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活在“情欲”里,輝煌在“情色”中
克里姆特絲毫不隱瞞對于女人的喜愛,他一生中1/3的作品為裸體女人。然而,他卻把“頹廢”和“情色”,表現得如此超然和崇高;他活在“情欲”里,輝煌在“情色”中。


我最早知道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在1993年的秋天。
克里姆特的一生始終與“情色·情欲”糾纏在一起,可以說,克里姆特活在“情欲”里,輝煌在“情色”中。他創造了一種無與倫比的“高貴情色”,這種醉生夢死的“情色”圖像,把我們牢牢地定格在維也納那個夢幻年代。
在我看來,目前還沒有一個人能像克里姆特這樣,把“頹廢”和“情色”,表現得如此超然和崇高。他將人性最負面的晦澀、憂郁、死亡、矛盾與痛苦,訴說得異常光彩、夢幻和美妙。

我不喜歡人們用“奢華”“雍容華麗”等詞匯,來簡單地評論克里姆特的作品,更厭倦人們用“裝飾象征主義”“情色畫家”之類的概念去概括他的作品風格。如果僅僅從其美而嫵媚的色彩里,找尋粗淺的愉悅和滿足,那就太看低這位超級大師了,克里姆特根本就沒想讓你陶醉在他的色彩里。其實,我一直認為克里姆特并不是一位最出色的色彩大師,僅靠他的色彩是無法征服全世界眾多挑剔眼球的,況且他的濃重裝飾味令一些批評家不屑。但我要告訴你,克里姆特卻是個天才的氣氛制造者,同時又是一個煽情氛圍的制造專家。在那個時代,克里姆特已經把繪畫空間和團塊結構玩到了極致,他精準地把要表述的情緒注入在“四條邊”、“四個角”的空間里了。超強的畫面空間協調力和微妙、敏感的肢體語言表現力,才成就了克里姆特的大師地位。多少年來,我們被克里姆特的色彩所迷惑,被他迷人的裝飾而折服。克里姆特制造了一個迷宮般的空間,伴著誘惑的情色、脂粉味的憂傷、紅酒般的淫蕩,讓無數人墜入其神秘的深淵。
許多人從來沒有真正地讀懂過克里姆特,所以對這位天才大師產生了眾多非議,讓克里姆特蒙受不公,在他去世后的幾十年間,遭遇到來自各個方面的指責,一度把他列為“情色畫家”,批評他過于裝飾,過于折中,過于女性化。直到1952年瑞士蘇黎世舉辦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1900前后”藝術大展,歐洲對世紀之交的藝術成果做了全面梳理后,克里姆特才重新站到舞臺中央,成為從19世紀到20世紀西方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大師,至今這一熱潮未見消退。
畫如其人,克里姆特一生未婚,但他身邊卻從來不缺女人,同時也不隱瞞對于女人的喜愛,他一生中,三分之一的作品為裸體女人,他沉迷于女性的美妙曲線,在他這些作品中,女人們蜷縮著身體,張開雙腿或者裸露著臀部,半遮半掩,有的甚至在自慰,略帶頹廢和傷感。毫無疑問,克里姆特入迷其中,迷失在這無邊的情色幻覺里,終其一生。


對克里姆特而言,情欲和男女性愛帶給他的或許只是表面的慰藉,實際上他內心充滿遲疑和恐懼,這種復雜的矛盾體在其作品里呈現得非常出彩。我無法一一評點克里姆特的巨作,處在這個時代的我們,去評價那個歐洲時代的克里姆特有何意義,我們除了在他不朽的作品前輕輕停留以外,還能做什么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