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品質生活創造者|她是上海自博館解說員,也是B站UP主

金雯俐 本文圖片 受訪者提供
淺藍色襯衫,黑色西裝褲,腰間圍上工作用麥克風,戴上口罩,金雯俐的一天開始了。
“看一下眼前這個云母,它們其實最經常出現在你們女孩子用的化妝品里,回去看一下你們眼影盒后面的成分表就會發現它的身影。”金雯俐向身旁的女大學生游客講解著,仿佛在和好友分享“愛用物”。

金雯俐在講解
金雯俐是上海自然博物館的一名講解員,從自然博物館新館開館至今,她一直為這里的游客講解,對這些展品如數家珍。
起源之謎、生命長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生態萬象……上海自然博物館坐落于靜安雕塑公園內,這里陳列著來自七大洲的11000余件標本模型。新館開館以來,累計開展教育活動9.4萬場,受眾152173萬人次,平均每年的客流量達200多萬。

上海自然博物館
金雯俐的職業選擇來自童年經歷。小學時經常去老自博館的她,對自博館印象深刻。她本科學計算機,研究生階段攻讀教育學,將兩者相結合,成為了一名科普工作者。“當然還有可能是好為人師。”金雯俐笑稱。
工作中,金雯俐見證著觀眾群體的變化,也隨之調整著自己的講解內容和方式。
最初,自博館的訪客大多是學校組織的學生團隊,隨后越來越多的家長把親子活動選在這里,如今訪客群體中還有許多想要豐富知識結構的成年人。

金雯俐講解
“我其實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游客自發走入自然博物館。”金雯俐說,自己經常會刷大眾點評、小紅書等平臺上游客對自博館的評論,借此了解大家的需求。
在她看來,講解員是展品和觀眾之間的橋梁。目前自博館有全館導覽、4條主題講解路線,9個展區每天分別有5場定時定點講解。除了這些固定的服務,每位講解員都有自己的興趣和專業背景,“一個講解員就像貼吧吧主,我的一位同事熱愛螺殼花紋研究,在他組織的講解中,聽眾能將學到的知識與生活中的觀察相結合,引發更多討論。”金雯俐說。
五月中旬,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走入自然博物館,看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館內,一位母親牽著女兒的手,自己先學習展品的介紹,再給女兒講解,這一類親子互動是金雯俐最喜歡看到的。她告訴記者,有時候家長會覺得只有孩子需要參觀,自己在一旁刷手機跟著,這種方式會大大降低參觀的效率,減少親子互動。她有時候會旁聽家長給孩子的介紹,有需要糾正的“知識盲區”她也會主動介入,進行講解。

金雯俐講解
博物館是一座人民城市的必不可少的元素,補充了城市的文化底蘊,也豐富著市民的品質生活。“在這里,一張30元的門票就能讓你進入國際一流的場館,進行體驗式學習。”金雯俐說,經濟生活繁榮,衣食無憂后,人就會有精神層面的需求,因而較低的門檻能更好地吸引市民的參與。
2020年初疫情來襲,自然博物館進入閉館期,自博館的微信公號下一直有粉絲留言詢問什么時候開館。
“既然你不能進來,那行,我拍給你們看。”金雯俐開始自己的線上直播嘗試,在這個直播間內觀眾可以“點菜”,選擇講解的場館和主題,也可以和主播線上互動。
2020年全年,金雯俐做了40多場直播,觀看人數總和達700多萬,而自博館往年的年均客流量也只有200多萬。
也正是因此,金雯俐和同事們動了“掀開博物館屋頂”的心思,通過線上傳播,可以讓全國乃至世界的觀眾看見館內的展品。如今,自博館也早已恢復開放,金雯俐所在的講解團隊還是兼顧著“UP主”的副業。她告訴記者,目前在B站的直播做得最頻繁,可能受眾大多是年輕人,留言互動也比較多。
“很多成年人知識儲備的巔峰其實是高考,進入工作后,學習知識的范圍就會越來越窄,因而也有很多擴充的余地。”金雯俐說。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