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阿里巴巴原副總裁衛哲說,新三板不應該歡迎中國大媽!

發展兩年不到的時間,新三板已然成為資本市場最炙手可熱的香餑餑。機構投資者居多、市場化程度高、監管限制少,這是新三板受資本追捧的三大原因。對于近日市場熱議的新三板500萬門檻是否應該降低,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注意到,私募大佬們的排斥聲浪不斷。
“如果新三板門檻降到100萬甚至降到10萬,廣場舞的大媽又來了。來了以后,政府部門又會擔心維穩的問題,所以現在不要再呼吁降低門檻了。”阿里巴巴原副總裁、離職后創立嘉御基金的衛哲嗆聲道。
“政府總是擔心這些事,例如大媽們輸了錢怎么辦?如果不跳廣場舞去游行了怎么辦?如果擔心這些事,資本的市場化很難實現。”
上述言論是衛哲近日在投中集團舉辦的“2015中國投資年會”上說的。約在一周前的4月22日,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新聞發言人隋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三板500萬的投資門檻,現階段是必要的,但不是一成不變的。
新三板指的是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臺,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微型企業。不同于大媽經常交易的主板、創業板股票,新三板的市場投資門檻為500萬元。
衛哲反對的邏輯很簡單,他覺得,專業投資人能夠看懂專業市場的要素,應該由他們來做決策。而不是完全政府一手放,另一手把大媽錢全部放進去。“資金良莠不齊的時候,容易造成市場動蕩,讓政府非常緊張,把可能交給市場的權力又收回來。”
話鋒一轉,衛哲稱,如果中國大媽想要到新三板玩的話,沒問題,現在很多公募、私募來發起基金,把這些錢放在基金里,由管理者來管理就可以實現。
這樣反對的聲音并不是個例。稍早前,就有從事新三板交易的私募人士向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吐槽,新三板的火熱正是因為專業的投資機構居多,避免了主板、創業板等諸多限制條例,希望媒體不要熱炒,這樣反而會破壞現有的三板生態。他指出,新三板需要的不是降低門檻,現在還缺的就是個成熟的交易機制。
對于這點,衛哲也相當認同。他說,目前新三板只有協議轉讓和做市商制度,應該把市場競價還給新三板。
但衛哲不呼吁新三板的轉板(即指新三板掛牌企業可升主板、轉創業板、轉中小板)問題。他說:“很多人在期待新三板轉板,升主板,轉創業板、轉中小板。我建議也千萬不要呼吁了,如果新三板制度這么好,為什么要轉板,另外一個板塊上還有手銬腳鐐等著你呢。留在新三板!新三板有沒有未來,就看新三板上有沒有優秀的企業,優秀的投資者。”
衛哲呼吁,把優秀的企業留在新三板,把優秀的投資人留在新三板。優秀企業都轉走了,這個板才會變得沒希望。
“我個人建議大家不要再呼吁了,唯一應該改變的,談不上紅利,是把正常的交易機制還給新三板,新三板目前只有協議轉讓和做市商制度,這對市場來說是不公平的,應該把市場競價還給新三板,但不應該取代做市商,這三種方式都是市場自己會形成的,把市場的還給市場。市場自己的優勝劣汰的機制一定會告訴我們,哪個板是最好的,哪個公司是最好的,哪個專業投資人是最好的,哪種交易模式是最好的。”衛哲說。
目前,新三板對于VC/PE(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這些私募機構而言,開通了三條大路。第一,自身可以在新三板上掛牌完成融資,如九鼎投資。第二,LP(有限合伙人)持有的份額可以通過新三板轉讓。第三,所投企業更容易實現退出。相較前兩年IPO關閘的光景,新三板之于私募機構確實如珍貴的自留地,各家都在呼吁保護好此制度。
今年3月以來,新三板交易投資火爆,日成交額屢創新高。數據顯示,2015年新三板市場日均成交金額8.22億元,為2014年日均成交金額近16倍。三板成指今年以來的漲幅達78%,三板做市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更是高達107%。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