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187
馬蒂斯最珍視的近250件作品,明年亮相北京
澎湃新聞獲悉,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將于2022年3月至6月,呈現中國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亨利·馬蒂斯(1869-1954)個展“馬蒂斯的馬蒂斯”,此次展覽將與位于法國北部勒卡托-康布雷齊(Le Cateau-Cambrésis)的馬蒂斯美術館合作,從館藏中精選將近250件包括油畫、雕塑、素描、紙上墨水、版畫、剪紙、書籍插畫、織物等不同媒介的作品,涵蓋馬蒂斯的整個創作生涯。展覽將于2022年7月至10月巡展至位于上海的UCCA Edge。
亨利·馬蒂斯1869年12月31日出生于勒卡托-康布雷齊,其家族在此經營紡織業已經超過300年。在他去世前的兩年,馬蒂斯決定將自己保存的一批最珍視的作品捐給家鄉,由此構成這座美術館的館藏核心。他親自挑選展品,參與空間的規劃梳理,精確到具體每一件作品的擺放,整個美術館本身可被視為馬蒂斯所留下的獨一無二的藝術遺囑——他的創作脈絡、創作方法與藝術理念都在這里都得到了最為直觀和近距離的展示。現正值馬蒂斯誕辰150周年過去不久,馬蒂斯美術館閉館整修擴建之際,這批珍貴的藏品得以離開藝術家的故鄉來到中國。



“馬蒂斯的馬蒂斯”將按照時間線索分成10個章節,為觀眾們呈現一個充滿馬蒂斯個人印記的展覽。從藝術家最初在學院時期的臨摹作品與風格探索,到最早轉向野獸派創作的代表作品,然后通過雕塑、素描、版畫等不同媒介的作品展現馬蒂斯在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對于人體與人像的探索。展覽還將呈現塔希提之旅為馬蒂斯帶來的靈感與影響,20世紀40年代標志性的色彩鮮艷的油畫與墨水線條畫,晚年的剪紙、書籍插畫、織物,以及他在年近80歲時為旺斯教堂所作的玻璃彩窗設計的相關物件、手稿與模型。除此之外,UCCA策展團隊還將在展覽中增設一個區域,展示并探討馬蒂斯及野獸派對于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國現代繪畫運動的影響。

UCCA館長與首席執行官田霏宇表示:“這是一次珍貴而難得的展覽,UCCA為能將20世紀藝術巨匠的作品帶到中國和觀眾見面而倍感榮幸。此次展出作品的數量和類別都非常豐富,而且還是馬蒂斯本人最珍視的一批作品,我們非常期待這個展覽明年在北京和上海的呈現。”
“馬蒂斯的馬蒂斯”由馬蒂斯美術館館長和首席策展人帕特里斯·德帕爾普(Patrice Deparpe)策劃,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聯合呈現,并且得到門藝文化公司的支持。

關于亨利·馬蒂斯
1869年,馬蒂斯生于法國諾爾省勒卡多鎮的一位商人家里。20歲之前,他對藝術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天賦和興趣。中學畢業到巴黎學習法律,回來后在律師事務所當了書記員。21歲時,因為做了一次闌尾炎手術,療養期間,母親送給他一套繪畫材料作為消遣,不料,初試畫筆的馬蒂斯,竟體驗到了從沒有過的“自由、安寧和閑靜”,從此一發不可收。

馬蒂斯,《自畫像》,1906年
他回到巴黎,先后在裝飾藝術高等學校、朱利安藝術學院和巴黎美術學院系統學習。期間,經常到盧浮宮里認真臨摹研習前輩大師們的經典畫作。1896年,馬蒂斯第一次參加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展,其傳統風格的油畫《讀書的女人》,便被時任法國總統菲利克斯·佛爾買走了。此后不久,他便成為沙龍的永久會員,并獲得了收入不菲的臨摹工作。

