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資料 | 除了周國平,還有哪些震驚國人的“直男癌”言論

國內許多知名知識分子從來不憚于在公共空間中訴說他們的雷人雷語。1月12日,著名哲學家周國平火了!起因是他在微博上發了一通針對女性的言論,讓許多網友在評論和轉發中大呼“幻滅”。
在遭遇猛烈轉發攻勢之后,周國平刪除了12日發表的幾條微博。
周國平到底說了什么?他說:
“女人比男人更接近自然之道,這正是女人的可貴之處。男人有一千個野心,自以為負有高于自然的許多復雜使命。女人只有一個野心,骨子里總是把愛和生兒育女視為人生最重大的事情。一個女人,只要她遵循自己的天性,那么,不論她在癡情地戀愛,在愉快地操持家務,在全神貫注地哺育嬰兒,都無往而不美。”
在被網友譏諷后,他說:
“我的意思不是要女人回到家庭里。婦女解放,男女平權,我都贊成。女子才華出眾,成就非凡,我更欣賞。但是,一個女人才華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會做一個溫柔的情人,體貼的妻子,慈愛的母親,她給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
隨后,周國平的“黑歷史”被挖出,大家發現這其實是他一貫言論。在他的博客中,就有不少此類言論,集中在《女性心理》《女人和男人》《我眼中的好女人》《女人比男人更屬于大地》《女人為什么不宜搞哲學》等文章中。以下簡單摘錄幾句:
女人搞哲學,對于女人和哲學 兩方面都是損害。——出自《女人為什么不宜搞哲學》
女人的聰明在于能欣賞男人的聰明。——《女人和男人》
“女人用心靈思考,男人用頭腦思考。” “不對。女人用肉體思考。” “那么男人呢?” “男人用女人的肉體思考。”——《男人與色情》
可以看出,這是他發自真心的看法。最為有趣的是他在2013年3月一期《南方周末》上懷念朋友鄧正來的文章,摘錄如下:
正來比我小十歲半,按理說,我是他的兄長。可是,不論我自己,還是周圍的親友,共同的感覺是他像兄長,對我呵護有加。什么時候看見我身體不好,他一定會催我去檢查,如果認為是工作太累所致,他會批評我,連帶也批評紅,要她在家里貼上五個大字:“國平無急事。”他經常叮囑紅,國平最重要,要把關心國平放在第一位。
有一回,我們去他家里,還帶去了我家的兩位女友,他語重心長地批評她倆說:“你們不知道心疼國平,國平跟別人不一樣,我閱人無數,很少有像他這樣優秀的人,但他一輩子沒有享受過。”然后布置任務:“你們每人每周約他出來一次,要單獨和他,找一個好的酒吧,讓他放松。”我很不好意思地引用他對我的溢美之詞,只是為了說明他對我的不同尋常的關愛。一位女友聽后感動地說,她看到了男人之間的感情。
他是真正心疼我,所以,知道紅又懷孕了,他力主做掉,理由是我應該安度晚年,不該再受苦了。叩叩生下后,他召開家庭會議,力勸紅辭職,好好安排家庭生活,讓我好好休息和工作。紅的顧慮是,我年紀大了,她再沒有了工作,我萬一有事,兩個孩子怎么養。他立刻說:“別怕,有我。”
小編讀后表示風中凌亂。
網友們發明了一個詞調侃像周國平先生這樣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里,并略帶大男子主義的人:直男癌。不過有人指出,周國平并非典型的“晚期直男癌”患者,而可稱為一位溫婉的“審美型直男癌”患者。如果接受這種設定的話,感覺真有幾分可愛呢。
當然,從“男權主義”的角度來說,“直男癌”是一個對男性不甚友好的稱呼,例如有位知乎網友曾加就旗幟鮮明地反對“直男癌”一詞,認為對它的濫用將污名化整個男性群體。他的理由是:
一個定義不明確的大范圍群體性的貶義詞匯,必然會遭到相關群體的強烈反對。或許發明“直男癌”這個詞的人,對直男癌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也知道他們只是男生中的極小一部分人。但這個詞匯的被濫用和誤用,讓廣大普通直男莫名中槍。原本只是形容部分奇葩直男的詞,最終會漸漸地演化成對直男全體的偏見。
這種意見不無道理,但我們確實發現,在本該最具有尊重女性意識的知識分子群體中,存在著大量矮化女性的奇葩言論,周國平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且這樣的言論還常常堂而皇之地出現在課堂、報刊乃至于政策建議中。
由于一時想不出更嚴肅的學名來指稱此類言論,困惑的小編只得先整理出國內部分男性學者關于女性的各種言論,并加以不嚴謹的分類,僅供參(yú)考(lè)。

代表人物:翻譯家林少華。
代表言論:“有男生問我上課之余為什么譯那么多書寫那么多文章,我回答四個字:不做家務!男生朗笑,女生不語。我轉向女生說:鍋碗瓢盆對男人的磨損是致命的——會磨掉男人的高遠之思和陽風之氣。所以才會有偽娘現象,也才會有女漢子。”

代表人物:作家、賽車手韓寒。
代表言論:在回答“你認為女性最重要的品質是什么?聰明、賢惠還是漂亮”時,韓寒說:“嗯,就是千萬不能給我戴綠帽子,不要以為和別人上了床才是給你戴綠帽子,女孩子和別人曖昧不清也不行,要女孩子不要水性楊花,這實在是很高的要求了。”

代表人物: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
代表言論:孫立平在《重建性別角色》中認為:(1)中國最大的瓶頸問題是人口眾多,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減少婦女就業的數量。并且孫立平認為這是目前代價最小,最可行的方法。(2)考慮到體制問題,減少婦女就業的具體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提前退休,但孫立平認為這個方法實行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還有一個就是鼓勵階段性就業。

代表人物: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教授何光順。
代表言論:“女生應有充裕的時間來打扮自己,能跟上10點的第二節課就好了,從7點到9點的時間應該用來化妝,然后再優雅地進入學堂,于是男生因為美的感動和鼓勵,就會贏得奮斗的動力了。”

代表人物:新儒家齊義虎。
代表言論:儒家要重建家庭,就得改變這種抹殺性別差異的抽象男女平等觀,重新回到夫婦有別的內外分工制,回歸家庭。我有一個設想,能否實行女性半日工作制,半天在外上班,半天回歸家庭,照顧父母、丈夫和子女。這樣,既沒有完全斷絕婦女和社會的接觸,同時又兼顧了家庭,可謂一舉兩得。
諸如此類的言論,到底是對女性的不敬,還是說出某種真相?請繼續閱讀澎湃新聞帶來的深入解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