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號首長》賣出了130萬冊,但黃曉陽新書為何不再寫官場
兩年前,郁悶的黃曉陽決定暫時放棄讓他紅透中國的官場小說,轉而創作一部歷史題材的諜戰小說《高參》。
彼時,《二號首長》賣出了130萬冊,盜版更是遠超此數。有朋友告訴黃曉陽,僅在湖南,《二號首長》盜版書就賣了四五十萬冊。
黃曉陽原本準備借著這股東風繼續創作官場小說,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老話再次應驗。因為《二號首長》活靈活現地描摹了官場的權力爭斗、各種陰謀陽謀和厚黑之術,被認為是中國當下政治生態的寫照,黃曉陽迅速火起來的同時,也迅速成為敏感詞。
至今,這個號稱參透了中國政治權力運作密碼的作家對此仍然一頭霧水:“我也搞不清這是為了什么,也猜不出來究竟是誰讓這么干的!”此話經由官場文學作家的口中說出,頗有諷刺意味。
2015年2月,黃曉陽的新書《高參》問世。
最高級的諜戰是建立情報互換體系
可以說,黃曉陽鐵了心從官場文學轉戰諜戰小說,多少是無奈之舉。
最早,黃曉陽有意先將《高參》寫成一部電視劇劇本。創作這部劇本的時候,以《潛伏》為代表的諜戰片正火。為了不受影響,他只看了另外一部諜戰片《懸崖》,以防有些橋段撞車。
他認為,這些熱播的諜戰片只是在講述比較初級的情報戰:“大家還都是停留在‘情報戰’的層次,千方百計打入敵人內部,目的是獲取敵方的情報。但是我告訴你真正高級的情報戰是什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建立一種情報互換體系。”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叫袁殊的多面間諜,黃曉陽很推崇此人。他說,此人同時受軍統、中統、日本人的雇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多面間諜。袁殊本人就是各方的核心成員,可以不用冒危險就輕易獲取情報。《高參》就是有關這類高級間諜的故事。
但讓黃曉陽郁悶的是,投資商并不看好他的諜戰片思路,認為像《潛伏》那樣的諜戰片才好賣。于是他把劇本改寫成小說,就有了這本《高參》。
《高參》以抗戰為背景,描寫在國民黨、共產黨、汪精衛政府、日本軍方多方角力的背景之下,情報人員為了各自利益,展開的驚心動魄的較量。
在描寫情報戰的同時,《高參》還貫穿了黃曉陽熟悉的官場權斗路數。對此黃曉陽并不諱言,因為在他看來:“歸根結底,只有攀爬到權力結構的頂層,成為高級官員,才不需要去偷情報,因為你本身就是情報的制定者。”
“我搞創作是個錯誤”
如今功成名就的黃曉陽回憶起自己的文學道路,不免一陣唏噓。
他的創作之路其實頗為艱難:生長在湖北農家,高考落榜,只上了中師,畢業后做了小學老師。但他并不喜歡這份職業,為了出人頭地,選擇了寫作這條道路。他在青少年時代完全沒有文學積累,也沒有閱讀過什么文學經典,存在一個巨大的知識斷層。他說,自己只是因為純粹而朦朧的文學之夢,開始了文字遨游。
“至今我都覺得走文學這條路是個錯誤。”他說。
黃曉陽寫東西,被稱贊很有市場眼光,這也跟他“野路子”的錘煉很有關系。一開始,為了生存,他沒有拒絕過任何題材的寫作,目的就是掙錢。
他寫過小說、散文,也寫過詩歌和報告文學。1985年,他在《武漢晚報》發表了一首詩:“你把自己砸在地層/大雁卻把你寫在天山。”這首只有兩句話的詩《人》,透露出黃曉陽不甘平庸的追求。
逐漸,黃曉陽成了有名氣的自由撰稿人,各地出版商都會來找這個具有敏銳商業嗅覺和寫作實力的職業寫手。他十分重視市場的反映:“就好比廚師做菜,不是針對某一個人,而是要做一桌菜,要滿足多數人的口味。”
