定的滇池二級、三級保護區基礎上,以滇池一級保護區為界向陸地外延200米面積25.42平方千米的區域確定為滇池保護緩沖帶(最終以省級提出的要求為準),該區域現狀包括工礦用地0.19平方千米、公共管理與交通運輸用地4.43平方千米、商業服務及住宅用地5.63平方千米,耕地4平方千米,林地、草地、濕地、水域等用地11.17平方千米。嚴格控制緩沖帶內污染排放,人口只出不進,村莊和建設用地只減不增。
此外,《方案》指出,嚴禁審批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對流域內污染嚴重的企業一律實行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對環評不通過、生產工藝不達標的項目一律叫停。嚴格控制高耗水項目建設,除《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禁止建設的項目以外,啤酒、飲料等耗水量大的項目禁止在滇池流域內建設。
同時,嚴格節水,減資源浪費,2023年,滇池流域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降幅較2020年降低6%;再生水利用率(含河道生態補水)不低于80%。

滇池濕地公園 宋光旭 攝
“調”的措施 :擬新建600個調蓄庫塘收集農田灌溉尾水
滇池流域現狀農業種植面積約60萬畝,主導產業為蔬菜和花卉,其中種植蔬菜44.3萬畝,花卉8.85萬畝。《方案》實施期間,持續落實農業“調”的舉措,開展環湖路臨湖一側及外延200米范圍內6181畝花卉種植大棚和6000畝蔬菜種植大棚拆除,調整種植結構,打造綠色農業示范區。
此外,在農業種植業生產方式轉變的基礎上,深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農田灌溉尾水循環利用系統建設,2021-2023年在滇池流域及補水區內新建600個調蓄庫塘、45千米生態溝渠,收集農田灌溉尾水,強化滇池流域農田徑流污染控制。
同時,積極引導養殖戶對散養畜禽糞污進行干濕分離,采取就近就地還田作肥等手段,持續推進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確保到2023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楊質高 攝
“治”的措施:實施環湖城鎮截污治污全覆蓋行動
《方案》實施期間,擬將于2021年12月底前全面摸清滇池流域排水系統現狀及存在問題,同步開展主城二環路內老舊城區排水系統雨污分流改造建設,啟動新建管道18.8千米,接口改造1566個、庭院雨污分流改造785個;3年內完成1289個庭院雨污分流改造、3133個接口改造,新建改造管道52.343千米,二環路內約60%的區域實現清污分流,減少雨季溢流的雨污混合水進入河道、滇池。
滇池流域已建成28座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232萬立方米/天。下一步,擬在主城北部盤龍區政府西北側建設規模為20萬立方米/天的昆明市第十四水質凈化廠,并配套建設40萬立方米/天污水一級強化處理設施。
主城西部實施昆明市第十三水質凈化廠擴建,新增6萬立方米/天處理能力(第十三水質凈化廠總規模提升至12萬立方米/天);完成主城南部巫家壩片區昆明市第十五水質凈化廠建設并投入運行,新增40萬立方米/天的污水處理能力,為海河、廣普大溝、新運糧河等河道水環境整治截留污水的處理提供必要條件。
“管”的措施:完成“三條控制線”的最終劃定
結合《滇池流域國土空間保護和科學利用專項規劃(2020-2035年)》 的編制,開展滇池生態環境承載力科學評估,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的最終劃定。
此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建立和完善滇池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完善信息數據中心,構建滇池生態環境天空地立體監測體系,完善滇池保護治理監督管理中心,對滇池流域信息數據進行數字化集成和處理,運用數字監督管理實現全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綜合調度。
同時,加強全過程量化與精細化管理。以滇池主要污染物最大允許入湖量為約束,精準測算35條河道的污染負荷削減量,并分解到每個河段所在的行政區,實施精準目標管理。
(原題為《事關滇池治理!這個行動方案公開征求意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