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0”到“1”,中國原創肺癌MET靶向藥獲批上市
“早上我吃了6個大餛飩,還有雞蛋和牛奶,現在每天胃口都很好。”72歲肺癌晚期患者沈老伯說。
他是參加中國原研藥“賽沃替尼”臨床研究的第一位病人。從2017年2月至今,他的癌癥病情已經穩定了4年半時間。
賽沃替尼是中國本土從“0”到“1”完全獨立自主研發的1類創新藥,于6月22日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與此同時,歐美其他多個國家的相關臨床研究也正在開展,它也有望成為首個代表中國走向全球的肺癌靶向創新藥物。
6月29日上午,這一創新藥臨床研究團隊負責人、上海市胸科醫院腫瘤科教授陸舜在接受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國家新藥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新藥審批速度的不斷提高,肺癌有了越來越多的“中國診療方案”, 肺癌患者也從以往極低的5年生存率,到現在能活過10年至15年甚至更久,肺癌已逐步進入“慢病化”時代。

陸舜。 受訪者供圖
用于不能手術的部分晚期肺癌患者
沈老伯透露,他患有一種叫做“肺肉瘤樣癌”的疾病,其發病率占肺癌2%。根據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他有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
“我的化療效果不理想,2017年第一次化療后,還出現了雙側腎上腺轉移,最大轉移灶達3.6公分。”沈老伯說,好在出現了轉機,“賽沃替尼”相關臨床研究啟動,他加入了這一研究中。
“這一類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以往治療一直存在困境,他們的病情進展快、預后差,術后腫瘤還容易轉移,過去只能使用傳統化療,但總生存期只有8.1個月,是世界性難題,但如今他們有藥可醫。”陸舜說。
在進入臨床研究服用“賽沃替尼”的一個月,沈老伯的轉移灶就縮小到2.4公分。服藥3個多月,自2017年5月開始,這個轉移灶大小就縮小至1.8公分。此后四年多,腫瘤就始終維持在這個大小。
陸舜表示,“賽沃替尼”主要針對具有MET外顯子14跳變的肺肉瘤樣癌或其他類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他們無法再進行手術治療,這類患者每年的發病人數大約為8000人。
臨床研究歷時5年多
“賽沃替尼”這一創新藥的臨床研究過程歷時5年多。
陸舜回憶,早在2015年,他查閱文獻注意到了MET這個難治靶點,當時全球沒有任何針對它的靶向藥物,患者生存率極差。2016年11月開始,他領銜開展了一項中國的多中心臨床試驗,全國32家臨床研究中心共入組70名患者,客觀緩解率49.2%,無進展生存期6.8個月,最長生存時間超過4年。
上述研究結果證實,“賽沃替尼”在治療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方面展現了出色的療效及安全性。此外,它還能突破血腦屏障,對發生腦轉移的患者也有較好療效。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賽沃替尼”獲批的同一天,“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非鱗非小細胞肺癌”和“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非鱗非小細胞肺癌”也同時獲批。作為這兩項免疫藥物的主要研究者,陸舜對此表示,這些新的治療方法將為更多不同類型的肺癌患者帶來治療選擇和生存獲益。
“如今,在創新藥研發領域方面,我們國家已經從‘跟跑’時代到了‘領跑’時代。”陸舜表示,“從2000年到2009年,我們這一代中國醫生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努力學習跟上國際臨床研究的步伐,不斷縮小彼此之間的差距,讓中國患者盡快能用上好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