《讀書的女人》
但是,馬蒂斯內心銳敏而奔放的色彩世界,卻被當時頗受爭議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喚醒了。他從塞尚的繪畫中了解到結構法則的重要意義,宣稱:“塞尚是我的老師,給了我力量和鼓舞,在我對自己產生懷疑的時候,在探尋中感到恐懼的時候,我就想‘如果塞尚是對的,我就是對的’,因為我相信,塞尚沒有錯。”
馬蒂斯的色彩解放,緣于他1905年夏天的柯里歐爾之旅,面對南部海邊強烈光照下的大自然,馬蒂斯頓悟到鮮艷色彩構成的和諧,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覺,畫出了一批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他說:“我對色彩的探索不是從繪畫作品中得到的,而是從大自然光中受到了啟示。”馬蒂斯反對“奴隸似地抄襲自然”,認為“要解釋自然,使它服從畫面的精神”。他說自己:“不是按照科學先驗地選擇顏色,而是讓色彩完全憑本能地向我涌來。”回到巴黎后,馬蒂斯在調色板上繼續開拓著對色彩的鮮活感受,并用這種屬于自己的新方法進行創作。
馬蒂斯有過一段著名論述:“我所夢想的是一種純粹、寧靜、平衡、不含有使人不安或令人沮喪的題材的藝術,對一切腦力工作者,無論商人還是作家,它像一種鎮靜劑,或者像一把舒適的安樂椅,對心靈進行撫慰,使身體消除疲勞。”
馬蒂斯深受東方藝術和非洲藝術的啟發,他說:“我的靈感來自東方的藝術”,東方的線條繪畫“顯示出了廣闊的空間,它幫助我走出寫生的局限。”1908年,馬蒂斯在發表的《畫家筆記》一文中,明確提出了表現的問題:“我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現……我認為的表現,并不是指人臉上的表情,也不是通過某個激烈動作顯示出來,而是整個畫面安排,如人物所占的位置、他們周圍的空白、比例,都起著表現的作用。所謂構圖,就是畫家把表現情感的各種不同的元素,以富有裝飾意義的方法安排在一起的藝術。”而在1906年前后,馬蒂斯開始收集非洲的雕塑和面具,并于此后發展出一種全新的人體表現形式,與傳統的規范相悖而行。1906年秋,馬蒂斯在一家巴黎商店購買了第一尊非洲雕塑:來自剛果的維利族(Vili)雕像。

維利族雕像,來自剛果的收藏,20世紀初
《站立的裸體》(Standing Nude,1906-07年)是此后馬蒂斯向非洲藝術致敬的又一件開山之作。它借用了法國流行繪本雜志上的一幅裸體照片,融入非洲雕塑的抽象元素,成為20世紀藝術史上最讓人瞠目結舌的裸體畫之一。同期的《帶石膏像的靜物畫》(Still Life with Plaster Figure,1906年)呈現出馬蒂斯的青銅雕塑“站立的裸體”未燒制之前的模樣,后者經過極力簡化、修改,帶上了濃厚的表現主義效果。

馬蒂斯,《站立的裸體》,1906-07年

馬蒂斯,《帶石膏像的靜物畫》,1906年
在馬蒂斯眼里,無論風景還是人物,都是組成畫面的線條和色塊。他的創作擺脫了表象世界的束縛,建立起更加自由純粹的藝術語言架構。他說:“描繪一幅秋天的風景,我不考慮什么樣的色彩適合這個季節,我只畫這個季節激起我的那種感覺。”并提出:“準確的描繪不等于真實。”
1930年代中期,馬蒂斯的藝術經歷了一場巨變。他開始用素描速寫來表現人與物,使他們毫無重量地飄在紙上的抽象空間中。這種線性與圖形的繪畫語言越來越精妙,最后,馬蒂斯要表達的物體或人體都轉變為極簡的圖標。

