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些書和電影,改變了人類對環保的認識
近日,環保再度成為熱議話題。事實上,自從“環保”一詞上世紀60年代進入人類主流話語圈,相關題材的書籍、影片就不斷涌現,澎湃新聞整理了其中值得關注的作品,感興趣的小伙伴們不妨找來補補課。
《寂靜的春天》(蕾切爾?卡森著)
《寂靜的春天》是一本引發了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書中描述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森,于1962年出版。正是這本不尋常的書,喚起了人們的環境意識,促使聯合國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并由各國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開始了環境保護事業。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在為該書中文版寫的序中贊美卡森:“她的照片和那些政治領導人、總統們和總理們的照片一塊懸掛在我辦公室的墻上。卡森對我的影響與他們一樣,甚至超過他們,超過他們的總和!”
柴靜曾在2010年的一篇博客中提到這本書,以及它大力抨擊有毒化學品引發的爭議,并總結道:“科學與現實都很復雜,眾聲喧嘩看似繁冗,但就是這樣一點點互相修正,接近合理。如果急著下結論,偏執任何一端,虛美或者飾惡,都會付出代價。”

本書承襲雷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的遠見卓識,讓我們注意到視為理所當然的美,并且敲響了迫在眉睫的環保警鐘。曾獲艾美獎的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發出警語,大自然的寂靜是美國消失最快的資源,他的使命便是在這些撫慰心靈的地球聲境因與日俱增的人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錄制并保存這些豐富多樣的聲音。

本書是程虹譯美國自然文學系列之一,是美國自然文學作家及詩人特麗?T?威廉斯(1955 -)的代表作,被譽為美國自然文學的“經典之作”。作者將自己及其家族的經歷、美國西部大鹽湖及熊河鳥類保護基地的特殊環境聯系在一起,用一種獨特的寫作方式將人與自然之間的密切聯系展示在人們面前。
全書36章。每一章節以熊河鳥類保護基地的一種鳥類命名。章題下面是鹽湖水的水位記錄。鹽湖水位的上漲與作者母親病情的加重相呼應,自然界的悲劇與人類的悲劇交替上演。從而體現出一種博大的生態視野及土地倫理:即人類、動物及植物都屬于同一個地球社區,彼此不可分隔,息息相關。
《屠場》(厄普頓?辛克萊著)
“食品加工車間里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腐爛了的豬肉、發霉變質的香腸經過硼砂和甘油處理后再加上少量的鮮肉和著被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鏟進香腸攪拌機……”這樣的食品制造,讓人想想就惡心。這就是《屠場》所描寫的20世紀初美國食品工廠的真實場景。
同情工人階級處境的青年作家辛克萊親歷罷工后,發表了譴責資方、政府和訴說工人慘狀的“報告文學”。工會領袖讀后極為欣賞,邀請他趕赴芝加哥,體驗“屠場”工人的工作情況,遂有這本小說問世。它令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大為震驚,直接催生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沒有我們的世界》(艾倫?韋斯曼著)
在《沒有我們的世界》里,艾倫?韋斯曼以全新的視角探討我們人類對這個星球的影響:他引導我們在腦海中勾勒一個沒有我們的世界。
韋斯曼向我們闡述了以下內容:人類銷聲匿跡以后,我們的基礎設施建筑是如何土崩瓦解,最終又如何消失殆盡的;日常使用的物品或許會像化石一樣萬世永存;銅管和配線會在地質運動的作用下擠壓成透著紅色的巖石;為什么我們最早期的樓房可能成為世界上保存時間最久的建筑,而塑料、青銅雕塑、無線電波和一些人造的物質又將如何成為我們留給宇宙的最永恒的禮物。
《追日》(伊恩·麥克尤恩著)
《追日》是當紅小說家麥克尤恩的作品,也是他近年來野心最大也最受爭議的小說,大西洋兩岸的評論陣營為此爭得面紅耳赤。
在這本書里,麥克尤恩企圖將“全球視角”注入小說,但他并不熱衷于寓言式科幻,而是選擇正面強攻科學界內部的“生態環境”和“意識形態”,考察科學家與科學家之間形成的關系網與食物鏈。
作者的潛臺詞是:無論目標多么宏大,門檻多么教人高山仰止,只要是人類所涉足的領域就必然受制于人性的弱點,于是,“溫室效應”這個干巴巴的科學名詞,在小說里就與人物和情節構成愈纏愈緊的麻花辮——最后我們得到的,竟然是一幅詳盡、嚴肅卻不無黑色幽默意味的政治圖解。學術剽竊、環保業之派系糾葛、能源業之利益紛爭、現代傳播業之荒誕效應、性別政治之異化乃至英美關系之微妙……它們像暗流般潛伏在學術會議、新聞報道、推導計算下面互相作用,深刻地改變了那些主宰著地球命運的人物的行動軌跡。

《永不妥協》是2000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朱莉婭?羅伯茨、阿爾伯特?芬尼、艾倫?艾克哈特等主演。
該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描述了一個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歷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
在律師事務所里打工的埃琳發現一堆可疑的醫療單據,并展開調查,發現了當地社區隱藏著的重大環境污染事件。通過不懈努力,她贏得了當地居民的信任和支持,打贏了這宗民事賠償案,賠償金額達3.33億美元。
茱莉亞?羅伯茨憑借埃琳一角斬獲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食品公司》(羅伯特?肯納導演)
《食品公司》從快餐業入手,逐步向種植業、畜牧業、養殖業延展開去,揭露了大型食品公司經營者為了獲取高額利潤不惜改變動植物的生長方式和生長周期,他們在經營上取得豐厚的利潤,而代價卻是公眾的健康和安全。
該片榮獲2009年華盛頓影評人協會最佳紀錄片獎。

《難以忽視的真相》是一部紀錄片,其中揭露了氣候變遷的資料并對此做出預測,同時也在電影中穿插了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個人活動。透過巡回全球的簡報發表,戈爾指出全球變暖的科學證據,討論全球變暖經濟和政治的層面,并闡述他相信人類制造的溫室氣體若沒有減少,在不久后全球氣候將發生重大變化。
同名的書籍也在電影上映后不久推出,其中包含了更詳細的附加內容、科學分析,以及戈爾對于紀錄片中探討之議題的評論。
本片榮獲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