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金庸武俠六十年︱金庸的傳媒、政治朋友圈

澎湃新聞記者 林夏
2015-02-02 11:25
來源:澎湃新聞
? 翻書黨 >
字號

【編者按】

        1924年3月10日的海寧,查良鏞出生。

        1955年2月8日的香港,《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的“天方夜譚”版開始連載,署名“金庸”。金庸“出生”。

        從此世人往往只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鏞。

        金庸武俠問世一甲子之際,澎湃新聞將刊發一系列文章紀念。

        

        金庸筆下,無論江湖豪客還是正派大俠,幾乎沒有不愛交朋友的。換句話說,都挺喜歡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像少林方丈、武當掌門、丐幫幫主這類朋友圈廣到無邊無際的江湖大佬,只要一露面,差不多是人人點贊、句句轉發的節奏。韋小寶這種小流氓,干脆同時和天地會、康熙、神龍教互加,體制內外都朋友眾多,所以最后能在通吃島上做他的通吃伯。

        金庸雖然多次老實坦白自己與書中男主角并不相像,“我肯定不是喬峰,也不是陳家洛,更不是韋小寶”,但愛交朋友這一點,倒是毫無二致的。金庸大名滿天下,金庸朋友也是滿天下。        

        同學圈        

《明報》是現今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1959年查良鏞(即金庸)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

        金庸曾經說過:“我最要好的朋友,都是中學時代結交的,那時候大家一起吃飯,住同一個宿舍,一起上課學習,生活親密。這些好朋友現在還經常聯系,爭取機會見面?!?/p>

        《明報》原總經理沈寶新,肯定是這些朋友當中的一個。沈寶新與金庸是初中三年級的同班同學。金庸和同學合伙編小學升初中的教輔,賺了不少錢,曾經拿錢資助過沈寶新。1948年兩人在香港碰頭,金庸看中沈寶新在出版、印刷方面的經驗,拉他一起辦報,于是這才有了《明報》。

        沈寶新待人慷慨,機房工人賭博輸錢找他借,從來沒有不答應的,被員工稱作“老豆”,和今天我們說的“大大”一個意思。《明報》推出馬經是沈寶新的主意,走娛樂化路線的《明報周刊》也是沈寶新向金庸建議后創辦的,可謂經營有術。創刊最艱難的那段時間,也是沈寶新陪金庸一起度過的。

        金庸讀高中時曾經罹患瘧疾,和金庸合編教輔的沈德緒拉著其他同學翻山越嶺采摘草藥,熬成藥湯給金庸服下,這才讓金庸退燒去疾。1985年,金庸與老同學在杭州聚會時,曾拉著兒子,對沈德緒敬酒,他說:“我們一道向沈伯伯敬酒,我的命是沈伯伯救的。”后來,金庸出任浙大人文學院院長之時,沈德緒是浙大園藝系博士生導師,他曾開玩笑說:“金庸出版了十四部武俠小說,成了億萬富翁。我出版了十四部學術著作,為中國農民增加了五百億元收入,卻兩袖清風。近來出版學術著作,還要自己掏錢!”        

        《大公報》《新晚報》圈        

        金庸在北大演講時曾說:“我一生主要從事新聞工作。”這個新聞工作,《明報》生涯占了大頭。而在創辦《明報》之前,金庸曾在《大公報》《新晚報》做副刊編輯。梁羽生、羅孚、陳凡,就是這個時候認識的。

香港前新晚報總編輯羅孚。

        那時還叫陳文統的梁羽生和金庸的共同話題有兩個:下棋和武俠小說。梁羽生圍棋、象棋都愛,金庸只愛圍棋,聶紺弩在香港的時候,常去找他倆下圍棋。下棋之外,兩人經常把民國以來的武俠小說作為談資。后來,兩人都開始寫起武俠小說來,把他們常聊的那些武俠小說家都拋在了后面。

        羅孚當時是《新晚報》的總編輯,梁羽生處女作《龍虎斗京華》由他策劃連載,連載結束后,他又找金庸頂上,于是又有了金庸的處女作《書劍恩仇錄》。中央編譯出版社為《羅孚文集》加的腰封寫著:“金庸梁羽生的催生婆”,話一點沒錯。生第一個孩子總是比較艱難的,需要催生婆,生完第一個,后面就順了,可以接二連三地生。金庸是十四個,梁羽生呢,是三十五個。

        上世紀四十年代即任《大公報》副總編輯的陳凡比較慘,化名“百劍堂主”連載《風虎云龍傳》,讀者反響冷淡,他就此擱筆,轉而和金梁二人合寫“三劍樓隨筆”專欄,并稱“三劍客”。