憑著這股對市場的敏銳嗅覺,他創作了紅極一時的人物“畫傳”系列圖書,甚至還寫過一本張藝謀的自傳暢銷書。后一本書引發了張藝謀團隊和出版社的一場口水官司。黃曉陽后來了解到,其實張藝謀本人對此書并沒有意見,甚至還很認可。因為張藝謀正在拍攝電影《三槍拍案驚傳奇》,他推測是幕后的張偉平團隊策劃了這場訴訟,目的是為了炒作即將上映的新電影。
黃曉陽說:“一個證據是,有一年,云南省委一位秘書打電話告訴我,張藝謀本人親自買了幾百本我寫的自傳送人,其中就送給了這位省領導。”
官場文學其實在講政治智慧
黃曉陽創作《二號首長》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一直對中國歷史懷有濃厚興趣,進行了深入的研習和探究。有一段時間,他十分癡迷春秋戰國的歷史,看了幾乎所有與這段歷史有關的記載,“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今天我們所說的政治智慧,其實早就體現在古人的政治思想中了。”
有人說政治像春藥,引無數人頂禮膜拜。但是中國當代官場的信息很難傳達給公眾,于是黃曉陽決心寫一部透視當代政治和權力的小說,傳遞中國的政治智慧和哲學。于是就有了讓他聲名鵲起的《二號首長》系列。
小說的主人公唐小舟是一個不得志的小報記者,事業無成,老婆又紅杏出墻,他走到了人生的低谷。但一夜之間,他蒙召成了省委書記的貼身大秘,不光命運反轉,而且參透了權力場的起起落落。
唐小舟只是一個權力的旁觀者。黃曉陽推崇的是小說里省委書記這個人物。他善于平衡各種力量,找到了政治的真諦。“在一般人想象中,政治很臟,有陰謀也有陽謀。其實這都是低層次的政治,最高級的政治是權力平衡,其次是權力置換,最低等的才是陰謀權斗。”黃曉陽說。
《二號首長》一炮打響。讀者驚嘆于這部小說中大量真實可信的細節。比如“雙規”,這個體制內紀委系統對于黨員的“家法”,在外人看來,它是針對腐敗分子的手段,但是對其運作往往不明就里。黃曉陽游刃有余地描寫了“雙規”的具體過程,宛如見證人一般。真實情況是,有個朋友碰巧給他講了一段經歷,他就開始合理想象,寫成了書中現在的樣子,和事實有驚人的吻合之處。其他類似情況還包括,為了平息網上不利輿論,省委書記下令動用金錢和人脈去刪帖和花錢搞關系。有親身經歷者看到此處,往往會心一笑。
黃曉陽解釋說,這些細節多數來自生活的積累和合理的推斷,其實他本人并沒有這方面的生活體驗。“你只有了解了權力運作的規律,才有可能想清楚官場這些行為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道”是政治的最高手段
黃曉陽說:“大多數人對《二號首長》的細節贊嘆不已,但是我不得不說,這只是看到了我這部書的初級階段。”他認為,自己書中想要表達的最高級的部分,絕大多數讀者沒有品出來。
他進而解釋說,所謂的最高級的部分,就是想表達對政治和權力的基本態度。
他說:“人們常說王者伐道,智者伐交,武者伐謀。其實,政治智慧的最高手段,是道。這個道,也就是自然規律。”
《二號首長》引領了一股官場文學熱潮,也幫助黃曉陽實現了財務自由。有作家富豪排行榜估計,黃曉陽的版稅收入超過430萬,但是黃曉陽坦陳,“這個數字還是保守了。”
如今,黃曉陽在湖南日報工作,擁有一間辦公室以及兩個助手。每天他都到辦公室,第一件事是泡茶,然后開始創作,除了中午吃飯,其余時間都用來寫作。他仍然心系首長系列,希望可以把首長系列和唐小舟繼續寫下去,繼續深入挖掘中國政治的“道”。
本文發表于騰訊文化,澎湃新聞經作者授權轉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