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內陸核電站下游水質可達飲用水標準,你還不放心?

不斷高漲的反對聲浪證明,內陸核電已成為公眾最敏感的神經之一。在核電業內,內陸核電本身就是個偽命題,與沿海核電并無二致。但公眾眼里,在人口稠密、受水資源制約的內陸地區建核電站等同于在后院安下定時炸彈。或者說,不管是不是我家后院,都得反。
但對地方政府及核電企業而言,隨著沿海核電密集開工期的到來,重啟內陸核電的呼聲也越來越迫切。
民間反核情緒中,核電廠運行對下游水質的影響以及嚴重事故對水資源安全的影響往往成為眾矢之的。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內陸核電廠與沿海核電廠安全法規和標準一致,但充分考慮內陸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對環境、當地生態系統和公眾影響,內陸核電的放射性液態流出物排放要求嚴于沿海核電10倍,是目前國際上最嚴格的要求,實現了“近零”排放。
也就是說,在滿足相關標準條件下,內陸核電廠下游水質可達飲用水標準。
“正常運行情況下,放射性液態流出物排放對于環境產生的輻射影響處于環境本底正常漲落范圍內,這不只是我們的預測,是美國、法國大量運行經驗論證過的,我國采取了很多放射性廢液處理的措施,保證排放不會影響下游的水質,這個是可以做到的。”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周如明在4月24日于北京舉行的內陸核電研究成果發布會上表示。
周如明稱,即使在事故情況下,課題組查閱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法國核安全局、西歐核監管協會,以及很多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經合組織)組織內陸國家的核能機構在福島核事故之后的經驗教訓總結后發現,都未提及內陸核電廠存在的水資源安全威脅。
相對應的是,世界各國運行的核電機組一半以上建在內陸,如法國內陸核電占69%,美國內陸核電占61.5%,其中密西西比河流域建有21個核電廠,總裝機容量3000多萬千瓦。世界內陸核電安全運行50余年的事實說明:內陸核電廠安全是有保障的,對公眾和環境未造成影響。
僅從廠址選擇上看,核電廠址選擇是各類工程項目中技術論證最為嚴謹、審管程序最為嚴格的典型過程之一,但公眾意志并不會在這一環節得以體現。“只有當此廠址納入到國家規劃之后,國家確定要上(此項目),這時必須要進行公眾參與的調查,獲得當地公眾的認可。前期通常不做公眾參與。”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常向東對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表示,這意味著,當地若要建設核電站,必須讓所有利益相關方都接受這樣一個項目。核安全法規要求將公眾意見反映到環境報告中。如果公眾不接受,該項目是沒法立項的。
其實,早在2008年1月,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江西彭澤就成為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首批三個內陸核電項目。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爆發令上述三地核電建設的前期工作戛然而止。一年后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要求,“十二五”期間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自此,內陸核電進入蟄伏期,但圍繞內陸核電的爭議卻從未止息。
時隔四年,隨著沿海核電重回發展軌道、“十二五”臨近收官,業內對內陸核電的開閘呼聲漸起。“但國家層面必須要平衡社會穩定和核能發展。”常向東認為,內陸發展不發展核電,本質上是一個國家能源結構的決策過程。他以日本核電重啟為例對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稱,盡管日本民眾仍無法重拾對核電的信心,但日本的能源結構決定了,應該保持煤電、石油、核電各占三分之一。“中國的情況不一樣,但我覺得應該平衡這種因素。”
更重要的是,按照中國提出的能源結構調整目標,發展核電,無論是沿海還是內陸,都是必由之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表示,“據測算,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1.5億至2億千瓦,才能有效支撐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到20%這一目標的實現。”而目前,中國大陸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達23臺,總裝機容量為2138.6萬千瓦。
隨著中國核電全面重啟,核電設備制造業受益最大,如從事核島和常規島制造的上海電氣(601727)、東方電氣(600875),從事輔助設備制造的中核科技(000777)、奧特迅(002227),從事核電廠運營的申能股份(600642)和皖能電力(000543)以及為核電建設提供原材料的沃爾核材(002130)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