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8名患者死在同一名醫生手術刀下?日本醫療事故舉國震驚

日本一名醫生被疑施行腹腔鏡手術致死8人、開腹手術致死10人的事件連日震驚日本社會。
多家日本媒體近日報道,曾接受過群馬大學醫院第二外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肝臟患者中已有8人死亡,該醫院3日發布的最終查證報告稱,“所有案例中都存在過失”。而接受過開腹手術的患者,在過去5年間也有10人死亡。日本政府部門已介入調查此事。
診斷書存在虛假記述
據日本共同社3月4日報道,8名死亡患者的手術皆由群馬大學醫院第二外科的同一醫生于2010年至2014年內執刀。醫院3日表示,2010年由該醫生做開腹手術并于3天后死亡的患者所患疾病并非最初診斷的癌癥,但診斷書中卻虛假記述為罹患癌癥。
最終報告十分關注第二外科在2010年引進高難度腹腔鏡手術后的一年之內就有4名患者死亡一事。報告指出,“早期不斷出現死亡病例時,本應進行充分查證并采取應對措施”。
報告認為,在推進新治療技術的同時卻未充分確保診療安全,執刀醫生等不接受他人意見及批評,形成了封閉的體制,這是問題之所在。報告稱“理應統管這些事務的診療科長責任重大”。
群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的手術事故是去年由日本《讀賣新聞》揭露后,去年7月醫院委托調查的。一名丈夫在接受該名外科醫生手術后死亡的60多歲婦女說,手術前醫院沒向她和丈夫說明風險,還被告知兩周就可出院,手術后病情惡化時醫院也沒作出適當對應。
群馬大學醫院去年12月發布中期報告稱,造成死亡病例的問題在于第二外科在手術前未做充分檢查,對于死亡病例的原因也未詳細探討就繼續進行手術。醫院在最終報告中查證了個別病例,首次承認手術和患者死亡有因果關系,稱8個死亡病例中都存在上述問題。醫院表示有意向死亡病人家屬進行賠償。
據悉,手術執刀醫生表示“記不清了”。醫院已于2日發出業務命令,禁止診療科長及主治醫生從事診療等醫療行為。另據了解,這名手術執刀醫生的開腹手術也有10例死亡記錄。
特定機能醫院資格或被吊銷
“我該相信什么好呢?”虛假記述的診斷書讓死者家屬對醫院的信任感降到了最低。
“對于將生命交給醫院的患者和家屬們,醫院方面是怎么想的呢?我希望醫院能重視安全管理體制方面的問題。”一位因開腹手術過失而失去父親的女性說道,“如果診療科能徹底分析之前的死亡案例,我父親的死是可以預防的。”
日本是擁有先進醫療技術、器材與體制的國家。BBC中文網的一篇報道稱,群馬大學醫院的醫療過失事件震驚日本社會。日本是全民加入政府醫療保險的體制,繳納的年費根據收入高低,從零到幾十萬日元不同,治病時的醫療費每人也依據年齡、收入,個人負擔1至3成不等,其余由政府支付。除了整容或與美容有關的范圍,以及少數極為尖端的醫療外,政府幾乎承擔所有醫療。
以接受一次開腹手術并住院一個月的病人醫療、伙食費為例,個人負擔約10萬至30萬日元(約人民幣5000元至1.5萬元)。個人花費懸殊主要因病房標準而異,在東京等都市,4人病房一天收費根據醫院不同約6000日元(約人民幣300元)前后,但單人病房的收費則通常約3倍起并可高達20倍。
公開資料顯示,日本對醫院的分類,除了按照所有制(如公立、醫療法人等)進行分類外,還按照醫院等級和功能進行分類,主要包括特定機能醫院、地域醫療支援醫院、中小型醫院、療養型醫院、精神病醫院、結核病醫院等。
群馬大學醫院屬于特定機能醫院。該種類醫院是1992年日本醫療法第二次修訂時啟動的,功能定位主要有3個:提供高精尖醫療服務、先進醫療技術引進開發和評價、高精尖醫療技術研修培訓。
“包括吊銷特定機能醫院資格在內,必須嚴肅處理群馬大學醫院事件。”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4日在記者會上對該醫院進行了批判,“醫院方面存在把握問題遲緩等諸多問題,感到非常遺憾。”主管醫療機關的日本厚生勞動省已介入該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