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昔日威脅英特爾的日本巨頭,如今卻難逃賣身的厄運?

文|華商韜略 芮爾
虎落平陽被犬欺!
2021年4月6日,東芝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英國私募投資公司CVC Capital對其發出以溢價30%、約21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東芝董事會的第一反應是“突然”,然后以“缺少細節”為由,拒絕了。
戲劇性的是,20天后,新加坡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東芝第二大股東3D Investment Partners“逼宮”東芝董事會對出售做一次全面評估。
3D Investment Partners甚至還勸戒東芝管理層,要收起敵視態度,免得嚇跑了潛在收購者,儼然一副生怕錯過賣身機會的姿態。

要知道,歷經了146年風雨的東芝,曾被視為“日本制造之光”,威力席卷全球。如今,日本制造的標桿卻淪為被股東逼得賣身為生,且怕不能賣出好價格,還能有什么比這更羞辱人!
從本世紀初開始,東芝就一直在走下破路,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如果沒有幾次重大打擊,東芝還不至于淪落到現在“甩貨”的境地。
第一次打擊就是美日之間的“芯片戰爭”。上世紀70年代,東芝曾經聯手日本政府,帶領日本占據全球芯片市場的半壁江山,連老牌巨頭英特爾差點被逼破產。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美國為了保護所謂的“國家安全”立即對東芝開出“禁售令”,同時大肆渲染日本半導體崛起的“威脅”,還扶持韓國企業,培養東芝的對手。
但真正讓日企之光東芝暗淡下去的不是這場人禍,而是一場天災。2011年日本發生強地震,福島核電泄露,東芝集團也由盛轉衰。東芝一個買家電的,和核電業務什么關系呢?
早在2005年,東芝就開始布局核電業務。當時,面對著中國家電業崛起的挑戰、半導體業務的衰落的雙重困境,東芝新CEO一心想通過新業務扭轉東芝停滯不前的局面。
彼時,英國核燃料公司正在出售旗下的西屋電氣,東芝前后耗費了70億美元收購其87%的股份。

收購完成伊始,核電業務的確起到了幫東芝續命的作用,但這一切在2011年戛然而止。當年,日本東北發生的9.0級地震使福島核電共計10號機組均受到影響。其中受到沖擊最嚴重的是3號機組,正好是由東芝提供。
2017年,東芝在財報中披露,東芝在核電業務的損失將達到63億美元。
可能因為無法面對失敗,東芝選擇了財務造假。從2008年到2015年的7年時間里,東芝虛報了2248億日元(折合120億元人民幣)的稅前利潤,“敗絮其中”的事實讓它的信譽一落千丈。
自此,東芝開始“斷臂求生”,忍痛出售各種業務,中國家電巨頭和西方企業開始分食東芝的優質業務,如海信收購了東芝的電視業務、美的收購東芝白電業務……這也才有了今天被人上門問價、股東甩賣的恥辱。
東芝能否“置死地而后生”?但至少,靠不斷賣身、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肯定是無法改變被早晚收購的宿命。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