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嘉誠被曝想把四成港口資產出售給內地國企,要價高沒談攏?

香港南華早報2月6日消息,亞洲首富李嘉誠正在考慮出手和記黃埔旗下的部分港口業務,潛在買家可能是中國內地的一個國資財團。
眾所周知,近期,華人首富李嘉誠動作頻頻,在推動企業重組和加速遷冊步伐后,正四處收購歐洲資產。南華早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表示,從去年年中開始,和黃已與四家大陸公司接洽,就出售和記港口集團有限公司(HPH)逾40%股份一事展開磋商。這部分股份估值約為1500億港元(約合1207億元人民幣)至1600億港元(1288億元人民幣)。
據悉,有意收購該部分股權的是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中遠太平洋有限公司、中海碼頭發展有限公司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在回應媒體的置評要求時,和黃方面稱,“市場傳言毫無根據”;招商局則表示眼下無可奉告。
上個月,李嘉誠大手筆重組旗下長和系,遷冊開曼群島,引發多方揣測和爭議。南華早報稱,在此之后,港口資產出售談判更加低調。事實上,有“超人”之稱的李嘉誠,近年來收購了加拿大、歐洲等地大量資產,香港公眾多認為其正在將資產從中國內地和香港轉移。李嘉誠則表示否認。
消息人士告訴南華早報,最新港口交易想要達成,還有不少障礙,買家認為李嘉誠要價“過高”。“這與出售百佳的情況類似。買家認為開價太高,而且(即便)買下這些資產,也沒有管理控制權。”
百佳超市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擁有345家連鎖店,潛在的買家為30億美元-40億美元的價格猶豫不決。2013年,李嘉誠曾放棄出售百佳連鎖超市的計劃。最終,新加坡的淡馬錫控股耗資57億美元,收購了百佳的所有者——屈臣氏集團近1/4股權。
英國德魯里(Drewry)航運咨詢公司的資深港口碼頭分析師尼爾·戴維森表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港口資產的市場價格一般是息稅前利潤(EBITDA)的10至12倍。而根據財報,此番和黃就港口業務給出的報價是息稅前利潤的26-28倍。
相比之下,2006年,和黃以340億港元向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出售港口業務20%股權時,報價僅相當于息稅前利潤的17倍。
以吞吐量計算,和記港口集團(HPH)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港口運營商,在26個國家擁有52個港口。和黃持有和記港口集團(HPH)80%股份。
曾經,港口資產是李嘉誠商業帝國王冠上的明珠。可惜,明珠已經蒙塵。十年前,港口和相關服務收入曾占據了和黃總營收的近“半壁江山”。
“港口依然是一門好生意,也是和黃的賺錢利器。但是,港口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丹尼爾·舒伊特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