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地方強權破產

2004年2月,“仇和現象”經媒體報道后成為中國政治熱詞。
當時的報道認為,“在官場行為方式上,他無疑屬于一個‘異類’,但在當今為官者內心深處的思想基點上,他又與不少官員相暗合,那就是:在中國,要干成點事,不來點急風暴雨式的‘鐵腕’,不來點‘吐個唾沫就是釘’式的強權,是絕對不行的。在不少官員看來,民主是什么?民主無非是沒完沒了的開會、扯皮;是貽誤時機、什么也干不成的空談。仇和看到了這一點,他采取了鐵腕與強權的方式來‘干點事’。其他官員未必看不出這一點,只是他們出于各種考慮,還沒敢拿出這種魄力來真刀真槍地干。”
仇和頗具爭議的政治表現則被概括成三個方面:一是,號召政府官員和教師這些吃財政飯的人招商引資,給他們下達招商引資任務,給予完成任務者一般不超過引資額的5%的獎勵。二是,為了建設,強制拆遷,民間有所謂“仇和望一望,拆到南關蕩,仇和手一揮,拆到沂河堆”的說法。三是,變“國”為“民”一賣了事,他改革的方向就是一賣到底,從出售國有單位的門面房,到所有國企改制了,“能賣不股,能股不租,以賣為主,再到拍賣鄉鎮衛生院、醫院,再到出售學校。”
仇和隨即升遷。2006年,仇和升任江蘇省副省長;一年多之后,又調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到了一個新的地方續寫“仇和現象”。但除了開頭的一兩年以外,仇和未能在云南保持此前的熱度,可能與強拆引發的民怨有關。隨著反腐行動不斷推進,仇和在云南省委副書記任上“落馬”, “仇和現象”實際宣告終結。
仇和變成“仇和現象”,是因為他跟所有的地方黨委一把手一樣,被賦予了推動地方發展的責任,并由此,也被賦予了一言九鼎的權力;而且,正是因為出于發展的目的,也給予其行使這種一言九鼎的權力奠定了合法性基礎。
在仇和以及幾乎所有的主要官員看來,只要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就可以做想做的一切。官員評價和任用機制存在的問題暴露無遺。這是地方“威權主義”模式的深刻教訓。
一個無論如何跳不過去的政治之“坎”擺在我們面前:在行使公權力的時候,把人民放到了什么的位置。人們希望改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希望改善他們的政治生活,希望由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