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記憶之流|九龍江最后的船民

陳花現
2021-07-09 21:31
來源:澎湃新聞
? 市政廳 >
字號

自2015年廈門港沙坡尾避風塢整頓清退漁船開始,我似乎被卷入某種莫名的羈絆。依稀記得執法隊來噴漆收船那天,我們與避風塢里最后一位還住在船底的老人——黃朝乞,一同吃了他在船堵里的最后一餐。他找出行船的指南針、紅格頂的白瓷觀音像,連帶飯后的啤酒瓶,雖然他已經沒法討海很久了,但關于船上一切,染帆、放緄、走船的針路熟捻于心,伴隨著他那句“再見,byebye”,這些只有在海上才用得到的物件,扎進了避風塢的淤泥里。

廈門港漁民的口音多少會帶點龍海腔,他們多數是九龍江船民的后裔。明代月港的逐步崛起,讓他們順著江流往九龍江的入海口播遷,追逐著魚群與商船,往擁有更深邃航道與優質避風灣澳的島嶼遷徙。因而也產生了在水路航道上相呼應的信仰與習俗。

清初《福建海岸全圖》 九龍江出海口

2017年,在好友的推薦下,我們拜在漳州九龍江南門溪進發宮三壇學習哪吒鼓。那是一種流傳于九龍江流域以及其出海口地區的民間宗教唱誦儀式,擊鼓而歌咒,其贊頌里蘊涵著豐富的閩南民間信仰英雄史詩。一路學習下來才發現,這些相對復雜而多變的鼓調、龐雜的咒語,以及豐富的儀式細節,就完整細致地保留在這么一個識字率并不高的群體里。說起九龍江的船底人,同廈門港的討海人一樣,他們總是最被陸地人看不起的一群人。常年在水上漂泊的他們,被岸上視為盲流,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難以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因為行船過港常要借過人家的地界,不得不低頭,吞忍,就成了這個群體特殊的性格。

1880年所拍攝的漳州東新橋旁的水居社連家船 Charles William Wason 攝

漫長的九龍江貫穿著漳州平原,直入大海,寬闊的河道與豐富的物產,給了船民們容身之所與討生活的手段。由船民宗族聚居衍生出水上社區,古稱為水居社。社群里有兩個職業發展方向,要么跑船運,要么以捕魚為生。在舊時船社里,因為道路不便,跑水運的群體相對擁有話語權,生活更富足些,但也要受岸上的鉗制與水匪的騷擾。船民們的身家系于一船,在岸上并無立錐之地。既要在未卜的浪涌上謀生,也要在岸上人的猜忌防備中討生活。種種不確定性,使得他們需要通過信仰方式取得面對未來生活的精神支撐,因而也形成了豐富的民間信仰系統與形式。其中體現得最為明顯的是進發宮的“三壇”。

“三壇”,相傳起源于古時神魔未定的混沌時期,其中雜糅了原始的巫法,唐末進入福建并已民間化的佛教瑜伽法,還有宋時傳入福建的道教雷法。不同于可以游方收費的道士、和尚這類職業宗教儀式專家,“三壇”只從屬于社區,按傳統慣例,須得不講代價地為社群居民進行幫助。在資訊與醫藥不發達的時期,三壇的存在起到了一定的心理安慰與資訊交換的作用,不乏有能夠開草藥方的赤腳醫生坐鎮其中為前來問事的居民提供幫助,也會通過吟誦咒語請神祈福,通過放兵安營等儀式設立守護社區的結界。

進發宮船廟與三壇哪吒令尺鼓 進發宮 供圖

進發宮三壇歷史上幾位重要的先生多是來自船社里的運輸船群體。雖然船民的廟宇只能存在于狹小的船艙里,但因常年在各碼頭間穿梭,不想讓船社配置落后于陸地的社群,他們把三壇引入了船社里。其中最為船底人所自豪的一位三壇先生叫鄭合法,他是清末民國時的人物。鄭合法的船常跑九龍江入海口到泉州內山的航線,他的船是南門溪水居社里最大的。舊時船社里的漁民群體較為貧苦,他與水匪約定不得騷擾漁民,要截的話就沖著他們運輸船去。乃至抗戰時期,為防止日本軍艦進入漳州,他把自己跑運輸的大船沉到了江口。再到后來,隨著道路運輸愈發發達,船社里的運輸船逐漸式微,乃至他們有的上了岸改行跑起陸運。但以捕魚為生的漁民群體依舊留在江上。

教我們哪吒鼓的老法長鄭愛食是船社漁民群體的后代,進發宮就由他們的家族世代守護。2010年開始,漳州啟動“連家船”拆遷上岸工作,在他們的爭取下,留住了廟船與位于江濱公園的燒灰巷碼頭,原本的漁業生產船與部分連家船轉移到了上游金峰漁業碼頭。