馬蒂斯,《花束》,1953年
1941年底1942年初,馬蒂斯創作了一系列素描——大部分是女性,經常與植物圖案一起出現——后編為圖集:《亨利·馬蒂斯:主題與變奏》(Henri Matisse: Themes and Variations)。這本圖集包含17個主題,每個主題都有一個相應的字母,項下還有許多變體。此次展覽包括G主題下的一個變體,可以看出馬蒂斯正在為物體尋求可替代的圖標。
圖集完成幾個月后,馬蒂斯開始將剪貼紙當作嚴肅的繪畫媒介。他的第一本剪貼畫集叫做《爵士》(Jazz,1947年)。對于馬蒂斯來說,剪紙的過程是“用剪刀繪畫”,“直接將鮮活的顏色剪出來”。這給了他一種新的自由:將物體從具體空間中拿出來,然后將其轉變成平面圖標,例如《爵士》里面名為“Forms”的極其凝練的圖標就源自于他收藏的希臘女人軀干雕像。馬蒂斯明確地表示,他確實是將那尊藍白色的雕像換了種形式,減輕了它的重量,同時創造了不同的視角。

馬蒂斯,《爵士》,1947年
早期的很多剪紙作品是按照網格布局的,比如1947年的《帶面具的畫板》(Panel with Mask),背景是五個矩形分區。頂部的水平分區中有一只正臉面具,底部的兩個分區是植物的圖樣。水平分區下面的兩個垂直分區最讓人訝異,里面是高度抽象的動物:左邊是一只幾乎無法辨認的馴鹿,只能通過鹿角看出大概;右邊是同樣抽象的頭蓋骨,隱約可看出下頜骨和牙齒。

馬蒂斯,《帶面具的畫板》,1947年
對馬蒂斯來說,剪紙無異于繪畫,只不過畫筆換成了剪刀,畫筆換成了著過色、繪有形的紙。當剪刀裁過藍色或白色的紙,所要留下的依然是光線的痕跡。
透過其剪紙作品,觀者能更好地了解馬蒂斯晚年的創作。在馬蒂斯所著的《晚年技法》中這樣寫道:那仍然是繪畫,只不過是一種延伸的繪畫。《藍色的裸女1、2、3號》完成得很快,幾乎是創意剛產生,作品就能完成,而《藍色的裸女4號》的創作則耗費了馬蒂斯數個星期。

馬蒂斯《藍色的裸女》
1948年后,馬蒂斯沒有重要作品面世,但仍筆耕不輟,并表現出對筆墨的濃厚興趣。1951年,Philippe Halsmann拍攝的照片中,藝術家在尼斯家中的臥室兼工作室,正坐在床上剪紙,頭頂是一幅中國清代的字畫。每個字下面對應一幅簡筆素描,畫中是站立的模特。受到中國書法的影響,馬蒂斯晚年的作品既表現出用墨的極度控制,又顯示出自然的流暢,因此繪畫的對象仍然異常生動。1948年后,馬蒂斯沒有重要作品面世,但仍筆耕不輟,并表現出對筆墨的濃厚興趣。1951年,Philippe Halsmann拍攝的照片中,藝術家在尼斯家中的臥室兼工作室,正坐在床上剪紙,頭頂是一幅中國清代的字畫。每個字下面對應一幅簡筆素描,畫中是站立的模特。受到中國書法的影響,馬蒂斯晚年的作品既表現出用墨的極度控制,又顯示出自然的流暢,因此繪畫的對象仍然異常生動。

馬蒂斯工作室,1951年,攝影:Philippe Halsmann
雖然馬蒂斯的作品常常是瘋狂的,但他以其作品詮釋了幸福,正如藝術史學者皮埃爾·施奈德在為馬蒂斯所著的傳記中所寫:“馬蒂斯的作品都是成功的作品,它們能減輕和治愈創作者生活中的痛苦和疾病。”而在“馬蒂斯的工作室”中訴說著藝術家的創作根植于對所見事物的細微觀察與研究。
(本文根據UCCA資料、《光明日報》以及澎湃新聞過往報道綜合整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