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1111
13歲女孩脊柱側彎176度說話不成句,在上海接受矯治手術
從床上坐起來,這個最平常的動作,13歲的脊髓性肌萎縮癥SMA患兒圓圓(化名)卻等待了十多年。

患兒術前全脊柱影像圖
圓圓出生后力氣小、身體弱,家人都以為是缺鈣。一周歲后,她仍然無法站立行走,走幾步就會突然彎下腰來,腿也無法完全伸直,父母帶著她開始了漫長的求醫路。
這些年來,S形的體形、脊柱側彎達176度、嚴重營養不良、呼吸功能差、心肺功能惡化等,伴隨著圓圓。一度被醫生預期生命只有5歲的她,熬過了一個個坎兒,最終在上海新華醫院找到了重生的希望。

患兒術前背部照片
脊肌萎縮癥是一種嚴重影響生命和生活質量的遺傳性疾病。目前,中國有近3萬例SMA患者,在每年1500萬左右的新生兒出生當中會有1500例左右的SMA新患者。這些患者智力發育及感覺均正常,預期壽命在2歲-10歲之間,其中一部分輕癥患者能存活到成年并接近正常的壽命,但是他們面臨骨骼系統、呼吸系統的諸多并發癥,尤其是由肌肉無力造成的脊柱側彎,壓迫胸腔,最后一般因為呼吸系統并發癥而死亡。
基因檢測顯示,圓圓基因外顯子7純合性缺失,她罹患的是脊髓性肌萎縮癥SMA,預期生命5歲。她的媽媽不甘心,繼續給她看病。
到了2020年,圓圓的脊柱側彎越來越嚴重,心肺功能隨之惡化。醫生們為她制定了牽引后再手術的方案,一些慈善基金和善心人士也向他們一家捐助了治療費用,網上的患友建議他們到上海新華醫院來看看。近兩年來,作為上海市兒童罕見病診治中心,新華醫院組建了SMA多學科診療團隊,教授楊軍林已經主持完成了十余例重度SMA患者的脊柱矯治手術。
圓圓被媽媽帶到了楊軍林面前。
“剛入院時,她的體重僅24公斤,身高約為135厘米,全身營養狀況差。胸廓的變形擠壓了肺的活動空間,說話不成句,呼吸功能差,有重度限制性通氣障礙。”楊軍林說。
醫療團隊查閱了國內外文獻,個別報道的SMA患者手術矯治的側彎度數均未超過160度,新華醫院此前也未收治過如此難度的患兒。
“這樣的孩子肌肉力量極差,手術的插管、拔管都是生死攸關。”楊軍林說。
在新華醫院醫務部的主持下,包括脊柱中心、重癥與麻醉科、兒呼吸內科、兒急危重癥監護團隊、兒神經內科、兒心臟中心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等開展了全院會診討論,一致認為手術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建議患者最好繼續牽引治療,增加營養,功能鍛煉,在肺功能和體質得到改善后,再考慮手術治療。
然而,患者本人及家屬認為已經接受牽引一年了,他們更擔心病情繼續加重失去手術機會。遠在杭州參加視頻討論的圓圓爸爸和在現場的媽媽堅定地表示,愿意承擔一切后果,只希望專家們給孩子一次拼的機會。
手術討論轉入了精準手術實施方案的制定會:因患者肌無力造成的嚴重通氣障礙,如反氣管插管容易導致氣管水腫等并發癥,所以手術插管必須一次成功;患者身體極差,無法耐受長時間手術,必須限時完成;患者脊柱畸形嚴重,無法進行術中導航,手術醫師置釘過程必須精準……
6月10日上午10點30分,手術開始。麻醉、插管、擺體位,體位擺放稍不注意保護,就容易損傷頸部脊髓,壓迫內臟器官導致手術失敗 ,為了克服這一困難,9名醫生、護士等共同配合才順利完成體位擺放。

9名醫師共同為患兒調整手術體位
一切就緒后,楊軍林上臺手術。他在3個小時內完成置釘、矯形兩個關鍵手術過程,術中出血量僅300毫升。手術全程五個半小時。
手術順利結束后,圓圓轉入新華醫院兒重癥監護室PICU。術后第6天,她回到了普通病房,并在支具的保護下在床上坐起。
術后X光顯示,側彎角度減小至82度,矯形率達到53%。

術后全脊柱影像圖
6月29日,圓圓的爸爸媽媽帶著坐在輪椅上的她,離開了醫院。
楊軍林表示,長期以來脊柱整形手術被視為脊肌萎縮癥的“禁區”,但如今需要改變的是SMA“無法治愈等于無法治療”的觀念,樹立綜合治療能夠改善病情的新理念和信心。

患兒獨立坐起的側面照
他提醒SMA患者,以現有的技術條件,患者大多可以接受手術治療,當側彎度數小于50-60度時,可以采取保守治療,但當側彎度數大于60度時,建議患者盡早手術,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 贝聿铭大展首次来沪
- 新版国家卫生监督抽查计划发布
- 广西:6月30日前交代问题从宽处理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AI推动金融生态变革
- 新高教集团:2025财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就业服务中心扩展至川渝地区

- 中国的前乒乓球名将,2025年4月,当选中国乒乓球协会新任主席
-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的简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