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對話“反腐相聲”演員苗阜:話題沉重逗樂太難,結尾沒唱贊歌

春晚前,相聲“新貴”苗阜、王聲的《這不是我的》就已被冠以“敏感”、“尺度堪稱三十年來之最”等詞匯。2月19日零點后,“反腐”相聲終于揭開神秘面紗。
從車子、房子到孩子,苗阜、王聲在相聲中諷刺了貪官一貪再貪,并一再找理由推脫的心態——即使到了最后一刻,貪官依然認為自己沒有責任。
“我們想展現這種貪官心態,就是被逼到最后,還要推脫。”走下春晚舞臺,苗阜接受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采訪時表示,在相聲中并沒有對具體事例展開來說,因為“沒勁”,重要的是貪污背后的心態。
雖然“反腐”話題有些沉重,但在苗阜、王聲一逗一捧中,卻也金句不斷:“曾子曰孟子曰孔子曰嬸子曰”、“還叔叔曰呢”、“不約不約叔叔我們不約”……
“今年的段子應該能留下幾句話,我有信心?!泵绺穼Ρ憩F有信心,但不愿給這次表演打分。
在他看來,無論好壞,大家一塊評議。不過,他相信這場表演在春晚舞臺上是一個里程碑,“不管怎么說,第一我們沒用網絡段子拼湊,第二我們完整地展現了一個相聲節目。”
此前,苗阜、王聲就曾表示,要還相聲本來面貌、說“講理的相聲”。這次,從最初節目安排在零點之前,到最后定為零點之后,變動反而給了“反腐”相聲更佳的展示機會。
“12點之前,要求節目表演是11分鐘,就得嚴格按這個走,超時會影響敲鐘。這樣演員心里壓力大,壓力一大就會趕,節目的節奏就不太對。”苗阜表示,安排在12點之后,時間相對寬松,稍微超時一點也沒關系,能更完整地展示。
聊及這個春節的安排時,苗阜笑言,接下來得到處飛、趕場子,不過央視春晚的“反腐”本子不會出現在其他地方,因為這是“定制”版,“雖然表演有各地限制,但還是以輕松的為主,是我們以前擅長的?!?/p>
對話
澎湃新聞:正式演出和彩排時的感覺有何不同?
苗阜:經過了六次聯排和精刪,改了很多,今天可能更放松了。
因為一是時間調整了,如果還是在12點之前,我們的時間會更緊,調到12點之后反而更好。時間上,可以把節目完整地展現出來。
而且,這一次挺好玩的,兩個相聲挨著。其實,我們相聲前頭還有些掛點,就是把前一個相聲的包袱跟我們這兒搭,我們相聲行叫搭“現掛”,這樣就更自如。
澎湃新聞:“現掛”就是搭著周煒的相聲內容做即興發揮?
苗阜:是的。比如周老師說“騎狗”的包袱,我在說“打車”時在風中凌亂,王老師問我:“你在干嘛呢?”我回,“我在打車?!蓖趵蠋熣f,“打車啊,我還以為你‘騎狗’呢?!?/p>
就把前面這個拉過來了,現場的觀眾會覺得很舒服,這也是完整、連貫的。
澎湃新聞:之前披露的節目單里,兩個相聲是挨著,播出時中間插了三首歌,這個調整是聯排時定的,還是臨時定的?
苗阜:一般12點前,有兩三個節目是機動的。一旦前面節目超時了,就會把鐘聲前的幾首歌放到鐘聲后。這三首歌本來是放在零點前的,現在就移到兩個相聲中間。剛好可以把相聲隔一下。對包袱其實也不影響。
澎湃新聞:在央視春晚表演和在其他地方表演,有何不同感受?
苗阜:其實,春晚劇組還真和別的不一樣。比如其他衛視錄像,一般是提前溝通劇本、演出內容,然后去錄像就完了。春晚可以說是,我們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和劇組一塊努力、一塊打造節目。在一起三個多月時間,我覺得更像一個家,更親切。
今天結束后,大家都非常親切地打招呼,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這種氛圍特別好。而且今天觀眾特別熱情。演到快一點了,觀眾都不走,真的挺棒、挺感動。
澎湃新聞:現在對《這不是我的》彈贊皆有,有人說很真實、有笑點,也有人說有些失望、段子沒展開,你怎么看這些評價?
苗阜:其實,每個人角度不一樣,這很正常。我們也沒有在具體事例上下功夫,要看具體事例看新聞就行,不用看段子。我們最重要的是想展現這個人物,就是他自己覺得(貪污)“不是事兒”,并且自己都相信了,還在不停地解釋、不斷說服自己。
我們就想體現這種貪官心態,我把他貪幾個億說出來沒意義,我們不想照搬新聞,所以也沒有想把事例展開。
澎湃新聞:當時在搜集素材時,你曾說看到很多真實案例,這次的本子為何選擇從房子、車子、孩子這幾個事例入手解析《這不是我的》貪官心態?
苗阜:當時,我們在搜集素材時,也和陜西省紀委分析(貪官)心態。車子房子比較有代表性,(不管)說出什么花兒來,不還是貪污嗎?我們就想表現那種狀態。
我們一直在想,怎么表現人物貪了還想往外栽,還正大光明的。從這個角度考慮的比較多,事例上也一開始就沒打算展開的。
不論是10億還是10萬,對于老百姓來說,概念都一樣,貪了。我們只是想表現,貪了背后,人物是怎么想的。
澎湃新聞:有人提出,結尾部分感覺像唱贊歌?
苗阜:我沒覺得像唱贊歌。到最后,這個人物把東西都交了,他還在為自己開脫。
我們想從這個角度說:就是逼到他不交代不行了,因為這些(貪污)都是明面上擺著的,孩子都出來了,怎么解釋?但到最后,這個人的心態還沒有搖醒,沒有轉變過來,還在盡可能地為自己減少責任。
這個底不是大團圓的底。
澎湃新聞:是否太沉重的話題很難令人發笑,加上這一次還是“命題作文”?
苗阜:話題沉重,想把人逗樂太難了。而且,里面的包袱設計還要合理。比如這次,已經把人物逼得沒話說了,還想引經據典,因為他自己要找推脫(理由),找一個更大分量的人。
所以在設計時,逼到他就得說這句話“曾子曰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其實,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外插花、加進來的包袱,都忍痛割愛了。因為有些包袱用起來,就不符合這個人物。首先得真實、合理,不能為了包袱而包袱,那是段子,不是相聲。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相聲成了小笑話的堆積,不管合不合理,已經不符合相聲規律了,相聲一定得是人物真實、性格典型、結構合理、邏輯清晰的結構。這對我們也是一種挑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