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經濟外交|亞投行開張在即,中國如何深耕多邊開發金融網絡

6月29日,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財長或授權代表出席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的簽署儀式。根據《協定》規定,此次未簽署協定的意向創始成員國可在年底前簽署。中國深耕多邊開發金融網絡的努力初露端倪。
中國推進積極主動的金融外交
近年來,除了積極推動現有國際金融機構改革、開拓人民幣國際化的空間之外,中國金融外交的著力點還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倡導并全力推動或積極參與組建新的多邊開發金融機構,主要有新開發銀行(又名金磚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三家全球或區域多邊開發銀行;
第二,提出并推動落實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絲路基金等金融合作與對外投資倡議。
2013年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要推動建立開發性金融機構,積極倡導或參與推動組建新的多邊開發金融機構成為中國實施金融外交、探索外交革新的突破口。這表明全面參與全球治理、深度融入全球化和國際體系的中國,已經充分認識到金融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財金合作、全球發展、以及國際政治經濟互動中所占有的獨特而重要的核心角色。從國際體系角度而言,中國正在通過執行積極主動而全面靈活的金融外交,織造多邊開發金融網絡,為在全球與區域治理和國際社會中承擔更大責任、通過外交革新執行更加積極有效的外交政策展開試驗。
作為多邊開發金融網絡的三個支點,金磚開發銀行、亞投行和上合組織開發行,在未來運行中都應堅持銀行業的運營原則,但在定位和根本屬性方面,卻有更高的追求,應體現出參與全球治理的更高境界和能力。
三大開發銀行具有鮮明的發展性質,聚焦全球或地區層面的經濟社會發展,這也是三大開發銀行被賦予的共同使命。但不同于現有的全球或區域多邊開發金融機構,它們關注減貧和社會發展等較為廣泛的議題,金磚開發銀行、亞投行和上合組織開發行的職能和定位都更為明確,即:通過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項目進行融資支持,克服其發展所面臨的最直接而現實的障礙,推動上述國家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從而有利于全球實現包容、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通過三大開發銀行的共同探索,可以進一步完善自身參與全球發展和對外援助與投資合作的模式,形成“組合拳”,補充現有的開發工具。
三大多邊開發銀行倡議的互補與互動
從中國金融外交和整體對外戰略的角度而言,作為三大開發銀行中的最主要成員國之一,中國通過賦予各多邊開發銀行不同的定位,采取不同的推進策略在其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實現三大多邊開發銀行的有效互補和良性互動,從而實現地理全面覆蓋、管理模式互為補充、業務創新共同探索的目標。
從覆蓋范圍角度看,三大開發銀行倡議具有鮮明的側重,互補性極強,共同織造了一張從全球、區域到次區域的多邊開發金融網絡,呈現出多層面、立體化的特征。
金磚開發銀行將在金磚國家、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開展業務,起成員資格對聯合國成員國開放,定位為世界性的多邊開發機構,完全對標世界銀行等全球多邊開發機構,關注全球治理議題,將在全球層面推動國際金融和全球發展體系的改革。在這一點上講,金磚開發銀行相比亞投行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具有更突出的系統重要性,定位更加高遠,承擔著推動全球政治經濟體系改革的重任。其之于中國外交,充分體現了金磚國家作為中國參與全球多邊治理戰略平臺的定位。金磚開發銀行作為金磚國家合作已經取得的扎實成果,被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稱贊為金磚國家合作的第一份“有形之物”,為金磚國家合作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亞投行則定位為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其業務范圍聚焦亞洲區域,特別是要彌補亞洲開發銀行在本地區基礎設施領域關注不足的缺陷,形成互補性分工,并克服其效率低下等問題,推動亞洲區域發展,側重區域治理體系的改革。
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具有更為明確具體的定位,是一個聚焦于上合組織框架下次區域合作的多邊開發機構,其主要業務范圍將以上合組織成員國為主,尤其是加強中亞成員國同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建設。
