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戴志康回應退出房地產:這個行業太擁擠

戴志康真不干了。
他就這樣退出了地產圈,并不談卷土重來。
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近日接受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獨家專訪時表示,“作為一個產業,一個生意,(房地產)對我而言已經不重要了。”
上海證大(0755.HK)2月13日的公告顯示,2015年2月7日,戴志康以總價12.507億港元將其和女兒戴陌草持有的上海證大房地產有限公司42.03%股份,全部賣給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相當于每股售價0.2港元,這比每股約0.446港元的凈資產凈值打了個半折。
“對我而言,是半賣半送。”戴志康表示,這個行業(房地產)太擁擠了,不需要這么多公司。
復牌當天,上海證大股價猛漲17.486%至0.215港元,市值也沖破30億港元,為2012年以來的最高值。
5年前,戴志康情迷外灘8-1地塊,耗資92.2億元人民幣,后因股東、資金難題、政策打壓地王,他的高山流水情懷在外灘擱淺。這個著名的外灘地王官司至今仍未正式完結,戴志康轉而將他的高山流水付諸于南京,可銷售節點和回報周期不夠快。要繼續玩下去,就必須全力以赴投入更多資金,戴志康便心生退意。彼時,東方資產入股綠城未果,仍在尋覓優質平臺,雙方一拍即合。
加上Concord Emperor Investment Limited出售的8%的股權,交易完成后,東方資產將成為上海證大的第一大股東,持有50.03%股權,屆時在董事會擁有絕對主導權。東方資產在公告中表示,將繼續支持證大當前各項目和業務的發展,并且重視現有管理層在房地產投資及發展領域的經驗。而郭廣昌旗下的復地仍是上海證大第二大股東,持有其16.34%股權。
截至2014年6月30日,上海證大營業額為8億港元,虧3.38億港元。
再過4個月,這家以喜瑪拉雅和大拇指廣場聞名業內的非典型商業地產開發商,將易主。而它的創始人戴志康將告別浸淫20年之久的房地產,回頭重振他的老本行金融。
戴志康對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說,“情懷玩別的東西容易,但玩地產需要相當的實力,地產本身是很貴很貴的資本。等我相當強的資本能力,我一定會回來再做幾個精彩的項目,造一個樓、社區或者學校。”
“房地產作為生意,對我來說,可有可無”
澎湃新聞:您是什么時候開始想賣(證大房產)的?去年9月份,您不是還說要在南非造一個陸家嘴嗎?
戴志康:就是從9、10月份開始(想賣)的。
澎湃新聞:您為什么要選擇全面退出房地產?
戴志康: 退出其實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愿意,我一直希望金融和地產并行。三年前,我開始提出金融作為證大集團的第一產業,2014年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這時候再考慮要引進投資者合作經營,但談的結果別人全要,那我想想也可以放。
澎湃新聞:開始其實您是想只賣一部分股權?
戴志康:對,想引進一個戰略投資者。因為這個平臺確實需要大一點的資本才能把產業做上去,目前這個規模,相對來說商業模式上已經很難成立了。
澎湃新聞:像喜瑪拉雅、大拇指廣場這種成熟優質的項目,大宗交易單賣的話,都不止您賣股權這點錢。為什么選擇要以賣得這么便宜的方式退出?
戴志康:分拆賣的話整個企業就清盤了,我不希望清盤。要單賣肯定比這個價格要好得多。但賣就意味著清盤,我是想著為企業的生存保留住這個平臺。再者,畢竟我是賣給國企,國企代表國家,不會覺得很虧。尤其像證大諸如喜瑪拉雅、大拇指這樣的公眾項目,我不可能永遠揣在手中把玩,終有一天要放手。交給國企,我覺得很放心,即使萬般不舍,也可以接受。
澎湃新聞:東方資產答應讓證大房產團隊全部保留?
戴志康:對,他們口頭是這么答應的,當然書面這是這樣書,公告里也是這么講。除了董事長我自己要下崗,其他都可以留下來。
澎湃新聞:和東方資產談得順利嗎?東方資產是央企,您不擔心他太強勢,違背了您保留平臺的初衷嗎?
戴志康:還算順利。正因為東方資產本身是一個財務投資者,和證大房產正好互補,他們要完整的團隊、完整的品牌。如果我賣給一個同行,這些都可能將不復存在。東方資產在房地產行業的投資接近千億資產規模,他們需要證大的體系和團隊去做專業的開發、運營和管理。所以更有可能保留下去。當然,交易完成后,別人老板怎么處理,我們實際上也影響不了多少,這只是一種希望。
澎湃新聞:東方資產以前做過房產公司的大股東嗎?
戴志康:沒有。
澎湃新聞:這個交易已經完成了?
戴志康:到2月13號為止,我個人部分的交割已經全部完成。
澎湃新聞:東方資產派誰過來當這個董事長?
戴志康:管理層確定了,但董事長還沒確定。
澎湃新聞:東方資產的人已經進來交接了嗎?
