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庫爾班江中央黨校演講:對新疆人的標簽化是因理解有斷層
【編者按】
2015年4月22日,獨立攝影師、《我從新疆來》一書作者庫爾班江在中央黨校民族干部學院做了題為《用影像演講 讓圖片訴說》的演講。澎湃新聞的長篇人物報道《一名維族北漂的中國故事》曾經講述過新疆人庫爾班江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故事,這一次,他又帶來了關于自己創作心路的講述。

2013年10月6日土耳其小城布爾薩,我背著行囊和相機包幾乎是沖進了國際會議中心,終于趕上了馬上要開始的馬格南前主席Thomas Hoepker的講座。講座后我斗膽過去和他介紹了自己,并把自己攝影初期的作品請他指點,那是一些關于新疆傳統文化和人文風情的圖片,他非常耐心而且仔細地看完,告訴我,從這些圖片里看得到一個出色的攝影師,但同時也從圖片里看得到攝影師這樣一個人的存在。他告訴我,你要在影像里成為隱形人。
同樣還是在土耳其布爾薩國際攝影展,一個小巧的教室,著名的戰地攝影師、VII圖片社創辦人之一Christopher Morris,講述什么是Bad photo,他說有些備受熱議和大眾喜愛甚至獲獎的圖片,有時候并不是好圖片,他甚至用他自己的照片做了壞圖片的例子。他說,按快門只是一個動作,而一個優秀的紀實攝影師,是在拍攝前就有自己的思考和思路。
去這個攝影展之前,我并不知道這兩個大師具體是誰,我一直都在看很多大師拍的圖片,其中有一些影響了我的影像感覺,聽他們二位的講座的時候,當看到他們展示的自己拍攝的圖片,我才發現,原來影響了我的那些圖片,就是他們二位拍的。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奇妙的緣分,也是一種好似從天而降的學習的機會。紀實攝影師應該關注什么樣的故事,紀實攝影師應該如何記錄,這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這兩個大師的指導,告訴了我影像在哪兒,還有故事在哪兒。
我拍攝過大量在新疆本土的傳統文化和人文風情專題圖片,比如《最后的胡楊林》、《挖玉人的財富夢》、《絲綢之路上的老茶館》、《善的齋月》、《開齋節》、《喀什葛爾老城里的兒童樂園》,還有更多圖片還沒有整理成專題。對于當時的我來說這些就是我看到的感受到的。我從新疆走出來之后的那些閱歷,對于我來說,是在不同的文化之間融合和摩擦,是在激烈的競爭中證明自己,是在被標簽化和自我認知之間的矛盾中找尋自己,我的認知和角度也發生了變化。
我感受到了這個社會在給予多數中的少數人一些并不友好的標簽,我還感受到了人們之所以會有這樣標簽化的理解是因為溝通出現了斷層,我也感受到了人們對溝通和理解的渴望。那些標簽來自一些反社會的少數個人的行徑,卻影響到了大多數人們的正常生活,而溝通的橋梁本一直都在,但媒體新聞報道的措辭不當,一些新聞從業者本身就對事實不了解,也存在偏激理解,使得社會上大多數本來就不了解的人更沒有看到一個事實。
我選擇新疆人,一是因為這是一個在現今社會被誤解最深的群體和符號,二也是因為我身在其中,我看得很清楚,也確實曾經因為親身經歷了很多誤解甚至沖突而有過情緒,但我一直認為極端、懈怠、抱怨都不能解決問題,起碼不能解決我的問題,而我也始終覺得自己應該做點兒什么,為我自己,也為和我一樣多數中的少數人,包括被地域化的人、性別化的人、宗教化的人等等。我也因為身在其中,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影響了這個專題的真實和方向,我必須讓自己從這個群體和符號里跳出來。而開頭的那兩位老師的話,無疑幫助我完成了這個思考
如果說,那些破壞了社會正常秩序的少數人的錯誤行為、那些不斷拋出仇視和敵對情緒的少數人的言語,可以影響人們對一個群體的印象,那么被誤解的那個群體里的多數人的真實形象、還有這個社會里的多數人的正確理解和對待,更應該可以改變人們對一個群體的態度。于是,我選擇了拍攝一百組新疆人的群像,我把自己當成讀者、觀眾,讓每一個主人公面對鏡頭,就好像你第一次看到這些人時他們會有的狀態,這就是真實的影像。他們來自13個不同的民族,分屬不同的年齡和性別,擁有不同的職業和居住地,他們表達了在新疆的生活,走出家鄉時的勇敢、緊張還有忐忑,還有在異鄉的生活。而這些故事也同樣是第一人稱,在娓娓道來中主人公的自我敘述就讓故事有了生動和活力。可能乍一看你會覺得真的沒什么特別的,而這個沒什么特別的,就是這個專題想要表達的一個被標簽化的群體渴望溝通的故事。
對于紀實攝影師,你的經歷就是你的角度,而你的認識就是你的故事,攝影師就是讓相機成為表達的工具,影像就成為了語言,而故事就是你要表達的內容。
我在《我從新疆來》這本書里提到過:記錄這些人,就是在記錄我自己,因為他們經歷的,我也都經歷過。我也說過,這本書說的是新疆人的經歷,但講述的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故事。我還說過,這本書不是要樹立個別的偶像,而是希望每一個人的人生經歷、對生活的態度、對社會的理解,能夠鼓勵現在的年輕人,能夠不抱怨、不極端、不懈怠。越努力越幸運,越勇敢才能有改變。這就是我的《我從新疆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