三大多邊開發銀行各有側重點,擁有大小不同的覆蓋范圍,呈現出環形的同心圓結構。次區域層面的上合組織開發行主要聚焦上合組織成員國,尤其是中亞及周邊等地區。區域層面的亞投行在初期階段主要覆蓋亞洲域內業務,并側重東南亞、南亞等。全球層面的金磚開發行的業務重點則是非洲、拉美和加勒比等國家與地區。通過這張網絡,三大多邊開發銀行覆蓋了全球發展中國家的密集地區,實現了有效分工。
從中國對自身在三大多邊開發銀行的角色定位而言,三者也各有分工,高度互補。圍繞在三大多邊開發銀行內的治理策略,中國分別采取了多邊共識、雙邊協商和主導性引領三種不同的方式。
金磚合作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平等原則,這也是金磚成員國普遍堅持與遵循的基本原則。因此,在金磚開發銀行中,中國接受并切實遵守平等性原則。雖然中國的綜合國力遠遠領先于其他金磚國家,在經濟總量、外匯儲備等多個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中國做出巨大讓步,與其他四國均享金磚開發銀行股權和決策權,在按照銀行業原則運營的前提下,采取協商一致的決策程序,試驗并采取多邊方式推進金磚開發銀行的組建,充分體現了新型大國關系合作共贏的原則,以及開放包容的金磚精神。
中俄兩國是上合組織的主要推動者,事實上承擔著“雙核心”的重要角色。因此,在上合組織開發行的倡議與談判中,中俄兩國發揮著同等的作用,中國推進上合組織開發行的倡議與行動一定要與俄羅斯做好溝通與政策協調,雙方通過協商達成共識,然后才會在上合組織內取得實質性突破,反之亦然。
因此,雖然早在2010年10月上合組織成員國第九次總理會晤期間,中國就已經提出了成立上合組織開發行的倡議,但由于俄羅斯對此采取較為消極的態度,其推進遠遠落后于金磚開發銀行和亞投行,目前仍然停留在政策倡議與概念階段,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俄羅斯的擔憂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擔心中國憑借強大的金融實力和外匯儲備在上合組織開發行取得主導地位,并進而導致俄羅斯在上合組織的地位遭到削弱;二是俄羅斯擔憂上合組織開發行同俄羅斯主導成立的歐亞開發銀行在業務領域和地區關注方面高度重合,會對后者形成挑戰與沖擊。歐亞開發銀行由俄羅斯同哈薩克斯坦于2006年成立,主要活動范圍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中亞及周邊地區國家等歐亞地區,旨在通過向這些國家在電力、能源、運輸、高科技及創新科技等領域的業務提供資金支持,服務于俄羅斯在本地區的整體戰略安排。
中國在亞投行的倡議與組建推進過程中,采取了明顯不同于金磚開發銀行與上合組織開發行的策略,對自身在亞投行的定位也迥異于另外兩個開發銀行。中國是亞投行的倡議國,也是籌建亞投行首席談判代表主席國,在組建過程中扮演著主導性引領的角色。
自從2013年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在先后出訪東南亞時提出籌建亞投行的倡議以來,中國積極推動亞洲域內外國家參與,在其中扮演了理念的倡議者、機構的發起者、最為活躍的引領者、積極斡旋的協調者等多重角色,并實現與自身提倡的“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對接。
中國在亞投行中的主導性引領角色得到了亞投行份額分配安排的有力支持。按照認繳股本計算,亞投行前五大股東依次為,中國297.8億美元,印度83.7億美元,俄羅斯65.4億美元,德國44.8億美元,韓國37.8億美元。中國是第一大股東,按現有各創始成員的認繳股本計算,中國投票權占總投票權的26.06%。
中國將堅持建設性參與國際經濟治理
中國自十八大以來積極開展金融外交,實行多邊開發金融戰略,織造國際和地區多邊開發金融網絡,致力于促進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并明確聚焦“基礎設施和可持續發展項目融資”這一阻礙發展中國家實現快速發展的最緊迫挑戰,希望通過全球、區域、次區域的網絡化覆蓋,綜合運用多邊共識、雙邊協商和主導性引領等多種方式,彌補現有全球和區域多邊金融機構的不足,推動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尤其是金融體系的改革,提升新興經濟體參與全球治理的境界和能力,為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通過金融外交領域的網絡化戰略與多種方式探索,中國也為將來在全球和區域治理中承擔更多國際責任、推動外交革新進行了有益的全面探索。
正如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所言,中國在穩步推進與現有國際金融組織合作的同時,堅持兩條腿走路,“以我為主”推動組建和完善新的多邊開發機構,向著建設性參與國際經濟治理邁出了新步伐。
(作者系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學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