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黃海海域滸苔災害阻擊戰:14年前首現,青島今年設四道防線

2021年6月30日,青島滸苔綠潮持續侵襲,當地加大攔截、打撈、清理和無害化處理力度,力保海岸線清潔。 人民視覺 圖
近期,青島沿海滸苔暴發,有網友形容“大海秒變草原”。
這實際是發生在黃海海域的滸苔綠潮災害。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一種藻類,滸苔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大量氧氣,威脅其他海洋動植物生存,并且在失去水分后會發出惡臭。大量滸苔漂浮聚集到岸邊,還會阻塞航道,影響沿海漁業和旅游業。
據青島市滸苔災害應急處置指揮部消息,當地已開展2021年滸苔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當地共設立了海上前置打撈線至淺海岸邊清理線等四道防線。近日,青島市海洋發展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海域方面打撈清理工作正持續開展。
據青島市科學技術局消息,2021年黃海滸苔災害規模已遠超往年,創歷史最大值。據央視新聞消息,截至7月3日,青島市累計出動船只7300余艘次,打撈滸苔約24萬噸。
此前,通過自然資源部、科技部、原國家海洋局、自然科學基金委、山東省、江蘇省等方面的共同努力,2020年黃海滸苔綠潮最大覆蓋面積與近五年均值相比已下降54.9%,持續時間縮短30天,治理取得重大成果。
2007年7月5日,青島首次出現較大規模的外源漂浮集聚情況。相關研究顯示,大量漂浮滸苔主要來自蘇北淺灘海域。
青島設四道防線處置滸苔
青島市滸苔災害應急處置指揮部發布的《2021年青島市滸苔災害應急處置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顯示,青島市結合大型藻類應急處置預案,建立滸苔災害應急處置指揮部,對滸苔氣象預報、分布監測、動態預警、海上打撈、陸域處置等實行統一指揮。
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青島市設立了四道防線處置滸苔?!斗桨浮穼懨?,第一道防線為海上前置打撈線。組建80艘船長20米、100馬力以上的前置打撈船隊,根據滸苔發展態勢,建立一道由打撈船和海上綜合處置平臺組成的攔截打撈線,到青島市轄區南部海域北緯35度40分至43分,東經120度50分以西,距主城區約22海里的海域進行前置攔截打撈作業,全力減少進入近海的滸苔量,實現滸苔與溢油的海上遠距離“物理隔離”,大幅度降低滸苔沾染油污的處置總量。
第二道防線為海域前出攔截線。在全市沿海重點海域,建立一道由打撈船和海上綜合處置平臺組成的打撈線,在圍油欄、攔截網以外海域進行打撈作業,有效減少進入淺海和岸邊的滸苔量,有效避免滸苔與溢油隨風浪和洋流進入淺海和岸邊“集中密接”。
第三道防線為重點海域攔截線。在重點海灣、海水浴場、重要景觀周圍海域設置攔截線,對漂向淺海及岸邊的滸苔進行有效攔截。在海水浴場等部分重點區域進行補設,并加裝簡易圍油欄,加強攔截效果。各海水浴場采取措施將防鯊網抬高加密,以有效攔截進入浴場內的滸苔。
第四道防線為淺海岸邊清理線。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保持目前淺海和岸上油污清理隊伍相對穩定,堅持早巡查、早發現、早清理、早處置,對越過前三道防線進入圍油欄、攔截網以內淺海的滸苔、油污及上岸滸苔、油污等及時進行清理。
《方案》要求,要 “隨來隨清、日清日潔,不留死角”,要求到岸滸苔必須在當天內全部清理完畢,實現“無異味、無腐爛、不過夜”的清理目標。
6月30日,青島市海洋發展局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介紹,目前多部門正處置滸苔工作,海洋發展局正持續進行海域滸苔打撈工作。更多信息不便透露,相關內容需由指揮部統籌發布。
另據自然資源部北海局此前消息,該局已于6月17日啟動綠潮災害二級應急響應。青島市也根據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監測分析和《青島市海洋大型藻類災害應急預案》要求,發布海洋大型藻類災害藍色預警,同時啟動四級應急響應。
14年前年首現大規模外源滸苔漂浮集聚
澎湃新聞注意到,原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相關專家,曾于2008年7月發布文章,就2008年在黃海部分海域大規模的滸苔災害進行了記錄。
