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錢穎一:中國人愛做老板的文化,在互聯網時代變成了優勢

主題:創變者思想匯
時間:2015年4月1日
主辦:中國企業家俱樂部
【編者按】
過去30多年,中國靠資源的集聚,資本的積累,勞動力的貢獻作為動力,這是舊常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認為,在新常態下,只靠過去的動力是不夠,要逐漸地盡快地轉向新的動力——創新。
講到創新就要提到互聯網創業,錢穎一認為,中國的文化特別適應互聯網。個性化的需求,入門基本門檻很低,每個人都愿意做老板,這樣的文化特點,在這種技術下,突然變成非常好的優勢,而且可以盡情發展。
以下是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對錢穎一講話內容的摘錄:
去年我講的是法治在市場主體中的作用,去年“市場”和“法治”是非常關鍵的詞。今年“市場”仍然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詞,而且是我們的一個共識。再一個詞是“創新”。
新動力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創新,當然這個詞是大家的共識,但是含義是什么?每逢經濟下行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問美國的出租車司機什么叫三駕馬車,問總統,不一定知道,但是我們的出租車司機可能都會跟你侃三個小時。
創新就是動力
三駕馬車不是動力,是拉力。消費、投資、凈出口,在經濟學的供給框架中都是需求,這個是非常被動的,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不會推動。動力一定是供給的,我們講到動力的時候,這里有很多的方面,當然一個持續的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在過去30多年,我們靠資源的集聚,資本的積累,勞動力的貢獻。這是舊常態。
新常態,這些都有,因為我們是中等收入,我們不是高等收入,在高收入的國家中,只有一個動力,就是創新。在中等收入階段,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過去的動力。
我們資本積累沒有美國多,我們的勞動力紅利雖然沒有了,但是比發達國家要多,新常態新就新在只靠過去的動力不夠,要逐漸地盡快地轉向新的動力,而這個新的動力,只有創新。還有改革,改革是制度上的推動,而經濟的動力非常重要的是創新。我想說的觀念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改變,新常態下,不僅僅是靠需求方的拉力,傳統的三駕馬車,而是靠供給方的動力——創新。
中國文化適應互聯網的特點
我們現在正處在非常好的環境和機會之中,這個機會不是以前沒有過,但是現在這個機會有它的特點,而這個特點對我們中國的環境,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特點,特別適應。
很多人講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互聯網+”,互聯網x,為什么可以+另外一個行業,可以x另外一個行業,因為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等,它不僅僅提供的是一個產業方面的革命,而是關系到N個產業的變化。
這可能跟歷史上發明電以后產生的變化有相同的性質,在發明電之前,很多的產業在動力的旁邊,在水的旁邊。但是有了電之后,所有的動力需求都改變了,同樣互聯網有相同的變化。
互聯網對于中國的文化來說為什么有它的有利之處?德國、日本搞制造業,搞4.0,我們可以改進,但是我們做不到那么精致,美國人也做不到。但是互聯網的特點,聯結之后,是N的平方,我們人口的數量是別的國家比不了的,所以它要二次方。當N個二次方之后,它的效率完全不一樣。再有,互聯網提供的入門門檻特別低,當門檻低的時候,不需要固定的成本,所以很少數的人可以搞創業融資。這是供給方。
需求方是個性化的,可以個性到各個年齡階段需求都不一樣。硅谷跟美國的風險投資人開了20次會,投資中國的短信,他們不能理解中國的短信能掙錢,中國的短信下載鈴聲,都是十幾年前我們個性化的需求,國外是沒有的。
個性化的需求,加上入門基本門檻很低,使得我們的文化看上去很個人主義,很像一盤散沙,每個人都愿意做老板。實際上我覺得在這種技術下,我們的文化突然變成非常好的優勢,而且可以盡情地發展。
新一代的創業文化
為什么像互聯網、物聯網在中國這么受歡迎?而且對下一輪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會產生超出我們想象的作用,這方面的估計,我們還不夠。這是我們遇到的非常好的機會。
最后我想說,現在大學里除了念EMBA的,很多的博士生都變成了90后。新一代的創業文化,遠遠超過鄧鋒(北極光風險投資公司創立者之一,著名投資人)在清華的時候,現在這樣的思想的人,不覺得異類。
舉一個例子,我們學院畢業典禮的時候,每一年找一位畢業生講話,以前都是找優秀的學生,今年他們推薦了一位女生。那一年還請了馬云,這位女生一上來就說,馬總坐在我后面,但是在我們宿舍樓說到“馬總”,就是我。
因為這位學生的愛好是做APP,而且很有創意。我們每一年都有海外學習的機會,她說她在歐洲學習。雖然這個女生學習沒有學好,但是她徒步走了23個國家。所以,我想說文化正在變化,大學生創業,女性創業,二次創業等等都是1980年代、1990年代所沒有的。
(本文根據主辦方提供的速記整理,未經主講人審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