戴志康:不需要什么交接,只要我走了就行。這個公司我在的時候,也不是我在運營,都是由團隊在做,所以我在不在都一樣。等到東方資產改組董事會,董事會會對所有股東負責,不只是對大股東負責,對留下來的小股東也會有好的交代。這也是我選擇保全這個公司的初衷,雖然賣得錢不多,但是對我來說做新的事業,有這點錢也就夠用了,不需要那么多。
澎湃新聞:您說的新的事業是金融?
戴志康:對,金融。我還會投資一些金融相關聯的產業,比如說互聯網方面的產業。
澎湃新聞:是不是從無奈退出外灘8-1事件以后,您對這個行業有點失望了?
戴志康:五年前做外灘8-1時,我就知道是房地產最后的發展機會。沒做成,退而求其次做南京。南京項目不差,市場也不差,但還是沒達到預期的銷售時間節點。要做房地產行業,就往里面放更多的資源,把其他行業掏空了往里去填。低潮時想要守住,必須全力以赴;有的就算全力以赴,也過不了關。我在公司會議上問房產的團隊,如果要把這個行業做好,可能還要投入10億甚至20億進去,你們多久能給我回收?沒人能給我肯定的答復。如果只有一個地產行業可以選擇,那可以不顧一切去投入。但對我來說,金融已是第一大產業。所以,地產對我來說,作為一個生意來講,已是可有可無。只是有一點,我難以割舍,是我對土地的的情誼,那是對于城市建設方面的情誼,而不是這個產業。
澎湃新聞:您以后再也不會進入房地產了?
戴志康:那倒不會,可能會再進入。但進入也不會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是愛好。比如我看好某個項目,造一個樓造一個社區造一個學校,就是理想、情懷會讓我有閑暇的時候會來玩兩把。
“這個行業太擁擠”
澎湃新聞:您現在是怎么看待房地產市場,佳兆業這個事情出來以后,很多開發商都覺得惶恐。
戴志康:房地產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都面臨新的殘酷淘汰,市場機會本來就沒那么大。大公司愁的是沒那么地可供他拿,小公司拿不起地,都不容易做。
澎湃新聞:那以后,房地產行業的格局會是怎樣?大的更大,小的基本上就沒了?
戴志康:不需要那么多的公司在這個行業里,這個行業太擁擠了。
澎湃新聞:您覺得時下最流行的高周轉的玩法,這些開發商是不是會死一片呢?
戴志康:不管什么玩法,都得死一片。
澎湃新聞:房地產市場,復制的時代過去了?
戴志康:這個行業目前太擁擠了,有1000個玩家,市場只能容納100個,900家都得滾蛋。不主動滾,逼著你滾就難堪了,所以我們就趕緊滾蛋了。
澎湃新聞:您覺得這個整合周期會有多長呢?
戴志康:五年。不主動走的都慢慢耗著吧。
澎湃新聞:開發商,您比較欣賞哪一家?
戴志康:沒有。
澎湃新聞:一直只做自己?
戴志康:對,只做自己。在我起步的時候,我學萬科。那是在20年前,從此以后誰也沒有學過。學萬科也沒認真學,如果認真學了,也就跟他們一樣了。
澎湃新聞:您也講情懷會讓您重新回來做一些精彩的項目,那么您的這種情懷和宋衛平對房地產的情懷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他還是非常舍不得離開這個行業的。但是您還是就這樣放下了。
戴志康:我也好久沒和他聊天了。他是個完美主義者,而我不是,絕對不是。他追求每一個產品品質的完美,而我追求的是產品背后的文化性,比如風水、和諧和審美。他不舍得離開這個行業,可能因為他一輩子都在干這件事,更不容易放棄。但對我來說,房地產從來都不是我的全部,從頭到底。曾經以為是實際上不是,現在更不是。
澎湃新聞:去年綠城大股東的事兒折騰到今年也沒完,您這會兒又宣告退出房地產。房地產行業,還能不能容下一個有個性的、有情懷的企業?
戴志康:很難。
澎湃新聞:這是一種悲哀,對嗎?
戴志康:在資本的壓力下,情懷必須要有實力支撐。目前在這個行業中,嚴酷的形勢更是要把情懷消得更干凈才能活。用情懷玩別的東西容易,玩地產是要有相當強的資本能力的。所以我前面說我可能回來再做,等到做地產項目不足以威脅企業生存根基的時候,我一定會回來再做幾個精彩的項目。
澎湃新聞:您覺得會過多久?
戴志康:現在這么說,到時候誰知道。以后也許會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那這也不重要了。
澎湃新聞:傷不傷感,你們自己的這種商業模式沒能延續下去?
戴志康:不傷感,有什么可傷感的。當我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很投入,感覺這件事要成為我的全部,但一旦抽回來再看任何一件事情都不那么重要。我現在回去做金融,這是我的長處,掙錢、做產業、做事業、做商業模式,在金融行業我很容易就能做出來。但是,金融是不是我的安身立命之處?還不是。以后也許我有其他更大的事業的情懷。
證大金融躋身微金融行業前三
澎湃新聞:證大金融已到百億規模,你們在行業排第幾?