文章顯示,2008年5月底開始,黃海中部出現了大面積漂浮滸苔,向青島及周邊海域聚集,“范圍之大,前所未有”。據該文章記錄,2008年5月30日,航空監測發現,青島附近東南海域140平方千米外出現大面積水色異常,呈綠色條帶狀分布。6月12日,青島近海出現約8平方千米的滸苔聚集區,6月15日,青島近海嶗山頭至薛家島岸段出現滸苔上岸并在岸上堆積。隨后青島市政府開始組織打撈工作,至7月15日,滸苔災害得到控制。
據文章介紹,滸苔隸屬于綠藻門石莼科滸苔屬。藻體為草綠色,屬于廣溫、廣鹽、耐干露性強的大型海藻。2007年7月5日,青島首次出現較大規模的外源漂浮集聚情況。此外,當時還未有更多詳細的研究成果。
青島滸苔暴發的原因于2017年被揭曉。據新華社2017年6月12日報道,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海洋科研機構科研人員表示,對于青島地區連年暴發的黃海滸苔綠潮,研究人員有了新發現,確認大量漂浮滸苔主要來自蘇北淺灘海域,這與其獨特的環境特征和當地大量養殖筏架有關。項目組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對滸苔的研究表明,在黃海海域形成大規模綠潮的滸苔,在遺傳特征上有別于我國近海其他海域的滸苔種群,是一種相對獨特的“漂浮生態型”滸苔。
項目組在蘇北淺灘區海水中檢出了“漂浮生態型”滸苔微觀繁殖體;發現淺灘區筏架材料有“漂浮生態型”的滸苔附著生長;在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下,筏架上綠藻脫落后成為漂浮綠藻的主要來源。
多部門治理,去年取成效今年又暴發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自2007年滸苔首次在青島大規模集聚,此后每年都會定期到訪。
原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黃聿頌曾公開回應市民關于滸苔連年侵襲青島沿海的問題,他表示,滸苔災害的發生原因比較復雜,根初步研究,青島沿海滸苔暴發的原因是:黃海南部輸送的初始滸苔種群,在風和流的作用下不斷漂入青島近海,大量聚集并形成災害。滸苔主要是由外海輸送而來,目前只能采取海域和陸域打撈的方式進行處置。
澎湃新聞注意到,對滸苔問題,自然資源部也十分重視。2020年10月,自然資源部在回復關于“加強黃海綠潮災害應急處置的建議”時曾表示,2007年以來,滸苔綠潮災害年年在黃海海域大規模暴發,給山東半島南部沿海地區帶來嚴重生態損害和經濟損失。長期以來,科技部、原國家海洋局、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門組織對黃海滸苔綠潮成因開展過大量研究,山東、江蘇兩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組織打撈處置,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據了解,自然資源部曾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與江蘇省在蘇北輻射沙洲紫菜養殖區共同組織開展了滸苔綠潮防控試驗,通過開展除藻作業、及時回收紫菜養殖筏架等,從源頭上控制了入海滸苔綠藻初始生物量。同步開展的船舶和衛星遙感監測結果表明,2020年滸苔綠潮持續時間、規模、生物量等均遠小于往年,表明滸苔綠潮防控試驗取得顯著成效。
2021年2月,自然資源領域“十三五”時期主要工作成果發布,其中提到,黃海滸苔綠潮災害治理取得重大成果,2020年最大覆蓋面積與近五年均值相比下降54.9%,持續時間縮短30天。
2021年,青島滸苔又迎來了新一輪暴發。澎湃新聞注意到,6月30日,青島市科學技術局啟動“近岸海域打撈滸苔應急處置”項目,其中提到,2021年黃海滸苔災害規模已遠超往年,創歷史最大值。該項目支持青島市有關單位,緊密圍繞2021年滸苔暴發,開展近岸海域滸苔打撈應急處置方案及應用技術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在海上應急處置過程中,研究藻體組織變化、滸苔沉降技術參數、滸苔沉降對水質、沉積環境的影響等多個內容。
據央視新聞報道,截至7月3日,青島市累計出動船只7300余艘次,打撈滸苔約24萬噸。另據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監測,今年滸苔綠潮災害對青島市影響將持續到8月中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