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房腐”屢現巡視問題清單:異地任職助長“以權謀房”

新華網北京2月9日消息,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近日公布的部分省份巡視整改情況通報中,廣西、浙江、河北等地均不同程度出現了領導干部插手土地出讓、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的問題。房地產領域成為官員腐敗的重災區,其中官商勾結、以權謀房、超標占房等現象相當普遍。
“房腐”呈“燎原”之勢,數百干部“榜上有名”
根據近日公布的《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2014年8月至12月,浙江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查處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插手土地出讓、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領域案件118件,其中涉及負面影響較大案件的領導在通報中被“點名”:臺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丁鏵,寧波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洪嘉祥,嘉興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長李浩,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委員會主任邵毅。
不僅在浙江,“房腐”問題近年來在一些地方呈現“燎原”之勢。中央巡視組在河北省巡視時發現該省“城建領域腐敗問題突出”,“一些地方違規房地產項目占90%以上”等問題。
在河北省通報的情況整改中,領導干部及親友插手也成為重點整治對象。針對中央巡視組指出的“領導干部插手工程項目、為親友經商謀利現象普遍”“多名干部的親屬在管轄范圍內開發房地產”等問題。
不僅在此輪巡視通報中,房地產腐敗從巡視之初便成為腐敗問題的高發領域。根據中紀委公布的消息,2013年以來被巡視的21個省份中,有20個省份發現了房地產腐敗,占比超過90%。
“房腐”之手 “無孔不入”
記者梳理近年來一些涉及房地產的腐敗案件發現,“房腐”手段可謂五花八門,既有人把房產變成腐敗“硬通貨”,也有人在安置房分配、房地產項目審批等各環節尋租,更有甚者拉上一家老小滲透到房地產行業的各個細節,把手中的權利變成腐敗房產,或因為涉房權利從中牟取私利,把“房”作為肆意腐敗的、為所欲為的空間。
一些官員接受具有相當隱蔽性的房產賄賂,或在收受金錢賄賂后將其變為可以保值甚至是升值的“硬通貨”。例如秦皇島市北戴河供水總公司原總經理馬超群因涉嫌受賄、貪污、挪用公款被查處。此案中,除了上億現金和37公斤黃金,68套房產手續的疑似房地產腐敗行為也引來關注,這其中包括北京三里屯附近的一家公寓式酒店和崇文門附近的6套房屋,市場價值十分可觀。
著名的“房叔”、原任合肥市站北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的方廣云可謂是“以權謀房”的典型代表。根據檢方指控,2005年以來,方廣云在協助原合肥市瑤海工業園區管委會拆遷安置工作期間,利用其負責對站北社居委部分村民組拆遷安置對象的資格審核、安置費審核等職務上的便利,單獨或伙同他人騙取安置房共計18套;2007年以來,利用職務之便受賄6萬元;徇私舞弊、違規出具安置證明等材料,致使他人非法獲取安置房45套,造成巨額公共財產損失。
一些官員在收受賄賂后,以各種名義插手項目招投標和國有土地出讓,在征地拆遷、辦公用房建設等工程中牟取私利。據報道,2003年至2013年,陳柏槐利用其擔任湖北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和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務便利,為武漢佳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深圳泰然公司等單位和個人在土地轉讓、項目開發、企業經營、工程招標等方面提供幫助,直接或通過其妻非法收受上述單位和個人的財物折合人民幣共計283萬余元。
媒體公開報道顯示,一些官員為避免自己出門目標太明顯,利用妻子、兒女等作為擋箭牌,收受巨額財物,為一些非法建設、違規投標行為開綠燈,如此全家上陣一起“腐”的行為著實令人震驚。
上百“腐敗點”亟須重點排查監管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產業內人士指出,房地產領域從項目立項審批到投入建設,再到監理、驗收等諸多環節中,存在上百個腐敗點,每一個細小的步驟都有可能產生權力尋租空間。但長期以來,問題就擺在那里,由于此前缺乏有力監管清查,只能任由腐敗問題成為“共識”。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因為反腐壓力大,一些官員也有所收斂,但仍能授意一些人到指定地點采購原料,在監理等環節拿錢行方便。很多細小的點上潛藏著大的腐敗危險,但開發商、承建商和手握權力的官員之間心照不宣,彼此保守秘密,所以往往很難監控到。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徐行認為,由于住房管理制度上存在疏漏,干部交流、異地任職等情況客觀上為部分官員“以權謀房”提供了便利。一些領導干部到某地就職就能分房,離任或退休后并不騰退,由此產生的腐敗行為比較多。而隨著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建立,部分官員多占房的行為將受到擠壓,這將有利于堵塞住房管理方面的漏洞。如果對領導干部財產進行公示,將會成為打擊多占房行為的一記重拳。
有反腐問題專家指出,一些官員之所以擁有多處隱匿房產及投資項目,主要是紀檢監察、公安、房管、銀行等部門未形成統一的核查系統,存在“數據孤島”現象。官員的核心數據信息是碎片化的,很難起到有效監管作用,也容易使紀檢監察部門因不占有有效信息而難以施展拳腳。
如何有效打擊“房腐”?徐行表示,打擊“房腐”應當深挖戶籍管理、財產收入等外圍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官員的瀆職失職行為,同時也應該加強對干部子女親屬的監督力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