        金庸離開《大公報》后創辦了《明報》,兩者在政治上針鋒相對,經常就政治問題展開論戰,尤其是“文革”之后,論戰常趨于白熱化。即便如此,他與羅孚、梁羽生的關系依然不錯,只是來往少了。而“文革”時期常身藏小刀、以毛澤東的“大刀衛士”自居的陳凡則以“張恨奴”的筆名接連寫了《明報的妖言和妖術》等文,對《明報》和金庸口誅筆伐。

        金庸和梁羽生的友誼是持續終生的。梁羽生移居澳大利亞后,每次回香港,金庸都做東請客,金庸去悉尼,梁羽生也會去看他。兩人每次見面,都會下幾盤棋。梁羽生老家廣西梧州市蒙山縣城的梁羽生公園,匾額也是金庸題的。

        羅孚作為地下黨骨干,曾經向香港左派報紙傳達了中共高層的指示,讓他們停止攻擊金庸和《明報》。上世紀七十年代,羅孚經常和金庸秘密會面,互通有無。林彪出逃事件,就是羅孚透露給金庸的,讓《明報》搶了個大獨家。

        陳凡1997年因心臟病猝發在香港逝世。他逝世前,曾寫信給金庸,討要一套作品集。金庸托專人送交陳凡一套親筆簽名作品集。在金庸看來,這是陳凡向他示好,希望和解。        

        《明報》圈        

        《明報》時期的金庸,一手辦報紙,一手寫小說,達到了人生、事業的巔峰,這個時候的他,朋友圈幾乎將港臺文化圈名流一網打盡,一直延伸到了大陸乃至全球華人文化圈。

倪匡與古龍(左)。

        從創刊于1966年,著眼于中國文化、學術的《明報月刊》的顧問名單中,就可窺見一二:

        王蒙、王德威、白先勇、田長霖、李天命、李遠哲、李焯芬、李澤厚、李歐梵、余光中、余英時、吳冠中、吳清輝、杜維明、金耀基、周策縱、柏楊、胡菊人、查良鏞、徐立之、高行健、夏志清、馬悅然、唐德剛、張信剛、張錯、黃永玉、黃玉山、黃苗子、痖弦、郁風、葛浩文、董橋、楊振寧、潘宗光、鄭愁予、鄭樹森、劉再復、劉紹銘、劉夢溪、劉遵義、戴天、龍應臺、聶華苓、羅多弼、饒宗頤、蕭乾。

        金庸自己,也在顧問之列。事實上,若非金庸的影響力,《明月》是斷不能排出如此豪華的陣容的。

        而《明報》歷任總編輯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曾任《明月》第二任總編輯)、張健波(曾任《明月》第三任總編輯)、劉進圖,個個堪稱香港新聞出版業的大將。除了董橋和張健波之外,《明月》歷任總編輯胡菊人、古德明、古兆申、邱立本、潘耀明也都是一時之選。后來創辦“香港財經風向標”《信報》的林行止曾在《明報》資料室做資料員,受金庸賞識,被派往英國學習財經,返港后任《明報晚報》副總編輯。被稱為“香江第一才女”的吳靄儀曾任《明報》副總編輯及督印人,現為大律師兼立法會議員,她出版有《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情》《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的女子》等多種“金學”著作,不僅受到讀者好評,金庸也很欣賞。

黃霑。

        《明報》自創辦以來,副刊一直是“小說”、“雜文”兩版。這兩個版面專欄作者的聘請,一定是要經過金庸批準的。所以,長期以來,《明報》副刊的作者,也大多是金庸的朋友,如倪匡、黃霑、亦舒、董千里、林燕妮、蔡瀾、溫瑞安、陶杰等。

        倪匡說他一生最好的朋友是金庸,他的小說只在《明報》連載,大部分小說也是在金庸創辦的明窗出版社出版。他給《天龍八部》代筆,寫了六萬字,金庸特意叮囑他拿給董千里看看,改過之后再見報,因為“老董的文字,較洗練,簡潔而有力,文字的組織能力又高”,結果無人察覺是代筆。倪匡的妹妹亦舒也在《明報》開專欄,兄妹倆嫌金庸給的稿費太低,齊向金庸抗議,結果被金庸笑瞇瞇地擋了回去,到頭來還是繼續給金庸寫專欄。

        黃霑給金庸影視劇的插曲填了十四首詞,他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湯鎮業主演的《天龍八部》第二部的主題曲,而金庸認為黃霑成就最高的作品,則是無人不知的《笑傲江湖》插曲《滄海一聲笑》。黃霑曾經狂追林燕妮,多次求婚不成,干脆找金庸證婚。金庸草擬婚書不說,還揮毫書就嵌二人名對聯一副:“黃鳥棲燕巢與子偕老,林花霑朝雨共君永年?!笨上У氖?,此后不久兩人便徹底分手,金庸白做了一場月老。

