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假發市場斷貨,植發生意火爆,近3億中國人脫發問題如何解決

熬最狠的夜,趕最晚的工,植最貴的發:成年人的生活里,掉發和長胖,已經成為兩座難以翻過的大山。
近期,一則消息也吸引了人們的注意——據相關媒體記者采訪得知,在上海豫園商圈,有一家百年歷史的假發店,假發生意十分紅火,其中還有不少年輕人。供不應求的現象,也使得一些批發商和生產廠家出現了賣斷貨的情況,甚至有的工廠在手訂單已排到明年4月。
年少輕狂,不懂發量為王。曾想把頭發梳成大人模樣,可長大后發現無發可梳,就挺禿然的。
從前提起脫發,是中年群體們家常便飯后閑扯的話題,可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脫發已經成為一種全民困擾。
2019年一份《中國脫發人群調查》表明,我國脫發人士總數多達2.5億,6個人中就有一個脫發的。另一脫發數據報告顯示,30歲前出現脫發的比例達84%。網上,90、00后買假發占比已超過50%。
有數據調查,如今我國已有60%的人在25歲就背負著掉發、脫發和禿頂之困。
據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脫發」的搜索熱度在今年暴增。在互聯網上,如今最關注脫發的人群主要集中在18-35歲,90后、00后無一幸免。
社交媒體上#脫發算工傷么?#這個熱搜話題一石激起千層浪,短時間內,便貫穿于整個年齡層的不同領域從業者,閱讀量高達百萬。
就連在脫口秀大會決賽上,沈騰戲謔徐崢說:“你能入圍亞太地區最禿的100顆頭,排名37,李誕38,羅永浩老師在榜外,也堅持不了太久了。”這番對頭發調侃很快引起不少網友的共鳴。
如今的Z世代群體,各有愛情事業不同的煩惱,但高壓之下,“頭禿”竟還成為了他們反抗競爭最有力的武器。
“我禿了,但是也變強了、憑禿上位、禿飛猛進”這些梗也已經成為判斷當代年輕人有無成就的荒唐依據。
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當今社會的內卷程度,已經把高學歷、腦力勞動者、高管與脫發掛上了鉤。
在程序員面試中,也有這么一條“潛規則”存在,如果頭發越發越禿,就代表技術越厲害,妥妥的資深代碼農一枚,HR也會為你開通VIP通道,從眾多的求職者中以“禿”勝出。
或者,去觀察那些互聯網大佬、開會坐上席的,發少話不多,都是狠人。
誰說年輕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字。容易脫發的年輕人,早已經到了洗臉洗到天靈蓋的地步。

當脫發和禿頭成為困擾年輕人的常態,假發片、發際線粉讓他們重新相信了光。
據數據顯示,假發企業基本注冊數量呈逐年增加趨勢,并在2019年達到頂峰,沖至7492家。即便是令人頭禿的2020年,依然有6665家新的發制品公司注冊成立。
而這些指數式增長的假發企業,如此有底氣的背后,是絕不服“禿”的90后撐起來的。其中,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承包了假發銷量的前四名。
為了保住最后稀疏的幾根黑發,是當代有為青年們最后的倔強。
或許,今后隨著人性化新規的不斷完善,企業會提出新“五險”:包括:脫發風險、衰老風險、心臟風險、單身風險、貧窮風險......,而在笑梗不斷的背后,是掙扎在職場旋渦的社畜們難以言說的苦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