戴志康:在微金融行業里面,我們證大系應該在前三位。在P2P領域,我們排在宜信和陸金所后面。
澎湃新聞:這個行業也充滿了風險和競爭啊?
戴志康:那比房地產好多了。這個行業是個新興行業,做得強的才有機會。目前,很多小公司也在里面,長遠來看,90%的公司會被淘汰。這個行業的淘汰速度、周期會比房地產要快很多。
澎湃新聞:那現在微金融行業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
戴志康:現在是上升期,我估計今年馬上就進入僵持階段了。
澎湃新聞:不怕政策有變數?當初外灘8-1就是因為調控后來沒辦法放棄了。
戴志康:我們在行業里已經處于領先,所以政策隨便怎么出,我們都不會被政策擋在門外。
澎湃新聞:您想做到多大的規模?多久上市?現在有準備嗎?
戴志康:上市只是發展過程中一個很小的節點,并不是終極目標。所以我們還不著急。
“我投資的互聯網項目,沒有漲百倍不算成功”
澎湃新聞:您投互聯網是什么思路?
戴志康:互聯網金融做主業,把互聯網產業和金融配合,我們要做產業金融。我們沿著金融這個圈子進行互聯網深化的上下游的投資。
澎湃新聞:怎么做?
戴志康:我們從線下草根金融做起,一開始沒有投入多少成本作線上平臺,現在逐步在用互聯網的方式做平臺、做營銷。但我們希望在逐步升級的過程中插入到電子商務里面去。
澎湃新聞:電子商務這塊您準備怎么做呢?收購?
戴志康:投資。
澎湃新聞:投了哪些?
戴志康:已經投了很多,很多從天使投資開始,還沒到公布的時候。
澎湃新聞:什么時候開始投的?
戴志康:去年。
澎湃新聞:這個池子您準備投多少錢?
戴志康:每年幾個億。
澎湃新聞:對您來講這幾個億的回報很高嗎?
戴志康:現在做天使投資的目標,都是要漲百倍,沒有百倍不算成功。
澎湃新聞:那您現在的主要精力都在互聯網金融這塊咯?
戴志康:對。主要在,但不全部在。
澎湃新聞:您覺得您在玩互聯網啊金融這些玩法,和別人有什么不一樣呢?您為什么覺得可以成功。
戴志康:只要我去做,沒什么不可以成功的。
澎湃新聞:您平常不太上網吧?
戴志康:不經常上
澎湃新聞:那您怎么會對互聯網有感覺呢?您如果不經常使用,這種互聯網思維從何而來?
戴志康:你告訴我我就明白了,只要有人說一下就明白了。我不會上網不見得一定就不理解它身后的道理。
我把鋼筋水泥都賣掉了
留下了所有的文藝
戴志康:你覺得我這事兒算新聞嗎?
澎湃新聞:當然是啊。
戴志康:你們關注什么?實際上我們證大房產的規模在地產行業里面只是小小的生意。
澎湃新聞:背后的意義很巨大,在這樣一個風起云涌的時代,有一個比較知名的有個性的開發商退出房地產,對大家來講是一個比較有價值的案例。您覺得這個事情不大嗎?您的知名度還是很高的。上次我們文章出來以后,很多開發商都會在問這個事情,其實大家都覺得是很有危機感,但您還有別的選擇,其他人沒有。他們也很痛苦,想知道您為什么退出,是不想玩了,還是怎么樣?
戴志康:在過去幾個月的過程里面,很多人身邊人很痛苦,他們覺得老板天天說最有情懷、付出最大努力的地方,突然說一定要放棄,就像手里攥了一塊寶石要扔掉。這個寶石還是天天玩的東西。但我和他們說,我們要重新開始,游過去,因為您有新的目標。等到游過去了,以后坐上船了,再去尋寶。
澎湃新聞:可能尋到一個更大的寶是嗎?
戴志康:舍不得的人有可能和寶石一起沉掉。這是大舍。
澎湃新聞:這是您人生中最大一次大舍嗎?
戴志康:不算吧。不知道,人生還沒了結。
澎湃新聞:您覺得這個圈子里有和您相像的人嗎?
戴志康:我不是個物質的人,我是個很精神的人。我把鋼筋水泥都賣掉了,留下了所有的文藝,收藏。今年您會看到我展出的收藏和藝術品,是我賣公司的多少倍價值。到時候您會問,為什么他不賣藝術品,賣公司?
澎湃新聞:您的情懷就是藝術嗎?會把它做成事業嗎?
戴志康:我貢獻給上海這個城市的今后不一定喜馬拉雅中心這個樓,而是貢獻一個美術館。做一個好的美術館比做一個好的房產公司還要難。當然,它的意義也更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