蔡瀾。

        蔡瀾、溫瑞安和陶杰都是八十年代之后金庸結識的作者。蔡瀾由倪匡介紹去《明報》開專欄,與金庸一見如故,在金庸退休后,陪金庸去了很多地方,金庸說:“除了我妻子林樂怡之外,蔡瀾兄是我一生中結伴同游、行過最長旅途的人?!钡?,金庸的飲食趣味卻和號稱美食家的蔡瀾截然不同,所以他曾當面對蔡瀾說:“你講好吃的東西,我絕對不吃?!睖厝鸢才c妻子方娥真1980年時因為創辦神州詩社,被臺灣當局以“涉嫌叛亂”罪名遣送出境,1981年,方娥真得以海外雇員身份留港,溫瑞安依然漂泊,是金庸“雪中送炭”,安排《明報》《明報晚報》連載其小說《神州奇俠》《血河車》,方才造就溫氏武俠旋風。陶杰是金庸的忘年交,金庸說:“倪匡和陶杰跟我比較投機,陶杰的媽媽是我們杭州人?!苯鹩拐J為陶杰“既有中式家學淵源,又有英式國際視野”,邀請他在《明報》當副總編輯,兼寫專欄《泰晤士河畔》。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古龍。1972年,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在《明報》的連載行將結束。他寫信向古龍約稿,請他為《明報》連載武俠小說。知名武俠小說研究者陳墨說,古龍的朋友于東樓曾告訴他,古龍接到金庸來信時,于東樓正好在場。那時古龍名頭正盛,來函很多,也來不及細看,他漫不經心地讓于東樓將信拆開,看看到底是哪個“家伙”從香港寫信給他。結果是金庸的約稿信,古龍讀罷這封信,難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光著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說一句話”。后來,《陸小鳳》系列在《明報》連載,獲得空前成功。金庸既是古龍的文壇前輩,也是他的競爭對手,金庸愿意主動出讓《明報》這一方陣地,讓他發表代表作,這實在是值得銘記終生的。        

        政治圈        

        早在四十年代末,金庸還在《大公報》社時,就已和后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喬冠華以及周恩來總理辦公室秘書楊剛有過交往。五十年代前期,金庸曾經有過當外交官的想法。他當時發表的關于外交及國際關系方面的文章,受到國際法權威梅久璈的賞識。經過輾轉介紹,金庸來到北京的外交部,當時任外交部部長周恩來秘書的喬冠華對金庸說,因為他出身地主階級,必須先在人民大學受訓,寫交代材料,然后才能到外交部工作。金庸考慮再三,覺得自己不適合從事此項工作,便放棄了當外交官的念頭,重回《大公報》。有人形容說,北上的金庸上穿方格恤衫,下著牛仔褲,一身小資產階級打扮,與紅色北京格格不入。

        七十年代《明報》在香港已成氣候之后,金庸介入了香港政治圈。他曾應邀加入廉署社區關系處市民咨詢委員會,得以頻繁接觸首任廉政專員姬達。姬達向當時的港督麥理浩引薦了金庸,讓他提供有關中國的意見。1981年,英國女王授予金庸OBE勛銜。撒切爾夫人首度訪華,麥理浩安排金庸單獨會晤撒切爾夫人四十五分鐘,金庸接受魯豫采訪時,曾回憶這次見面:“撒切爾夫人經過香港的時候邀我到港督府見她,英國當時跟中國在交涉香港歸還的事情,她希望我支持英國人,香港不要歸還。但是我說我主張香港歸還中國,第一,本身就是中國的地方,當然應該還了;第二你簽條約九十九年,現在到期了,你怎么可以不守信用?她跟我沒什么好談的,就不談了。”

鄧小平會見金庸。

        除了和港英政府聯系密切之外,金庸還曾北上,會見過鄧小平、胡耀邦、江澤民等中共高層領導人。

        1973年3月,鄧小平剛恢復工作,從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他托人從境外買了一套在內地尚為“禁書”的金庸小說,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時,讀得津津有味。鄧小平的護士郭勤英曾說:金庸、古龍和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鄧小平都看過,看得較多的是《射雕英雄傳》。金庸常在《明報》社論中稱贊鄧小平,故而鄧小平復出后表示:“愿意見見査先生?!编囆∑秸J為:金庸國學功底深厚,在華人世界有號召力,而且多年和林彪、江青打筆仗,在海外有忠厚正直的好名聲,臺灣對他也有好感。他決定通過金庸向海內外傳遞中央新的對臺工作思路。

        1981年7月18日上午,鄧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會見了金庸。這次會面后,引起了全球華人社會的轟動,《明月》發表了金庸和鄧小平談話的記錄,以及《中國之旅:查良鏞先生訪問記》。這期雜志,一周之內連續加印了三次。金庸說,鄧小平見面時給他遞了一根“熊貓”牌香煙。分手時,又將抽剩的煙都給了他,“這是鄧先生的一份禮物,我收下了”。返港后,他立刻給鄧小平寄了一套明河出版社出版的《金庸小說全集》。有一次,鄧楠見到金庸,告訴他:“爸爸很喜歡看你的小說,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看幾頁。”

