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功夫奶奶”為何獲外交部發言人點贊?她的武術一練94年

澎湃新聞記者 蒲垚磊
2021-06-21 10:14
來源:澎湃新聞
? 運動家 >
字號

趙立堅的個人推特賬號。

6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個人推特賬號上為“功夫奶奶”張荷仙點贊“kungfu spirit never gets old!”

翻譯一下就是“功夫精神不老”,隨后受到了海內外網友的點贊和轉發。

這些年在寧波市寧海縣一個普通的山村里,98歲的張荷仙成了“網紅”——習武長達94年的她,在近百歲高齡依然堅持練武,《人民日報》曾為她做了網絡直播,海外知名媒體也慕名而來。

澎湃新聞記者曾深度走訪探望張荷仙老人,以下為2017年3月22日刊發的稿件:

澎湃新聞2017年走訪看望張荷仙奶奶。記者 蒲垚磊 編導 徐儲立 攝像 劉嘉煒 剪輯 徐儲立 馬作宇 后期 江勇(01:28)
在網絡上,網友習慣稱張荷仙為“功夫奶奶”。

從四五歲至今,“功夫奶奶”的練習幾乎從未間斷,正是有了這么多年的勤奮“修煉”,如今的她雖然年已近百,身體卻依然硬朗。

她說,自己希望有更多人喜歡武術,希望武術能代代傳承。但是現實卻是,練武強身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奶奶院子里的石鎖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清晨,張荷仙老人進行著每日必備的功夫練習。  本文圖片均為  劉嘉煒 圖

柔韌性遠超年輕人

每天清晨5、6點鐘,寧海縣力洋鎮東園村的一間老平房里,張荷仙就已經起床,開始了自己的一天。

洗漱完畢之后,她便會走到門前那個小院里,做一件已經堅持了90多年的事——練武。

而在練功之前,張荷仙還要洗凈雙手,祭拜一下祖師爺,再開始扎馬步、練拳法。

一套拳、掌、手、棍,雖然力道已經不如當年,但那一招一式的派頭,依然能看出她功底的深厚。

“功夫奶奶”,這是現在網友送給他的尊稱,而在張荷仙自己看來,自己最值得驕傲的并非一身的功夫,而是兩個字:勤奮。

“四歲、五歲,我就跟著我爸爸開始練武。”一開口,張奶奶便伸手在半空中比劃著數字。雖然已是九旬高齡,但她的聲音依舊洪亮。

張荷仙老人展示掌法。

張奶奶這一練,便是接近一個世紀。除了16歲那年,因為手傷休息了一下,其余的每一天,院子里總能看見她勤奮練武的身影。

“她一直都住在這個村,她練功夫,村里人都知道。”提起張荷仙的功夫,同住東園村的鄰居說這在村里“無人不曉”。

在張奶奶的家門前,是一段蜿蜒向上的坡道。雖然已經是94歲高齡,但走上走下,張奶奶依然連大氣也不喘。

“比我小兩三歲的人,都用上了拐杖,而我現在還沒有用過。”說話間,張奶奶習慣性地把腿放上竹椅,變成雙腿盤坐。這樣的柔韌性,別說90多歲的老人,許多年年輕人也得得甘拜下風。

“去醫院檢查過,那些指標都沒有什么問題。”張奶奶又伸出手和記者握了一下,依然還有不小的手勁。

“沒有練過功夫的人,摔一跤就可能受傷,我自己摔一跤也能立馬爬起來。鍛煉身體,只有好處,不會有壞處的。”說起練武的健身功效,張奶奶一臉嚴肅。

張荷仙老人與兒子進行棍法練習。

練功夫,也是練品德

對張奶奶來說,這90多年習武是為了強身,但“修德”才是最主要的人生歷練。

以前來學武的“學生”中間,一些人就是想學好了功夫出去打架,但張荷仙最反對的就是這種想法。

“老祖宗在拳譜中告誡,學武只是為了防御,不能去欺負別人,而要去幫助別人。”這句話,張奶奶說到做到。

最為知名的一次,便是張奶奶見到村里一個男人在打老婆,張奶奶看不過去,上去就是一招,將其打倒在地。

但除此之外,張奶奶從不隨意傷人。兒子馮傳引說,“真說去打人,把人家打成什么樣,那沒有過。”

其實在當年,除了張奶奶一家人習武之外,這個小院還曾是附近村落的功夫“學堂”,慕名前來習武的人用“絡繹不絕”來形容并不為過。

“以前八十年代的時候,還有很多人來學功夫,每天晚上都來家里學。”談起曾經,兒子馮傳引依然還記得當初的“盛景”。

張荷仙老人給自己做早飯,把昨日所做菜品放入灶中加熱。

練武的地點,便是如今腳下這片不大的小院,不到10個學生便會讓這兒顯得有些擁擠。馮傳引作為“主講老師”給大家上課,張荷仙便在一旁指點。

除了在家傳授功夫之外,時不時還會有人來邀約出去上課,“多的時候能有四五十個人。”

