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度新生代藝術家的“眼睛與思想”——彰顯印度身份?
印度當代藝術有著怎樣的面貌?或許很多中國觀眾并不熟識。4月10日,一場名為“眼睛與思想:印度藝術新的介入”的展覽登陸中華藝術宮,就來展現印度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風貌。這些“新生代”的藝術家不僅深耕本土文化和民間藝術,從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宗教中吸取精華,同時他們放眼世界并關注現實,以全球化的視野來反思印度的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詮釋個人對于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理解,彰顯出印度身份。
在一幅名為《無題-倒影》的攝影作品中,印度藝術家阿圖·巴拉將視野投向了印度恒河的最大支流亞穆納河,這條在印度神話故事中被視為“生命女神”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阿圖·巴拉不止一次地捕捉這條河流的影像,關注河流及它與都市的相互關系,探討水對都市環境和城市人口(新德里)的物理、歷史、精神和政治意義。

4月10日,“眼睛與思想:印度藝術新的介入”在中華藝術宮揭幕,展示了阿圖·巴拉等24位印度當代藝術家的39幅作品,作品涵蓋了繪畫、數碼打印、裝置、雕塑、影像等多個類型。
印度現代藝術的發展脈絡與印度國家的民族覺醒和政治變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進步和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藝術家們開始對傳統文化進行反思,并且不斷尋求繪畫語言的變化和突破。
20世紀初,“孟加拉畫派”的藝術家們強烈反對長期以來對西方繪畫的盲目崇拜,這使得當時的藝術家們開始探索印度古代壁畫和細密畫,也為后來的“民族主義——現代主義的印度藝術”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受到尼赫魯國際主義影響,繪畫與雕塑作品主要呈現出表現主義風格,與此同時又融合了印度傳統的雕塑、壁畫、細密畫等多種民間藝術元素。隨后,抽象主義、立體主義以及超現實主義等風格興起,印度藝術家們不斷地從本土的文化和傳統元素中汲取靈感,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現代主義風格,譬如新坦多羅主義。
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具象主義得到復興,藝術家通過具體的描繪表達了對社會問題的批評與諷刺。
此次展覽,由印度國家現代美術館館長瑞杰夫·盧臣(Rajeev Lochan)擔任策展人,展品來自印度國家現代美術館及印度國立美術館館藏,參展者屬于印度的“新生代”藝術家,他們很多在國際上已享有盛名,如吉提斯?卡拉特(Jittish Kallat)、哈沙(N.S. Harsha)、巴爾提?卡爾(Bharti Kher)、蘭博?卡勒卡(Ranbir Kaleka)、瑞娜?卡雷特(Reena Kallat)等。上世紀80年代起,這些藝術家就關注現實和個人經歷,并將其感受融入到藝術實踐中。
基于印度各種信仰、各種語言以及流行文化的融合給印度文化帶來的多樣性,藝術家另辟蹊徑,脫胎于原有的藝術實踐和普遍信仰,創造出了豐富且獨特的藝術形式。




瑞杰夫·盧臣告訴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1990年代標志著印度藝術全新的開端,這個時期隨著印度經濟的開放和自由市場的介入,以及全球工業貿易的發展,印度藝術一并進入了新時期。這次我們帶來的展覽,便是展示對印度的‘感知’,這些藝術家在詮釋個人對于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理解。在他們的作品中出現的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具有獨特性和身份?!?/p>
印度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不再局限于架上繪畫、雕塑、版畫等傳統形式,“裝置”、“影像”、“新媒體”等多樣的藝術形式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些“新生代”的藝術家不僅深耕本土文化和民間藝術,從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宗教中吸取精華,同時他們放眼世界并關注現實,以全球化的視野來反思印度的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
在擔任印度國家現代美術館館長以前,瑞杰夫·盧臣有36年的教師生涯,親身經歷了印度藝術的轉型全過程,有機會和年輕藝術家直接接觸,理解他們的藝術創作是如何進行的?!坝械乃囆g家,你在他的作品中,同時可以感受到東西方兩種文化背景下對現代性詮釋的充分釋放。”
展覽將持續到7月2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