        1984年9月26日,中、英兩國在北京草簽了《中英聯合聲明》。 兩個多星期后,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期間,主持會議的胡耀邦仍抽空在中南海與應邀再次訪問大陸的金庸見了一面。胡耀邦坦率、開朗的個性給金庸留下了深刻印象。十一年之后,1993年春天,金庸到山東東臨渤海的最尖端“天盡頭”游覽。當地有兩塊胡耀邦題字的碑,一塊寫著“天盡頭”三字,另一塊寫著“心潮澎湃”四字。風景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請金庸題字留念。他提筆寫道:“天盡頭,地盡頭,東望滄海水悠悠。 追憶胡耀邦,心潮澎湃不能休?!?/p>

        1993年春天,北京召開“兩會”之際,金庸再次應邀訪問大陸。3月19日下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會見了金庸。江澤民以金庸的小說作為會見的開場白,然后對金庸說:“我們年紀都差不多,也都是在勝利前后和解放前上的大學,都經歷過民族和國家的艱危困苦,有許多思想感情是共通的。我讀你的政論文章,有些地方能起共鳴。”江澤民和金庸主要聊了西藏、香港問題。此外,金庸還回憶說,江澤民“談了一串中外文藝作品,他最近借了俄國一部電影的錄像帶來看,是根據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拍攝的,他說這表現了舊俄時代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托爾斯泰的另一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他說,那可說是俄國《紅樓夢》,通過家庭生活來反映封建社會對人性的束縛。 莎士比亞的戲劇 Timon of Athens,他覺得劇中主角狄蒙斥罵雅典人崇拜金錢、生活腐化、朝三暮四、品格卑鄙的部分十分淋漓痛快。我想他特別提到莎士比亞這部比較次要的劇作,當是其中含有強烈的政治內容,以及當時雅典人‘一切向錢看’的心態淹沒了高尚的情操,這種危險的精神狀態值得注意”。

        金庸還曾于1973年4月18日至28日期間,受臺灣當局邀請,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訪問。當時蔣介石身體不是很健康,“行政院長”蔣經國和金庸有過一席長談。金庸回憶蔣經國和他說上海話,“他是浙江人,我不把他看成是政治家,他一開口講話我就覺得他是同鄉,覺得好親切”。

        蔣經國請金庸對臺灣多提批評,金庸只提了一點:“聽說臺灣的軍事、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事無巨細,都要由蔣先生親自決定。我以為你應當只掌握政策,一般實際事務交由部屬分層負責。在一個民主政體中,應當職權分明,同時你也可以節省些精力?!?/p>

        蔣經國的回應是:“你的意見很對。只不過我求好的心太切,總想一切事情推進得快些??吹焦ぷ鞑蝗缋硐?,心里就很焦急,我親自去督促推動,總希望大家都加一把勁。”蔣經國“親政”后事必躬親的作風,這里已經顯出端倪來了。

        談到自己和鄧小平、蔣經國的關系,金庸曾說,鄧小平和蔣經國都對他很客氣,“凡是對我客氣的人,我都希望他們健康長壽。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的許許多多朋友,我都衷心希望他們健康長壽。我沒有資格做鄧小平或蔣經國的朋友,不過我深信他們所實施的改革,比之以前的政策是好得多,是進步而不是倒退。就算他們對我不客氣,我還是希望他們健康長壽。”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赌场百家乐官网赢钱| 利来国际娱乐网| 玩百家乐技巧看路| 百家乐官网网站程序| 皇冠网络| 大发888casino组件下载| 如何看百家乐路| 百家乐官网赢钱面面观| 在线百家乐官网赌场| 德州扑克高级技巧| 百家乐平客户端| 百家乐赌博游戏| 八卦24方位| 新澳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澳门1百家乐官网网| 百家乐官网开户送18元| 新金润娱乐城| 皇家棋牌| 大发888怎么申请账号| 百家乐连锁| 百家乐园百利宫娱乐城怎么样百家乐园百利宫娱乐城如何 | 大发888娱乐游戏账号| 百家乐路珠多少钱| 百家乐大小是什么| 伟易博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 海尔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信誉好的平台| 百家乐官网登封代理| 永利百家乐官网游戏| 百家乐官网没有必胜| 百家乐官网怎么才赢| 网上百家乐官网真实吗| 凤阳县| 大发888娱乐城高手| 百家乐大路小路三珠路| 网络百家乐必胜投注方法| 百家乐清零| 蓝盾百家乐网址| 高尔夫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新东方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网页百家乐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