而一位當地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寧波東部沿海的山村,習武的風氣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漁民都比較強悍,因為明清時期,就要抗擊海上的強盜、倭寇,現在山上還留有當年兵站的遺址。”

而張荷仙一家,是在九代人之前從福建移居此地,所修習的南拳硬派功夫,追根溯源,歷史更是已經有三百多年。

在教功夫的過程中,張奶奶一家都是傾囊傳授,她說無論是親戚朋友,還是外姓人家,從來沒有以“學費”的名義收過一分錢。

老人居住在半山腰,每日出門必經幾個陡坡。

一副“俠女”心腸

在這90多年里,張奶奶擁有的也不僅是武術。

“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會幫忙,人很好。”提起張荷仙,她的“俠女”心腸早已得到了村里人的公認。

除了會功夫,張奶奶的另一手絕活是接生。年輕時,她考取了接生資格證,一生里接生下來的嬰兒竟有千人之多。

她也會刺繡,曾拿過鄉里的“刺繡冠軍”,繡牡丹是她的絕活。村里人的喜衣、喜被,不少出自她手。

廚房里,張奶奶同樣是一把好手。因為廚藝好、體力強,她曾當過村里酒席的掌廚,一人負責二三十桌的酒席不在話下。

如今,年事已高的她雖不再有年輕時那樣的精力,但依舊還是一股風風火火的性格。

直到如今,張奶奶仍舊是在家閑不住。每天下午,她總要到村里轉轉,看看誰家有什么需要搭把手。馮傳引說,母親“最高興的就是給人幫忙”。

因為舍不得離開和亡夫一同生活過多年的老房子,張奶奶也沒有搬去兒子新房,選擇一人獨居,每日三餐都是自己料理。

隔幾天,她還要去鎮上采購一次食物和生活用品,來回6公里的路,張奶奶仍然全靠步行。

無論行走還是坐姿,面對求知者,張奶奶雙手隨時保持功夫招式。

武術傳承,下一輩能完成嗎

自從張奶奶在網絡“走紅”之后,許多媒體紛至沓來,多的時候,三四家一起來登門采訪。

一次采訪,便是兩三個小時,就算不是老年人也會疲憊,但張奶奶從未有過不悅。相反媒體來拍一次,她就把拳法棍法打一次。一招一式,還是一樣的一絲不茍。

“棍法、拳法,別人想看什么,我就展示什么。只要有人喜歡,有人認可,我就是最高興的。”接受央視采訪時,張奶奶如此說道。

張奶奶說,她的希望是張家的武術能夠一直傳下去,但她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年紀大了,傳授武藝的任務,“今后只能交給下一輩去完成。”

在張奶奶的家族里,習武的傳統還在延續,練武最小的一輩只有10歲。

但在這個家族之外,事情卻已漸漸發生了變遷。

現在村里仍然還有人晚上在廣場練武,“多時二三十人,少的時候四五個人”。但和當年最大的不同是,“青年人少,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兒子馮傳引說,習武的風氣已經今非昔比。

“現在鍛煉的方式比以前多了,像打球、廣場舞之類的。而且現在生活壓力也大,不像以前,農閑時能有很多空閑時間。”

而和當年每晚熱鬧喧囂的功夫“學堂”相比,如今張奶奶家的小院,已經安靜了許多。許多時候,除了張奶奶之外,這里的唯一的動靜就是家里的小貓。

在院子角落,放著一對石鎖,那曾是張奶奶和家人弟子們練武的工具,如今已是破舊斑駁,不再有人使用。

“經濟社會,每個人都要去賺錢。”也許習武的時代,真的只存在于張奶奶90多年的一招一式中了。

    責任編輯:騰飛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嘉定区| 百家乐官网真人投注网站| 百家乐和抽水官网| 百家乐官网娱乐城代理| 大发888游戏官网| 百家乐如何取胜| 百家乐官网大小点桌子| 三都| 大发888注册送钱| 百家乐游戏卡通| 做生意进门风水| 百家乐官网娱乐城博彩正网 | 百家乐官网专用桌子| 百家乐官网9点直赢| 网络轮盘| 百家乐存200送200| 赌博中百家乐什么意思| 百家乐玩法说明| 大地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ypu rd| 网上百家乐有人赢过吗| 卢克索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娱乐城会员| 南康市| 新世纪娱乐成| 大发888娱乐场 东南网| 大发888娱| 新东方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国际娱乐城| 罗马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游戏试玩免费| 唐河县| 寒江博彩堂| 皇冠现金网安全吗| 威尼斯人娱乐城反水| 百家乐国际赌场娱乐网规则| 网上百家乐是叫九五至尊么| 金字塔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威尼斯人娱乐城打造| 全讯网官方| 大赢家娱乐城官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