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
- +142
漲知識|外國外交官“撈油水”的三種模式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相關主題的論壇中,常可見到前輩以過來人身份告誡晚輩后生說外交部是清水衙門,工資低福利少。當然這并未打消青年人為國效力的熱情。
但與此同時,國際上也時不時爆出一些關于外交官貪腐的新聞,可見即便是處理國與國事務的工作人員,一些人依然難擋占便宜、謀私利的誘惑。
澎湃新聞在對一些國際案例分析之后,發(fā)現外交官所涉及的貪腐行為可從派遣國和接受國的不同視角,大致分為中飽私囊型、公然抵賴型和暗度陳倉型。
中飽私囊型
此類主要是從派遣國角度出發(fā),外交官在涉及禮賓、會議籌備、館舍翻修、簽證發(fā)放等業(yè)務時的貪腐行為,主要損害的是本國利益。
2014年2月20日,新加坡外交部前禮賓司司長林清和因在職期間虛報禮賓開支獲刑15個月監(jiān)禁。
林清和所掌管的禮賓司負責安排部長和總理的海外行程,同時監(jiān)管外交豁免政策。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林清和被指于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間虛報紅酒和黃梨餅開支,騙取資金近8.9萬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41萬元)。該國官員出訪時,外交部喜歡把紅酒和黃梨餅作為國禮贈予到訪國。
法新社援引的案情記錄顯示,林清和申報了逾1萬箱黃梨餅,但只有2200箱被用作國禮,他利用從商販那里索要的空白發(fā)票,虛報了購買數量;另外,林清和申報的紅酒有248瓶,但實際購買數量為89。
《海峽時報》報道稱,時年61歲的林清和擔任公職38年,執(zhí)掌禮賓司十年之久,2009年曾獲公共管理獎章(銀)。
與林清和案情類似的還有一位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高官。
“前高級外交官又進監(jiān)獄了”,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郵報》2014年7月24日刊文稱此前一天,雅加達反腐法院判決印尼前駐美國大使蘇賈德南·帕諾哈迪寧格拉特兩年半監(jiān)禁。
“我們審查發(fā)現被告與其他一些人聯(lián)合參與了腐敗行為”,首席法官宣讀判決書說。法官說蘇賈德南與外交部財務和預算兩個部門的領導一起,不經正當程序指定國際會議的承辦商,并偽造了財務報告。
2004年至2005年間,印尼外交部舉辦了一系列國際會議,蘇賈德南時任外交部秘書長。《雅加達郵報》報道稱蘇賈德南等人的腐敗行為導致了110億印尼盾的國家損失。
法官表示雖不能證實蘇賈德南私吞了3.3億印尼盾(約合人民幣16萬元),但他確實因為讓前述兩個部門領導分別獲利1.65億印尼盾及一家公司獲利5億印尼盾而犯了罪。
這不是蘇賈德南第一次犯事兒了。
2011年1月,蘇賈德南就曾被雅加達反腐法院判刑一年零八個月。那次蘇賈德南卷入了印尼駐新加坡使館翻修案。事發(fā)2003年至2004年期間,身為秘書長的蘇賈德南幫助印尼前駐新加坡大使批準了超額的館舍翻修預算,并從后者那里收受了20萬美元。
相比之下,接下來的這個案例涉案金額最少。
文萊駐雅加達大使館三秘哈吉·亞基布獲刑是因為收受賄賂發(fā)放勞務簽證。據《文萊時報》報道,亞基布于2006年6月至12月期間,總計收受約1.2億印尼盾(約合人民幣6萬多),給不同勞務中介發(fā)放了超過2500份文萊工作簽證。
2010年亞基布被地方法院判刑三年零九個月,經上訴后于2011年6月減刑為兩年。
公然抵賴型
之所以稱之為公然抵賴,是因為接下來的案例涉及外交豁免權,是至今仍紛爭不止的古老話題——外交官是否要為違章駕駛、停車向接受國支付罰款?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雷德蒙·菲斯曼看來,“違章停車非常適用于腐敗的標準定義,即‘濫用受托權力謀求私利’”。透明國際采用的即是這一定義。
菲斯曼教授曾在2007年發(fā)表論文借駐紐約的聯(lián)合國外交官違章停車罰單分析腐敗背后的文化和執(zhí)法因素。他在論文中援引的官方數據顯示,1997年11月至2002年底,外交官拖欠紐約市違章停車罰單超過15萬份,逾1800萬美元。
美國《華爾街日報》2014年9月刊文援引1997年4月至2002年11月的數據則是2300萬美元。
2002年10月美國國務院授權紐約市對超過三次或者突出的拖欠罰單行為吊銷外交牌照。在拿30個國家的車輛以儆效尤之后,違章停車罰單急劇下降了98%,菲斯曼寫道。
這個問題是否就此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呢?恐怕要讓菲斯曼教授失望了。
《華爾街日報》上述報道稱,仍有超過180個國家拖欠紐約市停車罰單1600萬美元,過去十年間國務院吊銷外交車輛牌照約70次,拒絕給對方重新注冊數百次。