正在編法索的愛食伯,法索是閩越蛇崇拜的重要遺存,為木刻蛇頭麻繩身

不過,在挺長的一段時間里,主政者覺得這些連家船不應出現在重新規劃好的城市公園景觀里,甚至把他們視為河岸整治的污染源。以至于愛食的弟弟——老鄭常感慨:“船底人自古以來就是被看不起的,也很難擺脫被趕來趕去的命運。”他常希望有人能替船底說說話,也想抓住每一次能給船底帶來改變的機會。但除了努力去跑一跑以外,也不乏有拳頭去打石獅的無力感。習咒之余,與老鄭坐在船上泡茶,船底人有時覺得自己嘴笨張不開口,他們表現熱情的方式就是不斷地遞煙,以至于從船底回家會裝著滿褲兜的煙。而他們就像九龍江的江水一樣,在兩岸城市夜景的映射下,靜靜地流淌,泛著微弱的光。

2018年王醮期間聚集到進發宮廟船的五篷船 劉家豪 攝

進發宮每年最大的節慶就是農歷九月十三的“送王船”。因為水無常勢,天氣亦變化多端,對命系一船的船底人來說,風平浪靜,勞作平安,好好度過一年是他們最大的期盼。于是,船社就立下每年的三月初三從外海請來“平安王”坐鎮,再于九月十三以王船遣送“平安王”的習俗。這也符合民間節俗里“春祈秋報”的傳統。醮事一般從九月初十開始,原本的廟船,在九月初八便與借調而來的大船合并,形成了水上的神圣空間,直至九月十三,在上游來的靖城道士與三壇的法鼓聲中,扎得艷麗華彩的王船游江半匝后于江中化吉,借著焰光游向天河直抵仙鄉。

請神上船,白布象征上船的跳板 劉家豪 攝

節慶是抒發船底人情緒的重要出口。我常跟船底的師兄們開玩笑說“吃酒也是進發宮三壇的重要一課”,但奈何與酒無緣的我,總是到這節課時就曠課了。或許也因性格中的隱忍與克制,船底師父與師兄們的酒品都很好,對魚的選擇也特別有品位,江上網捕的鯽魚經過簡單恰當地烹飪,一筷子便能夾起一口九龍江的味道。酒到興致,一向內向的老鄭,還能夠唱出幾句簡單的船歌。

王船在水與火的交界中遠去 劉家豪 攝

坐在夏日的江風中,想起廟船的何去何從,連家船的何去何從。十年以后,如果遇到臺風大水,還有沒有年輕人懂得守護這艘船?這個他們當年一磚一石壘砌起來的舊碼頭,能不能成為一個避風擋浪的船塢,讓這艘承載著船社文化的船能夠一直停泊下去?……這些念頭就如同九龍江不絕的江水,在我們腦袋里晃來晃去。而這些苦惱,好似也是只屬于我們這幫固執的庸人,我們所擁有的這段時光,在歷史的車輪面前,不過塵埃爾。但即便終要流向大海,我們也會記得,我們是屬于九龍江的一朵浪花。

后來才后知后覺,自己經歷的從九龍江的入海口開始直抵南門溪的一系列變化,從廈港的退漁到龍海海澄豆巷傳統造船廠的清退再到漳州九龍江南門溪進發宮活動空間的擠壓,背后實質上是水上船民文化式微的連鎖反應,乃至對原本閩越文化的水上基因的選擇性遺忘。“上岸”這個詞,成了衡量船民進入城市生活的標志。

劉家豪 攝

當大海與江河的頌歌響起的時候,是否也能關愛下現今依舊在江上的船底人。

(作者陳花現系廈門市民)

====

作為“記憶之流:水文漫步者”項目的一部分,美麗鄉愁公益團隊與澎湃新聞市政廳欄目聯合發起“尋·水記憶”征集暨漫步活動,由同濟大學美麗鄉愁鄉土文化促進社承辦,旨在探索城市濱水空間,發掘地方水文底蘊。

    責任編輯:王昀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官网庄河闲的赌法| 永利高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百家乐大赢家客户端| 宝龙国际娱乐城| 百家乐赌场视屏| 路单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BB百家乐HD| 木棉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在线百家乐官网游戏软件| 百家乐技巧-百家乐开户指定代理网址 | r百家乐官网娱乐下载| 鑫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博彩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10个人| 太子娱乐城网址| 大发888被查封| 网络百家乐打揽| 澳门百家乐在线| 24鸡是什么命| 百家乐官网赌博外挂| 3d俄罗斯轮盘| bet365指数| 大发888娱乐场存款| 网络百家乐程序| 百家乐出牌规| 百家乐高命中打法| 百家乐智能分析软| 休闲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平注法口诀| 海港城娱乐城| 德州扑克玩法说明| 大发888官方 hdlsj| 喜洋洋水果机遥控器| 百家乐群1188999| 澳门百家乐娱乐城信誉如何| 百家乐扑克牌耙| 乐九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台布兄弟| 游戏百家乐押金| 全讯网报码| 实战百家乐十大取胜原因百分百战胜百家乐不买币不吹牛只你能做到按我说的.百家乐基本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