這個問題不獨困擾著美國,檢索英國國會議事錄,至少是在1964年3月英國的議員們就在威斯敏斯特宮(國會大廈)就外交車輛的行駛與停車問題展開了質詢。有必要提一句的是,規(guī)定了外交豁免權的《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是于1961年4月簽署,1964年4月生效;《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則是1963年4月簽署,1967年3月生效的。
在1964年3月的質詢上,內政部長介紹說,1963年內政部收到警方報告?zhèn)惗卮蠖紩鞆d轄區(qū)有50起車禍和2078份停車罰單涉及外交豁免。
1986年10月的質詢上,外交和聯(lián)邦事務部長介紹說,截至當年6月的過去一年外交車輛累積超過3.3萬份未付停車罰單,與前年超過9.2萬份同比下降逾63%。
問題在緩解嗎?看看如今的數據吧。
據英國電視制作與播出平臺ITV2013年7月報道,2012年一年外交官們欠倫敦的停車罰單逾34萬英鎊。
自倫敦從2003年開始征收擁堵費后,外交官們又多了一筆欠賬。十年之后,外交車輛擁堵費欠賬累積6750萬英鎊,其中美國排名第一,720萬。
所以,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一直揪著美國人的小辮子不放。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011年奧巴馬訪英時,約翰遜就當面要求奧巴馬支付美國外交官拖欠的擁堵費,但未及奧巴馬接腔就被美國外交官岔開了。2013年7月,奧巴馬確認新任駐英大使后,約翰遜又表示希望新大使能動用智慧解決下拖欠的擁堵費。
相比之下,使館拖欠堪培拉的11.8萬美元違章罰款算是小意思了。但麻煩不小。據澳大利亞雅虎新聞網2014年9月報道,外交官們除違章停車外,還闖紅燈、酒駕、超速等。
暗度陳倉型
外交包裹同樣是個涉及外交豁免權的話題,但這個問題的爭議相比停車要小很多,因為如果它被用來偷運任何貴重物品比如文物、藝術品、黃金、鉆石等,或者被用來偷運毒品、武器等,一旦東窗事發(fā),對派遣國和接受國來說都非同小可。
英國電視制作與播出平臺ITV《曝光》欄目2014年3月26日播出的節(jié)目暗訪了一位尼日利亞駐倫敦特派使團工作人員,后者聲稱他可以利用外交渠道把偷竊的藝術品運出英國。
該節(jié)目隨后發(fā)現此人沒有外交官身份,也不享有外交豁免權,使館不僅中止了他在財務部門的工作,還與他撇清了關系。但愛爾蘭前外交官埃蒙·德蘭尼則告訴《曝光》節(jié)目說,在美國任職的八年時間里,他意識到一些國家在利用外交包裹偷運違禁物品。
“它被非法用來偷運軟性毒品、大麻,以及一些不得運出境的藝術品……”“我想一些情況其他人也知道,一些更危險的物品比如武器、爆炸物被中東或者非洲一些國家偷運到歐洲,用于險惡的活動。”
安檢員杰弗里·羅伯森也告訴《曝光》說,“我有證據我經手的一些外交包裹確被一些使館人員用來走私手槍、武器和一些毒品。”
因為外交包裹享有外交豁免權,所以即便是確有走私行為,也很難曝光。但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81年援引《印度快報》的調查報道稱外交包裹確被用于百萬美元的古董走私。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印度快報》專于調查報道、受人尊敬,該報一篇報道指控一些西方國家高級外交官精通低價買入古董再高價賣到英國、西德和美國的手法。
彼時印度寺廟發(fā)生大量神像失竊案,有些可能有千年的歷史,警方懷疑它們流入了歐洲市場。
文物部門一位高級官員說“對印度文化財富的掠奪自英國統(tǒng)治結束一直在持續(xù)。我們通過法律強制古董注冊,不經文物部門和海關批準任何物品不得出境。但這可能僅適用于游客。”官員們雖然沒有明說,但他們相信免于搜查的外交包裹被大量用于走私藝術品。
《印度快報》認為,外交官甚至大使們把運送藝術品到歐洲的技藝傳授給他們的繼任者。這已經成了一門大生意。古董商們成為駐新德里大使館的常客。
一位古董商告訴《印度快報》說一個西方國家大使通過走私古董賺了一大筆錢,一位大使買下超過300件銅雕全部運到了歐洲,還有一位大使動員絕大多數館員投身于古董買賣。
新德里的禮賓司官員也不確定能做些什么。一位官員私下告訴《印度快報》說“我們希望西方使館能良心發(fā)現,很少有亞洲外交官鐘情于此。”
但一位西方大使告訴《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說“這都是污蔑。的確,外交官里確有藝術品專家,會買一兩件有意思的古董。但大規(guī)模的走私純粹是捏造。”


- Hero_pen:你这比喻绝了。哈哈,肯定不用担心仓储运输费用,会有很多部门来帮你办的。
- 2019-04-09 ∙ 辽宁15回复举报




- Hero_pen:你这比喻绝了。哈哈,肯定不用担心仓储运输费用,会有很多部门来帮你办的。
- 2019-04-09 ∙ 辽宁15回复举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